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偉大作家塞萬提斯(1547—1616)的長篇小說,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德·拉·曼卻》。全書分兩部。窮紳士堂吉訶德閱讀騎士小說入迷,決心摹仿騎士,外出行俠。他穿上紙糊的盔甲,拿起長矛,騎著瘦馬,雇了貧苦農民桑丘·潘沙作為侍從,還物色了一個養豬姑娘為意中人,給她取了個貴族名字杜爾西內婭。由于堂吉訶德對現實缺乏正確判斷,一路上誤把風車當巨人,把羊群當軍隊,把理發師的銅盆當作魔法師的頭盔,鬧了不少笑話。他前后經歷三次冒險,弄得混身是傷,最后病死家里。
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藝術典型。他的性格矛盾復雜。一方面,他脫離實際,耽于幻想,固執自信,妄想用過時的中世紀騎士單槍匹馬打天下的方式救民于水火,這就注定了他必然失敗的命運,成為滑稽可笑的喜劇人物。另一方面,他純真善良,熱愛自由,憎恨奴役,見義勇為,無私無畏,處處閃耀出人文主義思想光輝,是個可敬可愛的悲劇人物。堂吉訶德形象的兩重性,反映了作者渴望實現人文主義理想而在客觀社會又無法實現的現實矛盾。小說通過堂吉訶德的行俠冒險、受害致死的情節,諷刺打擊了內容荒唐、流毒深廣的騎士小說,反映了16、17世紀之交西班牙廣闊的社會風貌,揭露了貴族階級的驕奢淫逸和腐朽專橫,展現了勞動人民貧困破產的悲慘圖畫。
《堂吉訶德》在人物塑造上運用夸張、對比、襯托手法,將堂吉訶德和桑丘·潘沙從外形、動作、語言、處世態度和思想方法各個方面進行對照,不僅使人物性格鮮明突出,還使作品增添了風趣幽默成分,增強了諷刺效果。小說語言豐富生動,寓莊重、綺麗、樸實、詼諧、幽默于一爐,并大量運用民間的俗語、俚語和諺語。小說吸取騎士傳奇以主人公游歷為線索串聯情節、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結構方式,又借鑒了流浪漢小說真實反映下層社會人民生活的長處,既使小說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又使表現形式豐富多樣,為歐洲近代長篇小說奠定了基礎。
上一篇:《坎特伯雷故事集》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外交家》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