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誣陷和仇視投我入獄,
長期在陰暗的高墻內憔悴消瘦,
啊,追求低級生活的人們
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
永遠快活、無憂無慮。
這些都從淫蕩的享樂中遠遠地移開,
奔向那芬芳的綠野和濃密的森林,
在那里與上帝共享各種食物,
品嘗與世隔絕的至福,
既不嫉妒別人,也不被人嫉妒。
(黃桂友譯)
【賞析】
這首詩歌與詩人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中世紀教會經院哲學和文藝復興思潮激烈沖突的時期,宗教改革的主張使得他受到了惡意指控,說他批評拉丁文《圣經》,因此得罪了宗教法庭,被投入宗教裁判所監獄,度過了漫長的五年鐵窗生活。當他1576年終于從獄中釋放時,他回顧這段時光,不由得生發出諸多感慨。《出獄有感》正是在這樣的情境下寫就的。
詩歌結構較為簡單,共有2個詩節,10句詩行。第一詩節,是詩人對入獄原因的闡明。據考證,正是詩人在大學教書期間得罪了希臘語教授卡斯特羅,被其誣陷鋃鐺入獄。他認為,“嫉妒、誣陷和仇視”——這些人性的陰暗面是他五年監獄生活的原因。與此同時,對那些“追求低級生活的人們”作者表示了輕視的態度,這種立場也就將自己與他們截然區分開來。作為當時西班牙知識界的領袖人物,萊昂具有崇高的信念和理想抱負,庸俗的人們所追求的生活絕對不是他所希望的,這就表明了詩人永不妥協、永不滿足的寶貴品質。
第二詩節是在第一節基礎上的生發,詩人再次陷入了默想之中。人與人之間的嫉妒和敵視的不友好關系是那么的令人厭惡,而詩人希望有一個地方,就如同“桃花源”一樣,有著“芬芳的綠野和濃密的森林”,并且有著上帝的保護,在那里生活,不受世俗的困擾,能拋開一切煩惱,與世無爭。那么,嫉妒將不再存在。萊昂為未來構思了一個自由平等的理想王國,展現了對人類生存理想的執著追求和熱烈向往。顯然,這只是人類自由理想的極境,它的實現帶有濃厚的理想化色彩。但是,這塊神秘的樂土依然給人以美好的憧憬,從而引導我們超越現實走向未來,這應該就是萊昂這首詩歌的創作意圖所在。
(汪璐)
上一篇:《出征之前致露卡斯塔·勒夫萊斯》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分離·帕爾尼》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