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鳥呵,時間的鳥停在你結(jié)實累累的枝上你唱的都是什么歌曲呢?……
唱的是生命的光榮和喜悅,深沉的憂苦和熱烈的斗爭,和春天的引吭高歌的快樂;
那為未來歲月播種的希望,為夢想遲遲出現(xiàn)的晨光的信仰,那黃昏氣息里芬芳的寧靜,和人們叫做死亡的神秘的沉默。
呵,時間的鳥,告訴我你從那里學(xué)來這些變幻的調(diào)子呢?……
在呼嘯的森林和沖擊的波浪,在新娘的喜笑聲中,在新春的鳥巢里,
在因一個母親的祈禱而震顫的黎明,在遮蔽一顆絕望的心的黑夜,在憐憫的嘆息中,憎恨的嗚咽里,和一個征服了命運的靈魂的驕傲里。
(冰心 譯)
【賞析】
20世紀(jì)的印度出現(xiàn)了兩位著名的詩人——泰戈爾和奈都。他們的詩風(fēng)格各異,但相互輝映,構(gòu)成了一幅奇麗的印度“詩錦”。不同的是,泰戈爾是以東方的“梵我一體”的哲理、柔和的詩情撫慰心靈;奈都則以西方的理性主義奔放的詩情喚醒了受英人蹂躪的同胞。奈都自幼學(xué)習(xí)英語,并且在語言方面很有天賦。她充分吸收了各方的營養(yǎng),使她詩里既有激昂的歌聲,也有淺唱低吟的徘徊,既能看到印度的奇花異草、昆蟲禽鳥,聞到花的香味、草的芬芳,聽到各種樂器的奏鳴和喁喁情話;也能聽到西方民主、自由、追求獨立和愛情的呼喚。各種聲音交織在奈都的詩歌里,使得她的詩歌在印度詩壇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
在《時間的鳥》這首詩里,詩人把時間幻化成能夠歌唱的小鳥。她迷惑于時間為什么能夠創(chuàng)造出如此豐富而繁雜的歌曲——有生命的光榮和喜悅,她更是在其中尋求解脫與自由,尋找一種“大我”。詩歌中有斗爭,有春天的快樂,還有希望、信仰、寧靜,甚至有死亡。詩人用這些意象為人們勾畫出一片奇麗的風(fēng)景,讓人們?yōu)橹曰螅菏前。降资鞘裁醋尯坪频臅r間長河能夠變幻出如此眾多奇景呢?而在這眾多的奇景中,詩人從“時間的鳥”吟唱的歌中看到了個人的人生喜怒哀樂無常,生命之起起落落。進(jìn)而,詩人又看到了廣大人民“深沉的憂苦和熱烈的斗爭”,感嘆貧窮落后祖國里的民生之艱難與困苦,看到了“未來歲月播種的希望,為夢想遲遲出現(xiàn)的晨光的信仰”。在第二段里,奈都在生命的激情爆發(fā)中,發(fā)現(xiàn)了時間的秘密——正是因為有了自然萬物,正是因為有新生的希望,有愛的存在,才賦予了時間如此眾多的調(diào)子。但是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奈都的回答是分著幾個層次的。首先,時間存在于大自然之中——“呼嘯的森林和沖擊的波浪”;接著她認(rèn)為時間存在于新的生命和希望誕生的起點——“新娘的笑聲、新春的鳥巢”;時間更存在于愛的祈禱里;時間并不是單獨存在于美好的未來里,而是不偏不倚,同樣存在于黑暗里——“絕望的心的黑夜、憐憫的嘆息、憎恨的嗚咽”;然而詩的最后一句話卻把整個詩歌點亮:“只有征服了命運的靈魂的驕傲才是這個詩歌的最主要的強烈情感——時間雖然能衰老一個人,但是不能打敗一個人。命運掌握在人的手中,征服了命運才是最高的驕傲!”
奈都是個多情善感的人,但她沒有把自己囚禁在個人的小天地里,她關(guān)懷自己的同胞,關(guān)心受外國殖民者踐踏的貧窮落后的祖國。她痛恨不平等的種姓制度,同情善良的弱小者,她視祖國為母親,祈求她能從幽暗中再生,所以她跟隨圣雄甘地,積極投身民族解放運動,她用多種語言到處發(fā)表演講。據(jù)魏風(fēng)江先生回憶,“奈都夫人上臺演說時雙手揮舞,慷慨激昂,有時雜以詩句,聲音洪亮。如果說她是一只印度的夜鶯,那她就是一只憤怒了的夜鶯,要聲聲叫破前夜的黑暗”。正是由于奈都有著這么強烈的胸懷,才使她的詩歌充滿著激情與絢爛。
(史偉明)
上一篇:《時間與空間 [意大利]馬里內(nèi)蒂》讀后感
下一篇:《明亮的星 [英國]濟慈》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