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小川未明·紅蠟燭和人魚姑娘》全文|賞析|讀后感
小川未明(1882—1961)是日本現代兒童文學的先驅之一。在他長達60年的創作生涯中,寫下了近500篇小說和1000篇童話。他以豐富的創作為日本現代兒童文學史樹起了一座突起的豐碑。1910年出版的第一本童話集《紅色的船》,就被譽為“在新的文學精神指導下的新的兒童文學”,為日本新兒童文學運動的發展奠下了第一塊基石。他的童話作品既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又不乏濃郁的現實生活氣息,作者本人因此贏得 “日本的安徒生”之美稱。
《紅蠟燭和人魚姑娘》是小川未明的童話代表作,也是日本童話中的一顆明珠。作家以動人的意境和優美的形式敘述了一個人魚姑娘的心酸故事: 人魚把她的孩子人魚姑娘送給了一對老夫婦哺養,長大后出落得非常漂亮,辛勤地幫助老夫婦制作蠟燭,由于她做紅蠟燭能保佑人們出海平安而成了俏貨,江湖商人便出了大價錢要買走她。在金錢面前,老夫婦動了心,賣掉了自己哺育成人的人魚姑娘。這個并不復雜的故事,卻成了二十年代日本現實生活的折射,它以充滿詩意的幻想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那種赤裸裸的唯利是圖的關系。
小川未明的童話深受安徒生、王爾德等童話作家的影響,他的作品寓意深刻,想象豐富,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人魚向往人類的生活,渴望得到人類的友愛和同情; 然而“人類”卻在金錢面前喪失了人性。它對金錢社會作了有力的鞭撻和諷刺。作家在故事中滲透著濃烈的人道主義情感,使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感人力量。優美的形式更為作品增添了魅人的藝術光彩。
作者十分重視童話的教化作用,他認為“只有作為藝術的童話,才能經常把兒童的心靈吸引到善美、高尚、純潔的事物上來,以便養成明朗的人性,把握住辨別道德的準繩,仔細檢點自己的行為”。這篇童話正好為他的童話觀作了藝術的注腳。
·蔣風 王新志 ·
紅蠟燭和人魚姑娘
人魚不是全部住在南方的海里,有些也住在北方的海里。
北方的海,顏色是青藍色的。有一天,一個母人魚爬到巖石上憩息,若有所思地望著周圍的景色。
從云間透下的月光,寂寞地灑在海面上。一眼望去,無邊無際的海浪在翻騰著。
這是多么荒涼、多么冷清的景象呀,人魚這樣想著。我們的外貌和人并沒有多大區別,可是卻和那些魚類什么的一起生活在深深的海里。我們和那些性情粗野的各種各樣的動物相比,無論在性格上還是在外表上,和人類是多么相象呀! 可是我們必須和魚類動物一起在這寒冷的、陰暗的、一點兒都沒意思的海里生活,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這人魚一想到自己長年生活在連交談的對象都沒有的海洋,只是向往著陸地的生活,就覺得難以忍受了。所以她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明亮月夜,獨自浮到海面,趴在巖石上休息,沉浸在各種各樣的遐想中。
“聽說,人住的街道是很美麗的。比起魚和別的動物,人有人情而且心地善良。我們雖然在魚和別的動物中生活,但我們更接近人,所以我們要到人中間去生活?!比唆~這樣想著。
這個人魚是女的,并且正懷著孕……
我們已經長期生活在這寂寞的、沒有話語的北方的青藍色大海里,再也不能指望到那光明的、熱鬧的國家去了,但是至少不能讓即將出生的孩子也產生這種沒有希望的悲傷的心理啊……
當然,離開孩子,一個人再回到寂寞的海中生活,是再也沒有比這更痛苦的了,但是只要孩子到什么地方,能過上幸福生活,我就再也沒有比這更高興的了……
聽說,人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呀! 那些可憐的人呀,無依無靠的人呀,是決不會受欺凌和受刁難的。又聽說,人一旦接受了什么,就絕不會又把它拋棄的。很幸運,我們不僅臉形和人一樣,而且身體的上部分也是人的樣子,自己既然能生活在魚和別的動物的世界中,那么也一定能生活在人的世界中。只要人拾到孩子進行養育,那么以后絕不會無情地將孩子拋棄的……
人魚這樣想著。
為了使自己的孩子在那熱鬧的、美麗的街市成長、生活,母人魚決定把孩子生在陸地上。這樣一來,自己恐怕再也見不到孩子的面了,但是孩子到了人間,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了!
