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救宋敗楚于城濮
【原文】
文公立四年,楚成王伐宋,公率齊、秦伐曹、衛(wèi)以救宋。宋人使門尹班告急于晉[1],公告大夫曰:“宋人告急,舍之則宋絕,告楚則不許我。我欲擊楚,齊、秦不欲,其若之何?”先軫曰[2]:“不若使齊、秦主楚怨。”公曰:“可乎?”先軫曰:“使宋舍我而賂齊、秦,藉之告楚,我分曹、衛(wèi)之地以賜宋人。楚愛曹、衛(wèi),必不許齊、秦。齊、秦不得其請,必屬怨焉,然后用之,蔑不欲矣。”公說,是故以曹田、衛(wèi)田賜宋人。令尹子玉使宛春來告曰[3]:“請復(fù)衛(wèi)侯而封曹,臣亦釋宋之圍。”舅犯慍曰:“子玉無禮哉!君取一,臣取二,必?fù)糁!毕容F曰:“子與之。我不許曹、衛(wèi)之請,是不許釋宋也。宋眾無乃強乎!是楚一言而有三施,子一言而有三怨。怨已多矣,難以擊人。不若私許復(fù)曹、衛(wèi)以攜之,執(zhí)宛春以怒楚,既戰(zhàn)而后圖之。”公說,是故拘宛春于衛(wèi)。子玉釋宋圍,從晉師。楚既陳,晉師退舍,軍吏請曰:“以君避臣,辱也。且楚師老矣,必敗。何故退?”子犯曰:“二三子忘在楚乎?偃也聞之:戰(zhàn)斗,直為壯,曲為老。未報楚惠而抗宋,我曲楚直,其眾莫不生氣,不可謂老。若我以君避臣,而不去,彼亦曲矣。”退三舍避楚。楚眾欲止,子玉不肯,至于城濮[4],果戰(zhàn),楚眾大敗。君子曰:“善以德勸。”
【注釋】
[1]門尹班:宋國大夫。
[2]先軫(zhěn):晉國的中軍主將,因封于原,故又稱原軫。
[3]令尹:官名,楚國所設(shè)置的最高官職,掌軍政大權(quán)。子玉:楚國的令尹,子玉是他的字。宛春:楚國大夫。
[4]城濮(pú):衛(wèi)地名,一說在今山東甄城西南。一說在今河南開封縣陳留附近。
【譯文】
晉文公即位第四年,楚成王出兵攻打宋國。晉文公率領(lǐng)齊、秦兩國的軍隊征伐曹、衛(wèi)兩國,以便解救宋都之圍。宋國派門尹班到晉國告急,晉文公對大夫們說:“宋國來告急,如果丟下宋國不管,那么宋國就會與我國斷交。如果請求楚國退兵來解宋國之圍,楚國也不會答應(yīng)我。所以我想攻打楚國,可是齊、秦兩國又不愿意,你們看怎么辦?”先軫說:“不如讓齊、秦兩國都去怨恨楚國。”文公說:“那樣可以嗎?”先軫回答說:“讓宋國舍棄我國而去向齊國和秦國贈送財物,通過齊、秦去請求楚國退兵。我國將獲得的曹、衛(wèi)兩國土地賜給宋國。楚國喜歡曹國和衛(wèi)國,必定不答應(yīng)齊國和秦國的請求。齊、秦兩國請求不成,必然因此而怨恨楚國,然后我國再叫齊、秦兩國參戰(zhàn),那兩國就不會不愿意了。”晉文公聽了很高興,因此將曹、衛(wèi)兩國的田地賜給了宋國。楚國的令尹子玉派宛春來傳話,說:“請你們恢復(fù)衛(wèi)侯的君位,把土地退還曹國,我們也解除對宋國的包圍。”子犯發(fā)怒說:“子玉真無禮啊!晉君只得到一項好處,而子玉卻得到兩項好處,一定要攻打他。”先軫說:“你應(yīng)該允許他的請求。如果我們不答應(yīng)曹、衛(wèi)兩國的請求,等于不讓楚國解除對宋國的包圍,宋國投降了楚國,楚國的兵力不是更強大了嗎?這樣,楚國只用一句話就對三個國家施了恩,而我們一句話卻招來了三個國家的怨恨。怨恨積聚太多了,就難以打敗他人。不如私下允許恢復(fù)曹、衛(wèi)兩國,以此去離間他們,然后逮捕宛春來激怒楚國,等戰(zhàn)爭打起來之后再作打算。”晉文公很高興,于是把宛春囚禁在衛(wèi)國。子玉撤去對宋國的包圍,轉(zhuǎn)而追逐晉軍。楚軍擺開戰(zhàn)陣之后,晉文公下令退卻三十里,軍吏請求說:“作為國君卻避開敵國的臣子,這是一種恥辱。而且楚軍已經(jīng)疲勞,必然戰(zhàn)敗,我軍為什么要撤退呢?”子犯說:“你們都忘記了以前晉文公流亡在楚國時所說的諾言了嗎?我狐偃聽說過,用兵作戰(zhàn),理直才會氣壯,理曲士氣就會低落。我們尚未報答以前楚國對晉文公的恩惠,卻來救宋國,這是我方理曲而楚國理直的原因所在,楚軍士氣其實很旺盛,你們千萬不要認(rèn)為他們已經(jīng)疲勞不堪。如果我方做到以國君避開臣子,而楚軍還不撤退,那對方也就理曲了。”于是晉軍就撤退九十里,避開楚軍。楚軍將士都主張停止戰(zhàn)事,但子玉不肯。到了城濮,兩軍展開交戰(zhàn),結(jié)果楚軍大敗。有識之士都評論說:“子犯、先軫就是善于以德義來進行勸勉啊。”
上一篇:《文公出陽人》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文公稱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