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學·《圣經·新約》·瞽者重見光明》原文與賞析
《新約·約翰福音》第9章
耶穌從圣殿里出來,看見一個盲人。門徒問耶穌說:
“老師,這個人生來是瞎眼的,這是誰犯的罪呢?是他自己呢,還是他的父母?”
耶穌回答說:
“也不是他本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而是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趁著白日,我必須做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
他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盲人的眼睛上,對他說:
“你到西羅亞池里去洗一洗吧!”
那盲人去池子里一洗,果然靈妙,回頭什么都看見了,眼前出現了熟悉而陌生的景物,歷歷在目,看得清清楚楚。他看見光明了!”
他的鄰居以及那些素常見他討飯的人,看見他眼睛明亮而有神采,就奇怪地說:
“這不是那從前討飯的人么?”
“是他!”有人說。
“不是,卻是像他。”又有人說。
“是我!”他自己說。
“那你的眼睛是怎么開的呢?”他們好奇地問。
“有一個人名叫耶穌,”他回答說,“他和泥抹在我的眼睛上,對我說: ‘你往西羅亞池里去洗一洗吧!’ 我去一洗,就得見光明了。”
“那人在哪里?”他們又問。
“我不知道。”他說。
原來耶穌和泥開他眼睛的日子,正是安息日。因此他們把他帶到法利賽人那里。法利賽人也問他是怎么看得見的。
得見光明的瞽者對他們說:
“他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到池子里一洗,就什么都看見了。”
聽了這話,有的法利賽人說:
“這個人不是從上帝那里來的,因為他不守安息日!”
又有的說:
“如果是一個罪人,那他怎么能行這樣的神跡呢?”
于是法利賽人內部爭論不休,莫衷一是。
他們又對瞽者說:
“既然是他開了你的眼,你說他是什么人呢?”
“他是先知!”瞽者回答說。
猶太人不相信他從前是瞽者,后來能開眼看見的。因此便打發人叫了他的父母來,盤問他們說:
“你們看看,這是不是你們的兒子?你們說他生來是瞎眼的,如今怎么能看見了呢?”
“不錯,”他的父母回答說,“這是我們的兒子,生來就瞎眼,這是我們知道的。至于他如今怎么能看見,我們也感到莫明其妙。我們不知道是誰治好了他的眼睛。他已經成了人,你們問他吧,他自己會說的。”他父母這樣說,是因為他們懼怕猶太人。原來猶太人有言在先,誰若把耶穌看成是基督,就把誰趕出會堂。
所以法利賽人第二次叫了那從前瞎眼的人來,對他說:
“你應該將榮耀歸給上帝,我們知道那人是個罪人。”
“他是不是罪人,我不知道。”他緩緩地說,“有一件事,我是清楚的,從前我是瞎眼的,現在我能看見了。”
他們追問道:
“他向你作什么,怎樣開了你的眼睛?”
“我方才告訴你們,”他回答說,“可你們不聽。為什么現在又要聽呢?難道你們也要作他的門徒嗎?”
這話把他們惹火了,他們吼道:
“你是他的門徒,我們是摩西的門徒。上帝對摩西說話,我們是知道的。只是給你治眼睛的這個人,我們不知道他的來處!”
“他開了我的眼睛,”那人爭辯說,“你們竟然不知道他的來處,這可真是咄咄怪事!自從創世以來,未曾聽說有誰能使瞽目得見光明。可見他是從上帝那里來的,否則,他怎么能作出這種奇跡呢?”
那些人聽了這話,更加惱羞成怒,厲聲申斥他說:
“你這個人,全然生在罪孽之中,還有資格來教訓我們嗎?”說著把他趕了出去。
他被趕出來之后,又遇見了耶穌。耶穌問他說:
“你信上帝的兒子嗎?”
“主啊,”他回答說,“叫我信他,可誰是上帝的兒子呢?”
“你已經看見他了,”耶穌說,“現在和你說話的就是他!”