在那遙遠的彼岸,有一座小小的高山。在浪間能看到神社的忽閃忽閃的燈光。一個靜靜的夜晚,母人魚為了生孩子,乘著寒冷的、陰暗的波浪,向陸地方向游去。
海岸上,有個小鎮。鎮的街上有各種各樣的商店,其中在那個神社下,有一間賣蠟燭的貧困的商店。
那店里住著一對年老的夫婦。老大爺制造蠟燭,老大娘在店面賣蠟燭。這條街的人和附近的漁夫上神社拜神時,都要經過這個店鋪,買蠟燭上山。
山上長著茂盛的松樹,而神社就在松樹林中。海風吹到松樹的樹枝上,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總是發出沙沙的聲音。在遠遠的海上,每天晚上都能見到那神社的閃亮的燭光。
一天晚上,老大娘對老大爺說:
“我們能夠這樣生活,都是托神的保佑呀,這個山上要是沒有這個神社,我們的蠟燭就賣不出了。我們要感謝神呀! 我想上山拜神去!”
“你說得很對呀,我也沒有一天不抱著感激的心情,從內心里膜拜神明的,只是因為忙,不能經常上山參拜。恰好,現在你提醒了我,你也替我拜謝神明好了。” 老大爺這樣回答道。
老大娘蹣蹣跚跚地走出家門。這是一個有月亮的晚上,外面亮得就像白天一樣。她進神社拜完了神,下山時在石階上,看到了一個正在啼哭的嬰孩。
“可憐啊,這是一個被拋棄的嬰孩,是誰扔在這兒的呢?這很奇怪,在我拜完神明之后,被我看到了,這好像是有什么緣份吧。我要是置之不理,要受神明懲罰的。一定是神明知道我們夫婦沒有孩子,而賜給我們的。好吧,讓我抱回去和老頭子商量商量,養育好了?!?老大娘輕聲說著,將嬰兒抱起來,嘴里哼著 “噢,可憐啊,可憐啊”,抱著回家了。
老大爺正等著老大娘回家。這時,老大娘抱著孩子回到了家。接著老大娘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老大爺。
“這確實是神賜的孩子。我們要不好好撫養,要受神懲罰的?!?老大爺聽了以后這樣說道。
就這樣,兩個人決定撫養這個孩子。這是個女孩,但孩子的下半身不是人,而是魚的樣子,老大爺和老大娘想,這一定是人們傳說的人魚。
“這不是人的孩子啊!” 老大爺看著孩子,歪著頭說道。
“我也是這樣想的。雖然不是人的孩子,可是你瞧,女孩子的臉多善良,多漂亮啊。” 老大娘這樣說。
“好了,無論怎樣都沒關系,因為是神賜的孩子,我們要精心撫養。將來長大以后,她一定是個聰明的好孩子?!?老大爺這樣說道。
從此,老倆口特別精心撫養這個女孩子。孩子一天天長大了。姑娘大眼睛,黑眼珠,有著漂亮的頭發和粉紅色的皮膚,是個善良聰明的孩子。
姑娘長大了,模樣也變了。她很害臊,從不露面。但是,誰要見到她,都要為她漂亮的容貌而感到驚奇,有些人只是為了看一眼這孩子才來買蠟燭的。
老大爺和老大娘說: “我們家的孩子很靦腆,她不愿意走出來?!?br>
在里屋,老大爺一個勁兒地制蠟燭,而姑娘靈機一動,心想要是能把美麗的畫繪到蠟燭上,大家一定會更高興地來買蠟燭吧。于是她把想法告訴了老大爺,老大爺說: “那么,你就試試看吧?!?br>
姑娘雖然沒有向任何人學習過繪畫,但是她能用紅色的筆很好地在蠟燭上畫魚呀、貝殼呀,還有些像海草那樣的東西。老大爺一見這些畫也嚇了一跳。這些畫那么美麗,充滿了神奇的魅力. 誰要一看到畫,就喜歡上了這些蠟燭。
“當然畫得好啊,因為她不是人,是人魚呀?!?老大爺感嘆著對老大娘說。
“把有畫的蠟燭賣給我。” 從此,從早到晚,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都涌到店里買蠟燭。果然,這些畫著畫的蠟燭很受大家歡迎。
