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在街上……一個衰老的乞丐把我叫住。
一對發(fā)炎的、流淚的眼睛,有點發(fā)青的嘴唇,襤褸的衣服,臟污的傷口……啊,貧困把這不幸的生命折磨成了什么樣子!
他向我伸出一只紅腫的臟手……他呻吟著,他喃喃地祈求著周濟。
我摸遍了所有的口袋……既沒有錢包,也沒有懷表,甚至連塊手絹也沒有。我身上什么也沒有帶著。
可是乞丐等待著……他那只伸出的手微微晃動著,哆嗦著。
我驚惶失措,羞愧異常,便緊緊地握住這只顫抖的臟手……“請勿見怪,老哥。我什么也沒有帶著,老哥。”
乞丐那對發(fā)炎的眼睛凝視著我。他那發(fā)青的嘴唇笑了——他也緊緊地握住我冰涼的手指。
“沒有關系,兄弟,”他訥訥地低語道,“為這也要謝謝你。這也是施舍呵,兄弟。”
我明白了,我也得到了我老哥的施舍。
1878年2月
(張守仁 譯)
【賞析】
長期僑居法國的屠格涅夫,晚年遭受了疾病和孤獨的痛苦折磨,在生命的垂暮歲月,他用優(yōu)美的散文詩記錄了對人生價值的思考。《乞丐》便是其中著名的一篇。作家以極為簡潔凝練的語言,描寫了他與一個老乞丐在街頭的一場相遇,抒發(fā)了作家內心博大無私的愛。
那個乞丐的姓名和身世背景沒有交代。但從他那“一對發(fā)炎的、流淚的眼睛,有點發(fā)青的嘴唇,襤褸的衣服,臟污的傷口”,我們不難想象他的貧窮潦倒,年老體衰,也許在饑餓與病痛的折磨中,他將不久于人世。面對這個不幸、無助的弱者,作家的同情、憐憫之情油然而生,他本能地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很想給予眼前這位可憐的乞丐一點物質上的救助。然而,由于事發(fā)突然,作家隨身什么東西也沒有帶,他只能在“驚惶失措,羞愧異常”中向滿懷祈盼的乞丐表示無奈的歉疚。意想不到的是,那位乞丐不但沒有責怪他、咒罵他,反倒真誠地向他表示感謝:“為這也要謝謝你。這也是施舍呵,兄弟。”在乞丐看來,精神上的施舍是最高尚的施舍,博大無私的愛比任何金錢財富都可貴。由此,那位乞丐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
尤其值得回味的是,作家的筆觸并未就此停止,而是進一步開掘出去:“我明白了,我也得到了我老哥的施舍。”這是全篇點睛之筆,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施舍都是互相的,當你向別人奉獻博大無私的愛時,你一定會得到愛的回報。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屠格涅夫出身貴族地主家庭,寫作這篇散文詩的時候,已經是譽滿歐陸的著名作家了,但他對像老乞丐那樣的被壓迫、被損害的勞苦大眾,始終懷有一種兄弟般的平等關愛,沒有絲毫居高臨下的貴族老爺做派,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也是這篇散文詩最為感人之處。
(田 東)
上一篇:《臨刑前夕致家人絕筆書·約翰·布朗 》
下一篇:《書信二則·蒙太古夫人》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