“主啊,”那得見光明的瞽者異常驚喜,連連說道,“我信,我信。”
說著就俯伏在地,向耶穌頂禮膜拜。
在《福音》書中記錄了一些耶穌在傳道過程中的奇跡,如五餅二魚吃飽了5000多人,瞬間治愈麻風病者等等。瞽者得重見光明便是其中一例。這個故事是說耶穌傳道時遇見一個盲人,門徒問耶穌說:“老師,這個人生來是瞎眼的,這是誰犯的罪呢?是他自己呢,還是他的父母?”耶穌回答說:“也不是他本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而是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他說話之后,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盲人的眼睛上,對他說:“你到西羅亞池里去洗一洗吧!”那盲人去池子里一洗,果然靈妙,回頭什么都看見了。
這則故事有兩方面值得我們注意,一是對奇跡本身的看法、另外是耶穌對人類痛苦的論述。
對于耶穌所行的奇跡,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在教徒看來,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具有和上帝同樣的權能,他不僅能拯救人類的心靈,使人獲永生(這當然是主要的),還能解脫人們肉體的痛苦,所以教徒對耶穌所行的奇跡深信不疑,在非教徒看來,它是一個實現美好愿望的神話。在今天心理分析盛行的時代,一些人認為奇跡很好理解,那時代的人在教義和生活的精神重壓下,導致人們精神上的疾病,奇跡是相信耶穌的人受到了耶穌的心理治療產生的。
門徒問耶穌:“這是誰的罪?”這也是世人常發的疑問,人世間善良人們的痛苦與不幸是誰的罪?耶穌在這里回答對人類痛苦的理解:這不是他本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而是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奇跡來。
在所有人中,基督耶穌最有權利談論痛苦,他最知道什么是絕望,被人厭棄和不被人理解,他進入人類痛苦的最深處,在走向十字架前他絕對孤獨:被弟子出賣,在十字架上忍受人們的嘲笑、謾罵,而謾罵、嘲笑他的正是他所要拯救的人。耶穌告訴我們要以一種正確的方式來對待痛苦,這個正確的方式就是在痛苦中追求上帝的目的,因而讓上帝來改變我們的痛苦,讓痛苦為我們的人生服務。我們有時會聽到這樣的話:“他是一個多么不平凡的人啊,遭受那么多痛苦還樂觀進取,他從未談到自己……”
基督教人生觀的核心是自我否定,然而,自我否定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使人獲得解放的手段。一個人能否戰勝痛苦與不幸,讓生命贏得勝利,全靠自己的認識和意志。
在文章中,耶穌和泥開瞽者眼睛的日子,正是安息日。根據猶太教教規:安息日(即今星期六)這一天不得做任何工作,不得舉火做飯,專事敬奉上帝,稱為“守安息”。在《舊約·出埃及記》中載,以色列人應勞作六天,第七天休息,作為同上帝訂立的盟約。但是,耶穌卻在這個圣日使瞽者復明,顯然違背了猶太教的教義,因此法利賽人說:“這個人不是從上帝那里來的,因為他不守安息日!”不守安息日就是違背了人同上帝訂立的盟約(這盟約是神圣的),也就是不敬奉上帝。
這一段史實反映了基督教逐漸獨立,擺脫猶太教的過程。一部《圣經》,包括《舊約》和《新約》,即人與上帝的約定,舊的約定和新的約定。猶太教只承認《舊約》部分,基督教不僅承認《舊約》,而且承認《新約》。《舊約》只是基督徒的叫法,猶太人把他們自己的經典(即《舊約》部分)叫做《律法、先知、文集》,以這書名囊括了經典的內容,即律法書、前先知書(史書)和后先知書(文集)。猶太教徒和耶穌的基督教徒一開始都遵行《摩西律法》守安息日,以這日為圣。但耶穌在傳道的過程中,經常不遵守安息日不得工作的約定,他認為,敬奉上帝不僅僅是遵守清規誡律,而是要宣揚上帝的精神和教義,如果為了這個目的,在安息日仍然可以工作,例如為宣揚上帝的威力而使瞽者復明。
在使徒時代的后期,基督徒逐步擺脫猶太教的羈絆而守第一日(今星期日)為主日。但是,違背人與上帝訂立的盟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信基督 (救主) 的猶太人從守安息日到守主日明顯是背離了 “摩西十誡”。基督徒開始可能是為了便于借用猶太會堂而在安息日的第二天禮拜基督,安息日與主日兩個日子并重。使徒保羅在書信中還勸告教會注意謹守日子節期,以免得罪猶太人。當基督教影響擴大,外邦人信教日眾時,猶太教教規的牽制必然就會減弱,因此主日比安息日重要得多了。有人主張每周的第一天禮拜是因為耶穌在這天復活。
文章中的法利賽人顯然是虔誠的猶太教徒。他們不承認耶穌是基督(救主),而只承認猶太教教義。因此他們對瞽而復明的人大聲吼道:“你是他的門徒,我們是摩西的門徒。上帝對摩西說的話,我們是知道的。只是給你治眼睛的人,我們不知道他的來處!”從這句話中,我們已經可以聽出猶太教徒與基督徒的不和,這種不可調和的宗教矛盾最終在人類歷史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基督徒殘酷迫害猶太人的悲劇,猶太人離鄉去國,慘遭殺戮,甚至十字軍東征時基督徒可以任意殺害他們,罪名只因為他們是猶太人。
基督教脫胎于猶太教,基督徒卻十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迫害猶太人,而今猶太復國主義者卻得到基督教國家強有力的支持,這恐怕是最難解釋的歷史宗教現象。
上一篇:《少數民族宗教傳說·盤瓠》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基督教文學·《圣經·舊約》·示劍的悲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