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人的荒漠》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76 彩色片 140分鐘
法國雅克·佩蘭影片公司/意大利西爾瓦格尼影片公司/聯邦德國查努斯影片公司等聯合攝制
導演:瓦雷里奧·楚爾里尼 編劇:安德烈·布魯內蘭 讓—路易·貝爾杜塞尼(根據迪諾·布扎蒂同名小說改編) 攝影:盧恰諾·托沃利 主要演員:雅克·佩蘭(飾特羅哥) 朱里安諾·曾瑪(飾馬蒂斯) 馬克斯·馮·西多(飾霍蒂茲) 菲力浦·努瓦雷(飾司令官)赫爾慕特·葛里埃姆(飾西蒙)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本世紀初的奧匈帝國。
特羅哥中尉被派往帝國的邊防哨所巴斯蒂亞諾城堡,城堡所在地是一片沙漠,人稱“韃靼人的荒漠”。
他先認識了霍蒂茲上尉,他們談起了巴斯蒂亞諾城堡,上尉告訴他這是一片天然的屏障,是死亡邊境。韃靼人傳說這座城堡是由墳墓堆成的。接著,他又認識了西蒙中尉和其他的軍官。
當晚,軍官們陸續前來就餐,特羅哥中尉入座時不小心碰灑了酒杯,表情十分尷尬。城堡的夜景是那么寧靜,甚至有某種令人不安的感覺。
哨所里每日升旗、操練、軍官聚餐,生活單調無聊。特羅哥中尉發現這里的軍官們都在談論“期待”,有的軍官積郁成疾,有的軍官讓醫生幫助注射嗎啡度日,有的軍官退職告退。他不愿虛度自己的年華。請求軍醫給他病假,申請調離職守。軍醫答應了他的要求,但要在“四個月之后”才行。
他第一次值班,得知夜間進出城堡必須要牢記口令。否則就會有回不來的可能。清晨,一匹白色的馬出現了,這是一匹韃靼人的馬嗎?入夜軍事點名時發現少了一個士兵。原來他白天外出找馬,不知道夜晚更改的口令,盡管城堡內的士兵認出了他,但是馬蒂斯還是利用職權,下令向他開了槍。醫生前來救援為時已晚,名叫貝爾納的士兵躺在血泊中……馬蒂斯還罵死者是逃兵,不準為他舉行軍儀葬禮。
馬蒂斯殺害無辜的士兵一事激起了士兵們的憤怒,他們憤起抗議對同伴的殺害。可是士兵們遭到嚴厲的鎮壓。他們集體受罰,斷水斷糧,被迫站立在酷日之下。士兵們寧肯受皮肉之苦也不愿妥協,晚上,沙漠上寒風凜冽,他們一個個倒在荒野之上……
最后,馬蒂斯中尉從司令官那里獲得了簽字批準,將所有反抗的士兵關進監獄了事。目睹這一奇怪的景象,特羅哥中尉再次讓軍醫出具證明。這一次他的愿望實現了。只須在15天后等待司令官的批準即可生效。
一次軍官聚餐時特羅哥中尉被引見給司令官。一心渴望為國建立功勛的特羅哥中尉終將假條證明收進口袋。
軍官們在野外獵豬時發現了“敵人”,司令官對此似乎并不感興趣。
漫天的大雪中,小分隊的行軍開始了。就在這次行軍中,又一名軍官葬身沙場。
司令官接見了特羅哥中尉。這一次,特羅哥中尉拿出了病假證明。但他卻遭到狡詰的司令官的拒絕。理由是他的證明太舊了。
有一天,特羅哥中尉在值勤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馬隊走在一條小路上,那很可能是韃靼人。他激動萬分,但當他把這一消息告訴別人時,他發現他的朋友西蒙中尉和霍蒂茲上尉早就知道此事,只是出于各自不同的理由都對此諱莫如深。仿佛只有如此才能把握住自己為國立功的機會。特羅哥再一次感到人的可悲。
霍蒂茲上尉就要退職了。臨行前,他告訴特羅哥,說他早就知道這里的敵人和這條小路,但他的年華已過,在他有幸服務的歲月里,什么事也沒有發生。他衷心希望在特羅哥中尉盡職的年代里有敵人來犯,以實現一個軍人為國立功的夢想。
光陰似箭,歲月流失,老軍官們紛紛離職,霍蒂茲上尉在沙漠上下了馬,并把馬趕去,只聽得一聲槍響,上尉自殺身亡了。
年輕的軍官們已步入中年,獲得提升,特羅哥也由中尉升至上尉,但是為國盡忠的機會始終沒有到來。
特羅哥上尉鬢發斑白,形容枯槁。一日,敵人的白馬出現在眼前,特羅哥上尉激動萬分,他努力支撐著自己疲憊的身軀,勉強站穩,但沒過多久,他就跌倒在地。敵人進犯的時刻已逼近,他拖著自己疲弱不堪的身體,準備與敵人決一死戰。但是他的上司西蒙卻出于嫉妒下令讓他回城養病,他百般抗爭,終無結果。
他在馬車里精神恍惚:眼前是萬馬奔騰,沙塵飛揚的場面……但是他的馬車卻駛離城堡,越走越遠。
【鑒賞】
這是一部描寫“期待”的卡夫卡式的作品,影片根據意大利的迪諾·布扎蒂的同名小說改編,意大利評論界總的認為影片“以罕見的真實性表現了環境、人物以及他們的心理”。
本片導演楚爾里尼于1926年生于波倫亞,50年代中期進入意大利電影界,曾被人認為是“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優秀繼承人”。他拍攝過的影片《炎熱的夏天》、《拎皮箱的姑娘》幾乎都是按照新現實主義的手法處理的。但是,在60年代,由于參加合作拍片,楚爾里尼的作品并未能真正體現他的創作個性和表現特征。直到70年代,他的個人風格才得以發揮。
天真、熱情的特羅哥中尉渴望為國效忠,建立功勛,他期待與敵作戰,但這個期待已久的敵人——韃靼人,在影片中始終未露面。他徒然耗費了自己的意志與生命,最終獲得的仍是一片“荒漠”。
