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公
張志公(1918—1997),中國語言學家,其學術成就主要在漢語語法修辭和語言教育方面。50年代,其研究重點在漢語語法學和修辭學,主要著述有《漢語語法常識》、《修辭概要》(署名張瓖一)、《語法學習講話》等。1956年出版了由他主編的一整套全國中學用的漢語教科書,以及《語法和語法教學》論文集。在漢語語法學方面,他最重要的貢獻是主持制訂了《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這項工作對漢語語法知識的進一步普及和漢語語法的科學研究有著積極的作用。50年代末,他的研究重點逐漸轉移到語言教育方面,出版了《傳統語文教育初探》、《漫談語文教學》等書,還主編了中學《英語》、《俄語》教材,并對漢語教育和外語教育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對普及漢語語法知識和改進語言教育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原文】
同志們,青年朋友們:
我有自知之明,我不是演講家,因此我先要做個聲明:我講話不超過五分鐘。
演講是科學,演講是藝術,演講是武器。什么是科學?科學是對客觀事物的規律的認識。演講沒有規律性嗎?不能認識嗎?不是的。它是有規律性的,所以說它是科學;演講不僅訴諸人類邏輯思維,而且是訴諸人類形象思維,不僅要用道理說服人,還要用感情感染人,所以說它是藝術;演講捍衛、宣傳真理,駁斥謬誤,所以說它是武器,而且是重要的武器,我不再多解釋下去。我想說一個很不完整的名單,請同志們考慮。
我先說西方的:古希臘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世紀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金,法國大革命的發動者、組織者、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啟蒙者盧梭、孟德斯鳩,美國發動、領導黑人解放運動、進行南北戰爭的林肯,宣布獨立宣言的杰弗遜;當然,我們更要提到我們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都是杰出的演講家。另外,一些自然科學家,如伽里略、布魯諾、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等也都是杰出的演講家。
再說我們中國:先秦時代的孔、孟、老、莊、荀,還有其他一些諸子百家(古代思想家),統統是杰出的演講家。我們都知道秦朝李斯的辯才,我們也知道漢朝的學術性會議——白虎觀會議、鹽鐵論會議,參加會議的那些個人都是杰出的演講家。很遺憾,演講活動在我們的歷史上,停頓了一段,不重視演講,忽視演講。但是到了近代、現代,從唯心改良者梁啟超(梁啟超的《飲冰室文集》里大量的是他的演講詞),到資產階級革命家、新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孫中山先生(《孫中山文集》里大量的是他的演講詞),及以后的五四運動那些個先驅者,我們黨的革命的先驅者,“一·二九”學生運動、抗日救亡運動那些個革命的前輩,反內戰、反饑餓、反迫害運動那些個領導者,無一不是杰出的演講家。所以我說演講是科學、是藝術、是武器。
諸位也許說:“你說的是歷史,現代的例子呢?”那么,剛才李燕杰的演講有沒有科學?有沒有藝術?他為什么能夠使這樣一個廣大會場的同志全部聚精會神地聽他演講,不時地以熱烈的掌聲去贊揚他的講話。難道其中沒有科學嗎?沒有規律嗎?沒有藝術嗎?僅僅是因為李燕杰同志樣子長的漂亮嗎?
我想不是的,而是有科學、有藝術的。他今天宣傳了什么啦?駁斥了什么啦?堅定了我們什么信心啦?給了我們什么力量啦?這不是武器嗎?也許諸位又說了:“我們不就有那么一個李燕杰嗎?”不,我們已經有,而且將要有更多更多、千千萬萬個李燕杰。
我們這次演講邀請賽,一共進行了兩個上午一個下午,我從頭至尾聽了。
這些小演講家,都是李燕杰。(熱烈的掌聲)
我們這次邀請賽的中心主題是“黨在我心中”。這些小李燕杰們用非常有說服力的、動人的語言,使我們聽者感覺到黨在我們心中。他們講得很具體、很生動,對于那些少數玷污黨的形象的人,對于那些少數企圖動搖黨的信心的人,給予了有力的批評。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真理:我們的黨過去是、現在是、今后還是光榮的、偉大的、正確的黨。他們講了改革;他們講了一些青年朋友遭遇過某些不幸,遭遇過某些困難,走了某些坎坷的道路,甚至到目前還面臨某些困難,但是他們說,應當正確地對待;他們講了如何學習革命前輩,跟上去,走開創新局面的道路,等等。說到這個地方,我很想改變一下子稱呼,但又擔心有倚老賣老之嫌,可是感情使我不能顧及這個責備,我把“親愛的青年朋友們!”改稱“可愛的孩子們!”(長時間的熱烈鼓掌)
