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學·《圣經·新約》·司提反的遺言》原文與賞析
《新約·使徒行傳》第7章
耶穌的門徒逐漸增多,有說希利尼語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牢騷,說是在日常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
十二使徒召集眾門徒來,對他們說:
“我們因為管理伙食而耽誤傳道,這是不合宜的,使徒還是以專心傳道為己任。所以弟兄們,應當從你們之中選出七個人來,要有聰明智慧的,信心足、名聲好的人,派他們來管理日常事務。”
大家都很贊成。于是首先推舉出司提反,接著又推舉出腓利、伯羅哥羅、尼迦挪、提門、巴米拿,還有進猶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一共是七個人。叫他們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禱告了,按手在他們頭上。
司提反是一個大有信心充滿靈性的人,他在民間行神跡奇事,名傳遐邇,同時也引起一些人的忌恨。開始有利百地拿會堂里的幾個人,隨后又有古利奈、亞歷山大、基利家、亞細亞各處會堂里的一些人,來圍攻司提反,總找他辯論。司提反以智慧和圣靈說話,口若懸河,論戰來者,來者全都張口結舌,應對不上來。
那些人在理屈詞窮之余,卻又不甘心失敗,于是便花些銀子買出幾個人來,誣陷司提反說:
“我們聽見他誹謗摩西和上帝了!”
他們又慫恿百姓、長老和文士,促使這些人突然襲擊司提反,把他捉起來,押到公會。他們在公會里作假見證,指控司提反說:
“這個人說話,不住地糟蹋圣所和律法。我們親耳聽見他說:拿撒勒人耶穌要毀壞此地,還要改變摩西的條例。”
在公會里坐著的人,全都盯著司提反,只見他的面貌,如同天使一般。
大祭司聽了那些人的誣告,問司提反:
“果然有這些事嗎?”
司提反陳述道:
“諸位父兄請聽,當日我們祖先亞伯拉罕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后來離開迦勒底人,移居哈蘭。他父親死后,他又從哈蘭遷到迦南地。可是在這里他既沒有產業也沒有兒子。一直到老年,才生下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十二列祖。列祖嫉妒約瑟,把他賣往埃及。約瑟在埃及王法老面前蒙恩,作了宰相,兼管法老全家。后來埃及與迦南地遭遇饑荒,雅各打發我們列祖去埃及糴糧,一次糴回來吃光了,再去第二次。第二次糴糧時兄弟相認,法老亦獲悉此事。法老同意約瑟打發兄弟迎接父親全家來埃及居住。于是雅各便率領全家離開迦南地來到埃及。寄居外邦四百年。我們的祖先雅各和十二列祖全都死在那里。雅各又名以色列,以色列人在埃及生養眾多,直到不曉得約瑟的新王興起,苦待我們宗族,叫他們丟棄男嬰,不得存活。那時摩西出生,俊美非凡,可是滿三個月后,不得不棄置河邊,幸虧得蒙公主垂青,將他收為義子。摩西四十歲去看望以色列人,發現一個兄弟受一個埃及人的欺壓,便將那埃及人打死埋掉。第二天又遇見兩個以色列人爭斗,他上前勸解,那欺負自家兄弟的人反以惡語相譏,揭露摩西殺死埃及人一案。摩西因此逃亡米甸四十載,并且娶妻生子。一日,摩西在西奈山上見異象,蒙上帝差遣,回埃及領出百姓,過紅海,宿曠野,吃嗎哪,長途跋涉四十個寒暑,又在西奈山上領受活潑的圣言傳給我們。摩西遵照上帝旨意制造法柜和帳幕,約書亞接續摩西,把帳幕搬進承受為業之地。直到大衛王預備帳幕的居所,所羅門王建造圣殿。其實至高者并不住人所造的殿宇,正如先知所言:‘主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為我造的殿宇,哪里是我安息的地方呢?這一切不都是我手所造的么?’你們這些硬著頸項的人哪,時常抗拒圣靈,哪一位先知,不受你們祖宗的迫害呢?如今你們又把那義者殺了。你們受了天使所傳的律法,竟不遵守!”