這人生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荒誕!但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經歷中它又是何等地似曾相識!法國作家阿貝爾·加謬在談到“弗朗茨·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與荒誕”時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旦當它(命運)在社會、國家和親昵經驗的日常范圍里以必然性呈現在我們面前時,驚恐就有其根據了。人們顫栗地說出這絕不可能的理由,同時也包含著絕對的相信,這實在是可能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部由多國聯合拍攝的作品也可以算是一部超級影片了。可影片中既沒有豪華、奢逸的場面,也沒有取悅人心的視覺造型或聽覺設計,它是一部心理現實主義的影片。如果說在傳統現實主義影片里,人物的描寫往往服從于情節,是情節發展的總脈絡支撐著一部影片的話,那么在這部影片里,情節的發展卻服從于人物的心理描寫,稍微夸張一點,我們甚至可以說:這部影片的主角是人物的心理和情緒。影片用大量的筆墨描寫特羅哥中尉的躊躇滿志,他是一個熱血青年,一心渴望為國建立功勛。但是他所遇到的現實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他在哨所里過著一種暗淡無光的生活:升旗、操練、巡邏、站崗、聚餐……他最終被這生活拖累得奄奄一息。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開頭有一處與整部影片風格、氣氛絕不相融的段落:在一個溫馨、美好的花園里,年青軍人告別親人離家而去。這也是影片中唯一出現對女人描寫的一處,這不會是偶然的。這個類似夢的鏡頭與后來我們看到的現實世界形成了多么大的反差。
為了突現軍營生活之單調,影片對自然環境展開了詳盡的描寫,其中對沙漠風光、古堡景象的描寫極為出色。
沙漠是博大、廣袤的象征,影片中采用了大量的遠景或大全景,將沙漠那一望無際的風貌反復展現在觀眾面前。每當有沙漠與人的畫面時,人往往都處于遠景中,他們可憐的身軀在大自然中是那樣的渺小,那樣的脆弱!而沙漠無邊無垠和深不可測的特征躍現在銀幕上:時而風沙彌漫,時而大雪飛揚,無邊無垠的白天,幽深沉寂的夜景,都賦于沙漠深不可測、反復無常的特性,折射出人生的陌生與恐怖。
古堡壁壘,奇形怪狀。城堡中的進餐儀式、擊劍練習都突出了其古老的和循環型的層面。而水滴聲的單調重復,造成了時間在這里停滯的藝術效果,突出了其與世隔絕的層面,渲染了人生的荒誕莫測。
這真是一場沒有炮火硝煙、曠日持久的精神消耗戰。
在這個獨特的戰爭中,如果說特羅哥中尉一直沒能見到他的敵人的話,那么有一個看不見的敵人卻無時無刻地在他的身邊,那就是時間。他的真正敵人是時間!他的一生就在這年華流逝、青春揉碎,在精神的扭曲、衰退和崩潰中度過來的。片中出現的白馬、小道上的人影、沙漠中的隊列是一條若隱若現的虛線,唐突,費解,神秘莫測。環境的神秘給人生罩上了一種不可知的色彩。
意大利評論界曾把楚爾里尼的特點歸結為:十分注意畫面構圖的造型美,并且把這種造型同人物的內心情緒相結合。此外,楚爾里尼攝影機下的人物總是感情深沉而又細膩。
影片盡訴人性的扭曲與異化,巴斯蒂亞諾城堡中的軍人形象具有十分典型的意義:慘遭橫禍的士兵,葬身沙場的梅爾林伯爵,靠嗎啡度日的副指揮官,荒野中自決的霍蒂茲上尉……無不折射著人生的無謂與凄涼。恪守軍紀的總指揮官最終失落,乖張殘暴的馬蒂斯上校榮獲升遷,忠于職守的霍蒂茲走投無路,心胸狹窄的西蒙卻大權在握,所有這一切,皆是愚蠢、荒誕的人生寫照。
影片中最后一場戲是震撼人心的。盡管特羅哥已鬢發斑白,形容枯槁,但是當敵人的白馬最終出現在眼前時,特羅哥激動萬分,他努力支撐著自己疲憊的身軀,勉強站穩。他的眼光中流露出終生盼望的期待和光芒。但他的身體實在太虛弱了,那都是因為他的期待實在已太久了,他抗拒不了荒涼無謂的命運,跌倒在地。敵人進犯的時刻就在眼前,為國建功的機會就在身邊。他拖著自己疲弱不堪的身體,準備實現自己最后的抱負,但是出于嫉妒,他的上司西蒙卻下令讓他回城養病,不管他如何反抗爭取,最終還是失敗了。他的服從,是對荒誕與無意義的命運的最終接受。
影片的動人之處在于:如果說特羅哥是由于身體原因而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的話,他的精神卻遠未服從和妥協:“他在馬車里精神恍惚:眼前是萬馬奔騰,沙塵飛揚……但是他的馬車卻駛離城堡,越走越遠。”在他心靈的深處,“韃靼人的荒漠”即將成為他躍馬橫刀、所向披靡的殺敵疆場。
意大利評論界幾乎一致認為:楚爾里尼是意大利最有希望的電影工作者之一。《韃靼人的荒漠》是導演楚爾里尼的最佳影片,也是意大利70年代優秀的影片之一。
上一篇:《青春殘酷物語》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香魂女》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