小李燕杰們和這位半老李燕杰,共同向全市、全國證明了演講是科學、是藝術、是武器,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需要,是我們迎接新的技術革命挑戰的需要,是迎接2000年的需要,是建設繁榮富強的新中國的需要,回答了對演講學有所懷疑的同志指出的一些疑問。因此,我感覺到這次活動意義非常重大。從而我就想到在吉林市出現了我國第一個《演講與口才》這樣的刊物,進行演講研究,之所以如此,是得到我們省、市黨政領導的大力支持;也表明我們這里的領導有遠見有膽識,來支持這次活動,支持這項工作。我濫竽充數,作為一個語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也支持這項社會工作。我對我們這里的領導,對這里辛勤工作的同志表示敬意、表示感謝(熱烈鼓掌)。等一會兒,我們這里的領導要向這次演講優勝獲獎的同志發獎,用行動表示對我們這項工作的支持(熱烈鼓掌)。最后我祝愿這項工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把演講之學,把演講活動更好地開展起來,更好地向全國開展起來,以至于向世界開展起來,取得更大的成績。
謝謝大家!(長時間熱烈鼓掌)
(選自澤明、哲武《推動歷史進程的巨人演講——世紀回聲(下)》,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年版)
【賞析】
張志公先生是我國與葉圣陶和呂叔湘并稱的著名的語言學家和語文教育家,他在語法、修辭、語文教育和對外漢語方面的成就很大。與他在演講開頭的宣稱自己不懂演講的話語相反,從他下面的演講內容看來,他不僅懂得演講,而且本身也是一位演講高手。在語言學上,他強調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最重要的是字詞,而詞匯貧乏是語文能力的致命傷,誠然,漢語是有其自身規律的,張志公先生認為詞匯的學習和口語交際的訓練在語言學習中起非常關鍵的作用,在語言訓練方面他認為語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此練口和練耳是基礎,“只注意手、眼如同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開花”。練口要從練發音開始,而后練讀,再練說,發音要清晰,讀要抑揚頓挫,說要明朗流暢。然后還要練耳,善于說話要有思想、知識、材料儲備和駕馭語言的能力和社會經驗等作為基礎,張先生在語言和說話方面的這些觀點與演講的要求是緊密吻合的,所以,在演講邀請賽上發出的這番關于演講的言辭是非常中肯和有見地的。
張志公先生歷數了中外古今的一系列的重要人物,說明演講之重要性,同時,運用了多個問句將話題轉回現場,說服力也大大增強。全文緊緊圍繞演講是科學、藝術和武器這一主題進行展開。“我有自知之明,我不是演講家,因此我先要做個聲明:我講話不超過五分鐘。”這樣的開場白新鮮有趣,謙恭有禮,鄭重其事的同時又不乏輕松活潑,很快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同時,對于演講時間的自我限定也很容易消除聽眾們在聽累了演講比賽后的厭倦情緒,取得聽眾的好感。
接下來張志公先生說明了演講的科學性、藝術性和功用性,說明了演講的重要性,運用了大量排比句式,句式整齊,有氣勢。接著,運用了非常巧妙的銜接段落,其中的一句假借聽眾的提問將對歷史上演講的重要性轉換到現代來,過渡巧妙。“那么,剛才李燕杰的演講有沒有科學?有沒有藝術?他為什么能夠使這樣一個廣大會場的同志全部聚精會神地聽他演講,不時地以熱烈的掌聲去贊揚他的講話。難道其中沒有科學嗎?沒有規律嗎?沒有藝術嗎?僅僅是因為李燕杰同志樣子長的漂亮嗎?”張先生連用了六個問句,就以現場剛剛演講完的李燕杰的演講為例來說明演講的重要性,說服力很強。
接下來,巧用李燕杰進行比喻,盛贊選手們都是一個個“小李燕杰”,在幽默詼諧之中給人以親切之感,將視角落到此次演講邀請賽上來,對演講選手進行了表揚點評。最后,對演講提出了希望。
“小李燕杰們和這位半老李燕杰,共同向全市、全國證明了演講是科學、是藝術、是武器,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需要,是我們迎接新的技術革命挑戰的需要,是迎接2000年的需要,是建設繁榮富強的新中國的需要,回答了對演講學有所懷疑的同志指出的一些疑問。”這幾句話是對主題進行總結升華,再次利用“小李燕杰”們來代指參加比賽的演講選手們,同時又用半老李燕杰指李燕杰本人,用語非常巧妙貼切,體現了這番即席演講的一大特色。在論述演講的重要性時,時刻不離演講大賽現場,臨場性很強,這也是即席演講的特點之一,同時充分地借用了現場的人物等來為主題服務。三個排比句一氣呵成,總結到位,氣勢宏大。
該演講緊緊圍繞主題,語言簡潔,層次清晰,思想深刻,內涵豐富,理論聯系實際,有文采有氣勢,顯示了語言學家在即席演講中的高水平。
上一篇:溫家寶《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2009年在劍橋大學的演講》全文與賞析
下一篇:郭沫若《科學的春天——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閉幕式上的講話》全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