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稱霸
【原文】
文公即位二年,欲用其民,子犯曰:“民未知義,盍納天子以示之義[1]?”乃納襄王于周。公曰:“可矣乎?”對曰:“民未知信,盍伐原以示之信?”乃伐原。曰:“可矣乎?”對曰:“民未知禮,盍大蒐,備師尚禮以示之。”乃大蒐于被廬[2],作三軍。使郤縠將中軍,以為大政。郤溱佐之[3]。子犯曰:“可矣。”遂伐曹、衛,出谷戍,釋宋圍,敗楚師于城濮[4],于是乎遂伯。
【注釋】
[1]盍:同“何”,何不。
[2]蒐(sōu):檢閱軍隊。被廬:晉地名,今所在地不詳。
[3]郤縠(hú):晉國大夫。郤溱(xì qín):晉中軍副將。
[4]城濮(pú):古地名。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城濮之戰”發生地。
【譯文】
晉文公即位的第二年,就想使用他的人民進行征戰,子犯說:“人民還不懂得大義,何不把周天子護送回去,以此顯示您的大義呢?”于是文公就派軍隊護送周襄王返回周都。文公又問:“現在可以了吧?”子犯回答說:“人民還不懂得信用,何不攻打原國,以此顯示信用呢?”于是文公就出兵征伐原國,以此示信于民。文公又問:“現在可以了吧?”子犯回答說:“人民還不懂得禮儀,何不舉行一次大規模的閱兵,整頓軍隊,崇禮尚武,以此來顯示禮儀呢?”于是晉文公就在被廬舉行了大規模的閱兵,建立了上、中、下三軍。任命郤縠統領中軍,執掌軍中大政,任用郤溱為副將,用以輔佐他。子犯說:“現在可以興兵征伐了。”于是文公便發兵攻打曹、衛兩國,趕走戍守谷地的楚軍,解救了宋國之圍,并在城濮之戰中打敗了楚國軍隊,因此而稱霸諸侯。
上一篇:《文公救宋敗楚于城濮》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文公遽見豎頭須》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