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薦晉饑晉不予秦糴
【原文】
晉饑,乞糴于秦[1]。丕豹曰:“晉君無禮于君,眾莫不知。往年有難,今又薦饑。已失人,又失天,其有殃也多矣。君其伐之,勿予糴!”公曰:“寡人其君是惡,其民何罪?天殃流行,國家代有。補乏薦饑,道也,不可以廢道于天下。”謂公孫枝曰:“予之乎?”公孫枝曰:“君有施于晉君,晉君無施于其眾。今旱而聽于君,其天道也。君若弗予,而天予之。茍眾不說其君之不報也,則有辭矣。不若予之,以說其眾。眾說,必咎于其君。其君不聽,然后誅焉。雖欲御我,誰與?”是故泛舟于河,歸糴于晉。秦饑,公令河上輸之粟[2]。虢射曰[3]:“弗予賂地而予之糴,無損于怨而厚于寇,不若勿予。”公曰:“然。”慶鄭曰[4]:“不可。已賴其地,而又愛其實,忘善而背德,雖我必擊之。弗予,必擊我。”公曰:“非鄭之所知也。”遂不予。
【注釋】
[1]糴(dí):購買;買入賣出。
[2]河上:指黃河以西,即晉惠公回國前為尋求秦國支持而答應送給秦國的河西五城之地。
[3]虢射:晉國大夫。
[4]慶鄭:晉國大夫。
【譯文】
晉國發生饑荒,晉惠公向秦國請求購買糧食。丕豹對秦穆公說:“晉君曾經無禮于您,眾人沒有不知道的。以前晉君遭遇里克、丕鄭之難,如今又連續降臨饑荒。可見他已經失去人心,又失去天意,他將會遭到更多災殃。國君應該討伐他,不要賣給他糧食!”秦穆公說:“我確實是憎惡晉君,但他的百姓有何罪?天災流行,各國都會輪流遇到。補給匱乏救濟饑荒,這是人間正道啊,不可在天下間廢棄正道。”說完問公孫枝:“賣給晉國糧食嗎?”公孫枝說:“您對晉君有過幫助,晉君卻對他的百姓不施恩德。現在因旱災而求援于您,這大概是天意吧。您若不給他糧食,而上天也許會援助他。而如果晉國民眾對他們國君往昔忘恩負義不滿的話,晉君就會有托辭了。不如賣給他們糧食,讓晉國民眾歡喜。民眾歡喜我們,就必定會責怪他們的國君。晉君如不聽命的話,然后我們就可討伐他了。到那時他即使想抵抗我們,可民眾誰會幫助他呢?”因此,秦國就在黃河上排列船只,把糧食運往晉國出售。后來秦國也發生了饑荒。晉惠公命令黃河以西五個城邑給秦國運去糧食。這時虢射說:“您不按承諾給秦國這河西五城之地,卻賣給它這五城之地所產的糧食,并不會減輕他們的怨恨,反而會增強他們入侵的力量,不如不賣糧給他們。”惠公說:“對。”可慶鄭勸諫說:“不能這樣。已經賴掉了土地,又吝惜那些糧食,忘記了秦國曾經的友善,背棄恩德,如果我處在秦國的地位必定會來進攻的。不賣給糧食,秦國一定會攻伐我們。”惠公說:“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道理。”于是沒有賣給秦國糧食。
上一篇:《秦后子謂趙孟將死》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穆仲論魯侯孝》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