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庭艷(Ngo Dinh Diem,1901—1963),安南阮氏封建王朝的內務大臣,南越偽政權“越南共和國”第一任“總統”,一生先后投靠法、日、美帝國主義,實行家族獨裁統治。
吳庭艷原籍越南廣平省麗水縣(今平治天省麗靈縣),1901年1月3日出生于王都順化一個信奉天主教的官僚地主家庭,其父阮庭可是安南朝廷的禮儀和宮監大臣。吳庭艷在兄弟姊妹八人中排行第三。他幼年入修道院學習,想當一名神甫,后來改變念頭,15歲那年離開修道院。
1921年,吳庭艷在順化國子監后補學堂畢業,被任命為廣治省海陵知縣①。他賣力鎮壓人民革命運動,其兄吳庭魁②的丈人阮友牌又是當朝首相,因此深受法國殖民主義者和順化朝廷的賞識,32歲就爬上了尚書的職位。吳庭艷出任海陵知縣時,經常施用“油燈燒肛門”等酷刑迫害革命志士,當時流行著兩句民謠:“革命青年燒爛了屁股,海陵吳老爺步步高升”。在統治集團內部,有人夸耀吳庭艷具有能“叫石頭開口說話”的本事;法國當局在順化的特務頭子,曾派人了解吳庭艷的逼供辦法。
① 越南順化朝廷地方官名,相當于縣長。
② 曾任廣南省總督,因罪大惡極,后被革命政權鎮壓。
1933年,吳庭艷任保大①朝廷的內務大臣。不久,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阮友牌內閣宣告倒臺,吳庭艷也因而失寵,投奔其兄吳庭魁的家中隱居。
1940年9月,日軍侵入越南北部,吳庭艷轉而為日本帝國主義服務。他同早年逃亡日本的疆柢親王(保大的叔父,主張反法)搭上關系,在國內網羅黨羽,為籌建親日傀儡朝廷而奔走。法國當局對親日派進行搜捕,吳庭艷僥幸逃脫,躲進峴港日軍憲兵部。后來,他在日本人的掩護下,繼續在南越綏和、西貢等地活動。1945年3月,日本發動軍事政變,成立親日傀儡政權,正式取代了法國在越南的地位。吳庭艷沒有入閣, 日本當局授意他組織“大越復興黨”,從事破壞革命的特務活動。
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時,吳庭艷被富安省群眾拿獲。革命政府對他實行寬大政策,不久把他釋放。吳庭艷拒絕與革命政權合作,從宣光省潛逃到河內,躲進了林同修道院。
1946—1954年越南人民抗法戰爭時期,吳庭艷再次與法國勾結,秘密組織了“國家革命主義者團結運動”和“天主教協會”等組織,破壞越南人民的抗戰事業。
1947年和1948年,吳庭艷兩度到香港會晤流亡國外的保大,共商復辟計劃。他謀求總理職位未成,遂與保大分手。1949年6月,保大在法國扶持下返越南南方登臺,成為偽“越南國”的“國家元首”。吳庭艷于1950年離開越南赴日本,他與疆柢親王共商成立“反共民族政府”。
1950年9月,吳庭艷乘美軍運兵船從日本到美國。10月轉赴歐洲,在比利時的一個修道院呆過一段時間。1951年,吳庭艷再次到美國,受斯培爾曼紅衣主教的特別保護和訓練,在馬里農修道院呆了幾年。這期間,吳庭艷與美國朝野建立了較深的關系,
①保大,1913年10月22日生,1926年繼承王位,是阮氏王朝第十三代皇帝。日軍占領期間為日本傀儡。1945年8月底退位。
賣身投靠美國。
1954年7月,法國在印度支那戰場上陷入困境,被迫接受日內瓦協議,同意放棄越南北半部,接受北緯17度作為臨時軍事分界線以及老撾和柬埔寨中立化方案。美國為了破壞停戰協定,加強對印度支那的直接干涉,趁機壓法國和保大在協定簽字前接受吳庭艷組閣。于是,吳庭艷從美國回到越南,1954年6月,出任偽“越南國”第十三任內閣“總理”。
吳庭艷剛上臺,就聽命于美帝國主義,授權南越代表拒絕在1954年7月21日的“日內瓦會議最后宣言”上簽字。
越南停戰以后,吳庭艷在南越地區推行所謂“打擊殖民主義、排除封建主義、消滅共產黨”的政策。首先設法奪取南越的最高兵權,接著相繼發動反教派、反保大和反法運動。
1954年9月,吳庭艷把矛頭指向南越軍隊總參謀長、親法分子阮文馨。9月8日,他以“進行秘密的政治活動”和“醞釀反對政府”的罪名,下令逮捕總參謀部的兩名軍官,遭到阮文馨的反對,未達目的。他隨即下令阮文馨出國“學習”、并交出總長大權,又遭對方抗拒。于是,吳庭艷公開指責阮文馨“聽從少數野心家的勸告,試圖推翻政府”,犯了“叛變罪”。阮文馨則認為吳庭艷想把他攆出越南,“而又沒有一個有效的借口”, 宣稱“任何以吳庭艷為首的政府都不能真正為這個國家的利益服務”。由于美國施加壓力,法國作了讓步,阮文馨被迫去職。