公會里的人聽見司提反的陳述,極其惱怒,個個咬牙切齒。
然而司提反被圣靈充滿,昂首望天,看見上帝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上帝的右邊,他朗聲說道:
“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
眾人大聲喊叫,捂著耳朵,一擁上前,把司提反推到城外,用石頭打他。
這時有一個青年人,名叫掃羅,站在旁邊拍手叫好,幸災樂禍。那些作假見證的打手們,把衣服放在掃羅的腳前,要他看守著,以便騰出手來,拿石頭猛打司提反。
司提反呼吁主說:
“求主耶穌,接受我的靈魂!”又跪下大聲喊著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于他們!”說完這話,就閉目長眠了。
對于司提反的被害,青年人掃羅感到心里痛快。
司提反是耶穌死后第一個殉道的使徒。他算得上是對上帝忠誠無二又充滿靈性的人。可是他的下場和《圣經》中許多忠誠無二的人例如施洗約翰和基督耶穌一樣。《圣經》似乎隱隱約約地向人們傳播著一種擔憂:善與惡斗,究竟誰為勝者?但基督教為了自圓其說,提出了“復活”、“來世”的基本教義。它將想象力集中在死亡的絕對性和終極性上,把它看成對信仰的重大考驗。沒有其他任何宗教傳統像基督教傳統那樣強調期待死亡并讓教徒為之作好準備。
《殉道者說》簡直是“耶穌受難”的重演,它再一次強調了基督教新生的教義。司提反死前從容陳述猶太民族的歷史,他昂首望天,看見上帝的榮耀,又看到耶穌站在上帝的右邊,就朗聲說道:“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這跟耶穌死時大聲地喊:“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里!”有什么區別呢?但是司提反還是死了,如同耶穌還是被釘上了十字架一樣。如果說基督教所憂慮的是當時不容否認的現實,那么它的教義就只能是出于理想,因為理想實在是治療憂慮的良藥,比欺騙的效果還要好些。如果說司提反殉道的故事隱喻著基督教復活的教義,隱喻著死亡是對人是否忠實于上帝最好的考驗的思想,那么基督教的這種對死亡終極性的強調是否表明了基督教對死亡的恐懼呢?
司提反在回顧了猶太民族的歷史后說:“其實至高者并不住人所造的殿宇,正如先知所言:‘主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為我造的殿宇,哪里是我安息的地方呢?這一切不都是我手所造的么?你們這些硬著頸項的人哪,時常抗拒圣靈,哪一位先知,不受你們祖宗的迫害呢?如今你們又把那義者殺了。你們受了天使所傳的律法,竟不遵守!’”看來司提反和耶穌一樣是個十足的理想主義者,對上帝懷著忠貞不二的信念,相信善的必勝過惡的,即使今世不能做到,死后的靈魂,善者必上天堂,惡者必下地獄。如果我們抽去基督教復活(新生)的教義,就可以看到司提反和基督耶穌一樣是一位英雄。他們都有一種維護正義和真理的崇高信念并愿意為之獻身,以此來喚起人們對上帝的信念——這不能不說是理想主義者的英雄作為。當科學發展、時代的價值觀念愈來愈趨向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對死亡的恐懼成為一種公開的人性真實理論,人們恐懼死亡,珍視生命,因此我們稱這個時代為沒有英雄的時代。但盡管人注定要死亡,人的觀點和認識永遠受制于他所處的環境,他依然要筑起精神之塔,在這塔上眺望比他所屬的階級、種族和國家更為開闊的境界。缺少它,人就不可能完善,但這些又必然是巴比倫之塔,因為它妄圖擁有力所不能及的終極。塔筑得越高,越想超越人類想象力的局限,那它就肯定會越發蔑視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結局。這時,罪孽就開始腐蝕人生最低和最高的成就了。要說基督教的復活教義荒謬,事實上這是不確切的,基督教在惡的現實面前,憂慮重重,因而它把理想放在極高的位置上。所以耶穌只能是上帝的兒子而司提反只能是超人式的英雄。基督的理想也只能在天堂而不是在人間。
司提反死的時候拍手稱快的掃羅,將成為一個了不起的傳教者。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古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少數民族宗教傳說·吉雅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