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詠得神仙》原文與賞析
陰 鏗
羅浮銀是殿,瀛洲玉為堂。
朝游云漸起,夕餌菊恒香。
聊持履成燕,戲以石為羊。
洪崖與松子,乘羽就周王。
這是一首游仙詩。游仙詩始創(chuàng)自晉代的何劭、郭璞,后世多有仿效。魏晉以降,神仙之說盛行,《古詩十九首·驅(qū)在上東門》“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即為對崇尚神仙風(fēng)氣的反激。當(dāng)時社會亂離,詩人們幻想擺脫世擾,游心仙境,游仙詩亦因此繼玄言詩而興盛。
陰鏗這首詩的特點,是結(jié)合羅浮山來寫,以為羅浮山是仙境,是神仙往來棲息的地方。羅浮山在廣東博羅縣境內(nèi)東江北岸,山中多懸崖怪壑、飛瀑出泉,風(fēng)景優(yōu)靈。傳說晉代葛洪曾在此山中修通,道家稱之為“第七洞天”“第三十二泉源福地”。至今山中仍留有不少道教、佛教建筑的遺址。
前兩句寫羅浮山和東海上的瀛洲山一樣,是仙山、銀殿、玉堂、都為神仙居住的殿堂。《列子》 (道家視此書為經(jīng)典,稱為《沖虛至德真經(jīng)》) 的《湯問篇》說: “渤海之東……有五山焉: 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渖吓_觀皆金玉,……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shù)也?!?/p>
“朝游”二句寫神仙生活,外出則駕云,以花瓣為食。郭璞 《游仙詩》即有 “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 之句,以為神仙駕云而行。屈原 《離騷》: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原義是說詩人高潔,這里比喻神仙不食人間煙火。
“聊持”二句寫神仙變幻莫測,神通廣大?!短接[》卷四十一引 《羅浮山記》“鮑靜(靚)字子玄,上黨人,博究仙道,為南海太守。晝臨民政,夜來羅浮山,騰空往還。人見其來而門無車馬,只見雙燕往來,怪其網(wǎng)之,則雙履也。又葛洪 《神仙傳》”皇初平年十五,家使牧羊,遇道士引至華山石室中四十年。后其兄初起尋見,問羊何在,平曰: 近東。初起但見白石,初平叱之,白石一時皆起成羊。
結(jié)二句寫神仙間的交往,洪崖和赤松子,都是傳說中的仙人。周王朗即周穆王,《列子》有 《周穆王篇》,寫他雅好神仙,曾隨化人入化人之宮,其宮 “構(gòu)以金銀,絡(luò)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據(jù),望之若屯云焉。耳目所觀聽,鼻口所納嘗,皆非人間之有。” 又駕八駿馬至昆侖山會西王母。“乘羽”,指神仙駕鶴乘鸞。
我國的道家,原以清靜無為為宗旨,后世才和神仙家合而為一,所以道家和道教實際是有區(qū)別的。陰鏗這道詩,不過是抒詩人超現(xiàn)實的幻想,與道家和道教的關(guān)系就更疏遠(yuǎn)了。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和酬天竺慈云大師》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經(jīng)籍、寓言故事·唵米決口喻》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