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嫦娥》原文與賞析
邊 貢
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
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
詩人邊貢在明弘治年間,系 “弘治十才子” 之一,他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世稱 “四杰”。但他的知名度遠不及李、何、徐三人。顧起綸 《國雅品》引袁獻實曰: “四杰謂李雄健,何秀逸,徐精融,邊樸質。”結論是 “邊稍不逮,祗堪鼓吹三家耳。”但這種以詩風樸質為才情不逮的訐論準則, 似不夠公允。所以陳子龍在 《明詩選》 中稱邊貢之詩為 “才情甚富,能于沉穩處見其流利,聲價在昌縠 (徐楨卿) 之下, 君采 (薛蕙) 之上”,顯然陳子龍的評價較切實際。
這首七絕,作者自注云:“時外舅胡觀察謝政家居,寄此通慰。”可見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安慰辭官閑居的岳父。以神話傳說中的嫦娥故事,寄寓了身處逆境時仍不要忘情世間的思想,既然是勸慰之作,全詩的意緒顯得十分蘊藉和曠達。
嫦娥在我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早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的帛畫就繪有 “嫦娥奔月” 的故事。以后歷代詩文中涉及嫦娥題材的甚多。對于這樣一個古老而又為前人大量吟詠的題材,要想翻出新意實屬不易,所以邊貢此詩大致仍是蹈襲唐宋詩詞的題詠,基本上沒有跳出前人的窠臼,只是寫的很樸實,感情也很真摯,故仍有可取之處。
首句點明時地和嫦娥所居之處的環境。月宮即廣寒宮。秋天本來就是萬物肅殺的季節,不僅人間如此,天上亦不例外。一個“冷” 字,不僅寫出了自然季節所造成的冷落,同時也透露出人物內心世界的孤寂之感。“團團”,凝聚貌,此處是指月宮中的桂樹霜露凝聚,突出秋季景色的特征。江淹《感懷》詩中有 “蒼蒼山中桂,團團霜露色”之句,此處之 “桂團團” 當即由江詩脫化而出。
次句進一步寫嫦娥的形單影孤,長期忍受著清冷不堪的寂寞。“歲歲”表示時間延續很長,不是偶或一時,而是年年歲歲均如此。桂樹開花從季節上說緊扣前句的“秋”字,另外桂花香飄十里,馨香馥郁。桂花盛開的季節應在舊歷八月,即民歌中所謂 “八月十五桂花香”,而八月十五又是象征團圓的中秋節。嫦娥本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后羿從西王母處得到的不死靈藥奔往月宮。事見《淮南子 ·覽冥訓》: “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奔月宮。”“歲歲花開只自攀”仍是強調了嫦娥的孤獨寂寞。杜甫 《月》詩中說: “斟酌嫦娥寡,天寒奈九秋”; 李商隱《嫦娥》詩中則更明確點出: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宋代謝枋得認為:“詩意謂嫦娥有長生之福,無夫婦之樂。豈不自悔,前人未道及。”月宮秋冷,花開自攀,自悔之意,隱約可見。
三、四句一正一反,寫出不必羨慕神仙,還是應該注目人間的微諷勸戒。“共在人間說天上”,詩意一轉,轉到世人對天界仙人的議論。在文學作品中,大凡對天發抒議論或羨慕仙人,幾乎都是對社會現實或個人遭際有所不滿的反映。現在作者的岳父仕途坎坷,丟官閑居,自然難免有出世之想。“共在” 的 “共” 字,表示持這種出世思想的人并非少數,其中也包括作者自己,另外還表示對由于仕途多艱,命運多舛而產生這種向往天界的出世思想,自己是深深理解的,當然也是同情的。詩的最后一句寫得既出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這一句并沒有順承前一句,一味地消極沉溺下去,而是講從別一個角度看,天上的嫦娥,不耐孤寂,長生之福,天倫之樂,孰輕孰重,一目了然。結句很有力量,不僅否定了慕仙出世思想,而且體現出積極奮進的入世精神。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思想一般都比較復雜,往往是儒、釋、道交融雜揉在一起,順境時儒家觀念占主導地位,逆境時則釋道思想抬頭,看破紅塵,消極遁世。在仕途不暢,受到挫折時仍堅持積極的入世精神自然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作為晚輩對長輩的勸慰之作,此詩寫得委婉自然,含而不露,表現出很高水平的寫作技巧。日本詩人森大來在評論唐人絕句時,曾說:“詩至絕句,一毫才氣都用不著,半點魄力都費不得。惟視其意象風趣如何耳。語欲淺,悟欲深;調要近,意要遠。然才氣不厚,情豈得深;魄力不具,意豈能遠。但用不著于其語調之間,又費不得于其字句之內,故詩之至難,全在絕句,而所以至難之故,則在其天籟也。”(見江俠庵譯《評釋唐詩選》卷6)森大來的這段話雖是評論唐人絕句,但對理解邊貢此詩也頗有幫助。絕句這種詩體,字數甚少,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用淺近的文字表現出深遠的意境,其寫作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邊貢此詩運用人們所熟知的嫦娥故事,對親眷長輩進行勸慰,而且“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相信其岳父見到此詩后,定于心有戚戚焉。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天臺贈僧》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小說、戲劇·安息王子》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