更加使人奇怪的是,不知從什么時候,大家就傳開了,說什么把這些蠟燭拿到山上的神社點燃,然后將沒有燒完的蠟燭揣到懷里出海去,無論遇到多么大的暴風雨,都可以避免船只覆沒、人被淹死這樣的災難。
“這一定是海神保佑我們呀! 海神見到我們奉獻給他的漂亮的蠟燭,一定很高興?!苯稚系娜硕歼@樣說。
而在蠟燭店里,因為蠟燭賣得多,老大爺一天到晚拼命地制蠟燭,旁邊的人魚姑娘也不顧手臂酸痛,用紅鉛筆不停地畫。
“我一定不能忘記很好地撫養我這個不是人類的人的兩位老人的恩情?!比唆~姑娘為這對老夫婦的善良心腸所感動,她那大而黑的眼睛濕潤了。
消息傳到遙遠的村莊。那些水手、漁夫為了得到奉獻給神的沒燒完的畫蠟燭,特地從遠方趕來。他們買了蠟燭,上山參拜神社; 他們將蠟燭點上火,等著蠟燭燒短,然后將這些短蠟燭揣在懷里帶回家。這樣一來,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山上的燭光,從沒熄過。特別是夜里,在海上也能看到那美麗的燭光。
“真是神明在保佑我們呀!”人們這樣傳說著,這座小山也一下子出了名。
大家這樣贊頌神明,可是誰也不曾想到灌注了自己心血繪畫的姑娘,而且,也沒有人同情這位姑娘。姑娘累了,經常在明亮的月夜,從窗戶探出頭,含著眼淚,望著北邊,懷念那遠方湛藍的大海。
一天,從南方的一個國家,來了一個走江湖的商人。他想到北方的國家尋找一些稀奇的東西,好帶回南方賺大錢。
不知道這位商人從什么地方聽說的,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得知這位姑娘不是真的人,而是世上珍奇的人魚。于是,有一天,他悄悄地來到這對老夫婦家,背著姑娘向老夫婦提出愿意出很多錢買下人魚。
起初,老夫婦不答應,他們說,這個姑娘是神賜給他們的孩子,怎么能賣呢? 要是賣了,要受神的懲罰的??墒?,商人雖然多次被拒絕,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向老夫婦苦求。而且,他煞有介事地對老夫婦說: “自古以來,人魚就被當作不祥的東西,現在你們不扔掉它,以后一定要遇到不幸的。”
年老的夫婦終于聽信了這個走江湖的話。商人答應要給他們很多錢,他們的心被金錢打動了,決定將姑娘賣給商人。
商人高興地走了,并說定什么時候來取人魚。
當姑娘知道這些后,感到多么驚訝啊! 羞怯、善良的姑娘,一想到要離開家,到遙遠陌生的炎熱的南方國家去,感到非常害怕。她哭著,苦苦地哀求老夫婦。
“讓我怎么勞動都可以,請你們千萬不要將我賣到我不認識的南方國家去!”姑娘這樣哭道。
但是,這時已鬼迷心竅的這對老夫婦,再也聽不進姑娘的苦苦哀求了。
姑娘把自己關進房間,一心地畫著蠟燭上的畫。但是老夫婦再也不同情她,不可憐她了。
在一個月光明亮的晚上,姑娘一個人聽著波浪的聲音,想到自己的將來,非常悲哀。她聽著聽著,覺得好像遠方有誰在呼叫她似的,就從窗戶往外望,可是,只有月光照在那無邊無際的海上。
姑娘又坐下來聚精會神地繪畫。這時,外面傳來了喧囂聲,不知什么時候,商人已經來接姑娘了; 還有個安著鐵柵欄的四方形木籠子,放在車上運來。這籠子曾運過老虎、獅子和豹什么的。
原來,他們說這個溫順的人魚,也是海里的獸類,把她當作老虎、獅子一樣對待了。當姑娘看到這個籠子,該有多么吃驚呀!
