胥臣論教誨之力
【原文】
文公問于胥臣曰:“我欲使陽處父傅歡也而教誨之[1],其能善之乎?”對曰:“是在歡也。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僬僥不可使舉,侏儒不可使援,蒙瞍不可使視,嚚瘖不可使言[2],聾聵不可使聽,童昏不可使謀。質將善而賢良贊之,則濟可竢[3]。若有違質,教將不入,其何善之為!臣聞昔者大任娠文王不變,少溲于豕牢[4],而得文王不加疾焉。文王在母不憂,在傅弗勤,處師弗煩,事王不怒,孝友二虢,而惠慈二蔡[5],刑于大姒[6],比于諸弟。《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于是乎用四方之賢良。及其即位也,詢于八虞,而諮于二虢,度于閎夭而謀于南宮[7],諏于蔡、原而訪于辛、尹[8],重之以周、邵、畢、榮,億寧百神,而柔和萬民。故《詩》云:‘惠于宗公,神罔時恫。’若是,則文王非專教誨之力也。”公曰:“然則教無益乎?”對曰:“胡為文,益其質。故人生而學,非學不入。”公曰:“奈夫八疾何?”對曰:“官師之所材也,戚施直镈,蘧蒢蒙璆,侏儒扶盧[9],蒙瞍修聲,聾聵司火。童昏、嚚瘖、僬僥,官師之所不材也,以實裔土[10]。夫教者,因體能質而利之者也。若川然有原,以卬浦而后大。”
【注釋】
[1]陽處父:晉國大夫,也稱陽子。歡:晉文公的兒子,即后來的晉襄公。
[2]蘧蒢(qú chú):身有殘疾不能俯視的人。僬僥(jiāo yáo):古代傳說中的矮人,自立為國。侏儒:身材異常矮小的人。蒙瞍(sǒu):同“矇瞍”,盲人。
[3]竢(sì):同“俟”,等待,期待。
[4]大任:周文王的母親。少溲(shǎo sōu):小便。豕(shǐ)牢:廁所。
[5]二虢:指周文王的弟弟虢仲和虢叔。二蔡:指周文王的兩個兒子。
[6]大姒(sì):周文王的妻子。
[7]諮(zī):同“咨”,征詢;商議。閎夭(hóng yāo):周初開國大臣。南宮:南宮括,周初大臣。
[8]諏(zōu):詢問,商議。蔡:蔡公。原:原公,辛:辛甲。尹:尹佚。都是同代的太史。
[9]镈(bó):古代一種青銅制的樂器,形狀似鐘。璆(qiú):玉磬。扶盧:古代的一種雜技,以攀緣矛戟為戲。
[10]嚚瘖(yín yīn):啞巴。瘖同“喑”,啞。裔土:荒瘠邊遠的地方。
【譯文】
晉文公詢問胥臣說:“我想讓陽處父做歡的老師來教導他,能教導好嗎?”胥臣回答說:“這主要取決于歡。身有殘疾不能俯視的人誰也不能使他俯身,駝背之人誰也不能使他仰頭直身,小人國的人不能讓他起舉重物,身材異常矮小的人不能讓他攀高,眼盲的人不可能讓他看見東西,啞的人不可能讓他說話,聾的人不可能讓他聽到聲音,糊涂的人不能讓他出主意。對于本質好而又賢良的人,如果去好好教導他,就可以期待他有所成就。如果本質邪惡,教導他也聽不進去,又怎么能使之具有善行呢!我聽說,以前周文王的母親懷孕時身體沒有變化,去小便的時候在廁所里生下了文王,沒有添加任何痛苦。文王不讓母親增添憂慮,在保傅面前無須操心就很勤勉,也從未讓師長感到煩擾,事奉父王不讓他生氣,對兩個弟弟虢仲和虢叔十分友愛,對兩個兒子大蔡和小蔡也很慈惠,為自己的妻子大姒做出榜樣,與同宗的兄弟也很親近。”《詩經》上說:“為自己的妻子做出表率,進而及于兄弟,以此來治理家庭和國家。”這樣才能任用天下的賢良之士。到他即位之后,田野有事就去咨詢掌管山澤的八位官員,然后與虢仲、虢叔兩兄弟商量,聽取閎夭的意見并且主動與南宮括謀劃,咨訪蔡公、原公、辛甲、尹佚四位太史,再加上有周文公、邵康公、畢公和榮公的幫助,從而使百神安寧,萬民安樂。因此《詩經》上說:‘孝敬祖廟里的先公,神靈都沒有怨恨。’像這樣的話,那么周文王就不單單是教誨的作用了。晉文公說:“這樣說來,那教育就沒有用了嗎?”胥臣回答說:“為什么非要有文采,其實就是為了使本質更加美好。所以人生下來就要學習,不學習就不能進入正道。”文公說:“那對于先前所說的八種殘疾人怎么教導呢?”胥臣回答說:“這就要求官長因材而教了,駝背的可以讓他學會俯身敲鐘,讓直胸之人看守玉磬,讓侏儒表演雜技,讓盲人演奏音樂,讓聾子掌管燒火。至于那些糊涂的、啞巴和小人國的矮人,官長認為難以因材而用的,就讓他們去充實荒瘠邊遠的地區。教導就是根據其內在的性能、本質而加以因勢利導,就像河川有它的源頭,迎它進入江河,然后使它匯成浩大之流。”
上一篇:《獻公問卜偃攻虢何月》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襄公如楚》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