南越的高臺、和好、平川等教派,是一些擁有武裝力量的集團。它們或割據一定的地區,或控制西貢一帶的黑社會。1955年初,吳庭艷以“統一國家軍隊”的名義,開始解除各教派的武裝力量。3、4月間,吳庭艷先把高臺教軍隊總司令拉攏過去,收編了高臺教軍隊。4月28日,他又調動嫡系部隊對平川派發動進攻,將他們的武裝力量趕出西貢一帶,奪取平川派對南越警察機構的控制權。從5月份起,吳庭艷的軍隊開向南部西區,向和好教的一些派別發動進攻,至7月初,擊潰和好派軍隊。
保大親法派和吳庭艷親美派之間先前就存有矛盾,當吳庭艷同平川派的斗爭白熱化時,保大曾要吳庭艷赴法共商解決辦法,并令其離越時交出兵權。吳庭艷拒不服從,于是年5月,唆使一個自稱“人民革命委員會”的小黨提出“廢黜保大”的主張,由該黨出面在西貢組織大規模的反保大示威游行。吳庭艷在故都順化,唆使一些皇族出來反對保大,要保大“還政于民”。接著,吳庭艷解散了保大組織的“臨時國民議會”,收編了保大在大叻的“王室警衛隊”,逮捕了一批親保大分子。法國懾于美國壓力,對保大派愛莫能助。1955年10月23日,吳庭艷策劃一次“公民投票”,廢黜了保大。三天后,吳庭艷宣布在南越成立“越南共和國”,組織偽政府,自封為“總統”兼“總理”和“國防部長”,奪取了南越的最高統治權。
吳庭艷依仗美國撐腰,上臺后一直設法削弱法國的勢力。他堅持法國在南越的遠征軍必須全部撤走;要求法國政府廢除高級專員制,改派大使駐節南越;主張南越直接同法國外交部打交道而不再經過聯邦成員國關系部。1955年,吳庭艷在掀起反保大運動時,利用報刊、集會鼓動反法情緒,以“打倒殖民主義”的口號指向法國。法國雖然不甘心在南越受排擠,但囿于力量薄弱,又窮于應付北非阿爾及利亞人民的武裝斗爭,只好對吳庭艷表示讓步。1956年6月30日,法國遠征軍全部撤出南越。
吳庭艷對1954年簽訂的日內瓦協議持根本否定的立場,他一貫反對按協議的規定舉行自由普選以實現越南的統一。吳庭艷政權宣稱它沒有在日內瓦協議上簽字,不受協議的約束,并公然把協議簽署日(7月21日)定為“國恥日”。1955年7月,吳庭艷唆使暴徒搗毀負責監察和監督越南雙方執行日內瓦協議的“國際委員會”駐西貢的機構。1956年3月,吳庭艷搶在協議規定的全越自由普選日之前,在南越舉行片面“選舉”,成立偽國會,制訂偽憲法。與此同時,吳庭艷對在南越的越南共產黨地下組織、前抗戰人員以及一切主張協商選舉謀求越南統一的人民和各階層人士,包括所有對他不“忠誠”的人進行殘酷迫害和野蠻的鎮壓。
1955年7月,吳庭艷集團正式發動所謂“控共滅共戰役”,使整個南越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吳庭艷集團采取“消滅越共絕不手軟”、“寧可錯殺,不使漏網”的方針,制定了一系列法西斯法令,如:關于建立集中營的“第六號法令”;肆意扼殺出版自由的“第十三號法令”;允許偽軍警、特務以“衛國和公安”的名義隨時逮捕可疑者的“第四十七號法令”;以及臭名昭著的1959年第十號法令,等等。1959年“第十號法令”規定:在南越全境設立有司法權的流動“特別軍事法庭”;凡是“損害或企圖損害國家安全者”,處以死刑或終身苦役,不予減刑;被告不準申訴,判決后立即按照“軍法”就地執行。
1956年8月,吳庭艷頒布了修改國籍法的“第四十八號法令”,規定“凡在越南出生的兒童,其父母均為中國人者,均一律為越南人”,剝奪了幾十萬在當地出生的華僑的中國國籍。
1959年2月,吳庭艷出動陸、空部隊,對南越前抗戰根據地的和平居民進行“掃蕩”。南越人民被迫拿起武器,開展武裝斗爭。在1960年12月,以越南共產黨為核心的南越人民統一戰線組織“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南越解陣)宣告成立。它提出了“推翻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吳庭艷集團的統治,實現獨立、民主、和平、中立,進而和平統一祖國”的行動綱領。
1961年,吳庭艷與美國侵略者合謀發動“特種戰爭”,由美國軍事顧問直接指揮南越偽軍在各地進行大規模的“掃蕩”。同時,它們還在南越加緊推行“戰略村國策”,計劃把廣大農村居民驅趕到上萬個用鐵絲網和碉堡圍筑而成的“戰略村”中,妄圖割斷他們同人民武裝的聯系,并在“18個月內綏靖南越”。1961—1962兩年中,南越偽軍進行數萬次“掃蕩”,對“南越解陣”控制的地區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還在許多地區撒放化學毒劑。但是,在“南越解陣”軍民的英勇抗擊下,美、吳集團的“特種戰爭”和“戰略村”政策不斷遭到挫折,“綏靖南越”的陰謀宣告破產。