姑娘若無其事地還是低著頭繪畫。這時候,老大爺、老大娘進來了。
“你走吧!” 老夫婦說著,要牽姑娘出去。
因為被催促得很緊,姑娘無法將手中的蠟燭畫好了,索性把它全部涂上紅色了。
姑娘留下了兩三根紅蠟燭,作為自己悲傷回憶的紀念,出去了。
這真是一個寂靜的夜晚,老頭子、老太婆關門睡覺了。
已經是深夜時候。突然傳來了咚咚的敲門聲。年紀大的人醒得快,老倆口聽到了敲門聲,心想,是誰呢?
“誰呀?” 老大娘問道。
但是沒有回答,又響起咚咚的敲門聲。
老太婆起床開了門,望著外面,原來是一個皮膚雪白的女人站在那里。
這個婦女是來買蠟燭的。老太婆只要能賺到一點錢,是絕不會顯出不高興的樣子的。
老大娘拿出裝蠟燭的盒子給這個婦女看,這時候,老大娘嚇了一跳。因為這個女人長長的黑頭發,濕漉漉的,在月光下閃閃發亮。這女人從盒子里拿出紅蠟燭,久久盯著看,終于交了錢,拿著蠟燭走了。
老太婆拿著錢到燈光下去點,但一看,這些不是錢,而是貝殼。老太婆感到自己受了騙,生氣地從家里跑出去,但是什么地方也見不到那個女人的影子了。
就在這個夜里,天氣突然變了,出現了少有的狂風暴雨。這時,正是商人把姑娘放在籠子里,乘船運往南方國家的途中,他們碰到了風浪。
“這樣的暴風雨,那條船沒救了。” 老太婆和老頭子顫抖著說。
夜深了,海面漆黑,景色可怕。那天夜里,遇難的船數也數不清。
奇怪的是,這以后,山上的神社只要點起紅蠟燭,無論天氣多么好,也立刻會變得狂風大作。從此,紅蠟燭成為不祥之兆了。那間蠟燭鋪的老夫婦,說自己受到神的懲罰,從此關閉了鋪子。
但是,從前,不管從什么地方,誰到這里來祭祀,神社時常有紅蠟燭在燃燒。人們只要拿著在神社點過的、繪著畫的、燃燒過的紅蠟燭,在海上是絕不會遇到災難的; 可是如今,不管是誰,哪怕看一眼這樣的紅蠟燭,也一定會遇到災難,一定會被淹死的。
很快,這個消息傳遍了各地,從此,再也沒人敢來參拜這個山的神社了。這樣一來,過去很靈驗的神社,現在成了人們回避的地方了。大家無不抱怨說,這個街上還是不要神社好。
船夫們很怕從海上望著這座有神社的山。一到夜里,這一帶的海上,呈現出一派很可怕的景象。那無邊無際的海上,波濤翻騰起伏,拍打著巖石,卷起高高的浪花。月亮透過黑云,照到海面上,那情景令人感到恐怖。
在一個漆黑的、沒有星星的雨夜,有人看到,海面上有紅蠟燭的光忽閃忽閃地漂浮著,然后慢慢地升起,不知不覺地轉到神社去了。
不知道過了多少年,那個山上的街荒蕪了,消失了。
(施元輝 孟會亞譯)
上一篇:《【日】·坪田讓治·狐貍和葡萄》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日】·新美南吉·小狐貍買手套》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