吳庭艷是一個離群寡合、一意孤行的人,在偽政府內部,他通過清洗和殘酷鎮壓異己分子,建立家族統治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僅從他上臺到1960年這六年間,便12次改組內閣,撤換過30多名部長,還有數以百計的文武高級官員被清洗。吳氏家族的獨裁統治,不僅為原親法派所切齒痛恨,也招致吳氏家族以外的親美派的強烈不滿。
1960年11月,發生親美傘兵旅長阮正詩和親美政客潘光誕合謀的未遂軍事政變;1962年2月,又發生一起偽空軍飛機投彈轟炸總統府的事件。這使吳庭艷更加懷疑本家族以外的任何人。到1962年,南越偽政權中,吳氏家族已控制了決定一切重大問題的權力:吳庭艷任“總統”兼“國防部長”;他的一個弟弟吳庭儒是“總統政治顧問”、“戰略村特別委員會主席”,實際上成了南越偽政權的中心決策人之一;另一個弟弟吳庭瑾是南越中部地方長官,雄踞一方的“土皇帝”;他的哥哥吳庭俶是天主教大主教,南越200萬天主教徒的“領袖”;還有一個弟弟吳庭練是駐倫敦“大使”;吳庭儒夫人陳麗春是南越偽“婦女聯誼會主席”,偽“國會議員”;吳庭儒的岳父陳文章是駐華盛頓“大使”;陳文章夫人是南越駐聯合國“觀察員”……美國雖然極力支持吳庭艷,也不斷向他施加壓力,要他進行某些“改革”,放棄家族統治,但未見效。
1963年初,“南越解陣”在西貢西南的北村戰役中,擊退了美國軍官指揮的2,000名偽軍,擊落直升飛機六架,初步摸索并掌握了對付“特種戰爭”的“直升飛機空運戰術”和“水陸兩用戰車戰術”
的有效辦法。美、吳集團的軍事“掃蕩”節節失利。
吳氏家族對軍事行動的過多干預,嚴重妨礙美國軍事計劃的實施。美國政府和一些南越將領對此十分惱火。同年5月,在順化、西貢等地陸續爆發了佛教徒反迫害、爭自由的聲勢浩大的斗爭。從6月到8月,又有廣德法師等五名僧尼在街頭焚身自殺,以抗議吳庭艷政權的暴政。他們的行動激起世界輿論對吳庭艷偽政權的強烈憤慨。吳庭艷家族卻置若罔聞,繼續對佛教徒進行血腥鎮壓。吳庭艷的暴行不僅使南越政局陷于動亂之中,也使一貫標榜“民主”和“人權”的美國在世界輿論面前陷入難堪境地。美國政府深感吳庭艷家族已成為它在南越推行其侵略政策的累贅。
1963年8月下旬,美國政府決定同吳庭艷“攤牌”。一項必要時不惜把吳庭艷“拋進垃圾箱”的新制裁政策付諸實施。8月24日,美國政府指示其駐西貢“大使”洛奇,要求吳庭艷把吳庭儒夫婦從南越政府中清除出去,否則將不再給吳庭艷以支持;要采取“迅速的、引人注目的行動”,釋放被監禁的佛教徒并滿足他們的條件,不然美國就不再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美國還要求洛奇轉告“一些合適的(南越)軍事指揮官,美國將在中央政府機構癱瘓的時期直接支持他們”。9月2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在電視談話中親自對吳庭艷政權施加壓力。他宣稱,南越政府必須采取步驟爭取重新得到民眾的支持,否則無法贏得戰爭的勝利。又說,南越政府“如果在政治方面,或許還在人員方面作出改變”,就有可能“成功”。美國一方面向吳庭艷步步進逼,另一方面通過中央情報局同政變組織者楊文明等南越將領保持聯系,并對政變“給予策略計劃方面的協助”。
在美國的壓力面前,吳庭艷不肯輕易就范。美國就導演了1963年11月1日的“倒吳換馬”的軍事政變。吳庭艷本來對軍事政變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但在關鍵時刻,西貢衛戍司令被政變力量拉攏過去。吳庭艷成了“孤家寡人”。政變的槍聲在1日下午一時半打響。政變部隊攻占了警察總部、電臺、機場等重要戰略要地。2日拂曉攻進了總統府。吳庭艷和他的弟弟吳庭儒通過秘密地道逃到堤岸華人區,躲進一個天主教堂,不久被捕。2日上午,吳庭艷、吳庭儒被裝進裝甲車,在運往政變軍總部途中,被押送的軍官擊斃,結束了他們罪惡的一生。

上一篇:葉卡特琳娜二世
下一篇:圖哈切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