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552—1599
【介紹】:
生活在喬叟時代和莎士比亞時代之間的英國最杰出的詩人。他出生于倫敦一個貧窮的布商家庭,1569年入劍橋大學學習文學、哲學和部分自然科學。當時劍橋大學基督教新教盛行,仇視羅馬主教,斯賓塞受了這種思想的影響,傾向于清教主義。他 1573年畢業,并于 1567 年獲得碩士學位。1579 年,斯賓塞成為伊麗莎白女王寵臣萊斯特伯爵的門客,通過萊斯特伯爵的引見認識了錫德尼。1580年,他曾任羅切斯特主教秘書和愛爾蘭總督格雷的秘書,支持格雷代表英國政府對愛爾蘭實行專制統治,后還發表了一些對愛爾蘭人民進行無情壓迫的言論。1589年以前除兩次出訪過倫敦,主要是處理有關他的長詩《仙后》(The Faerie Queen,1579)的出版事務,他就一直呆在愛爾蘭。1598年他又回到倫敦,由于他反對伊麗莎白的婚事,得罪了重臣伯利勛爵,仕途未能得志,最后只得到了每年五十英鎊俸祿。1597年重返愛爾蘭,后來又由于愛爾蘭反抗英國統治的運動爆發,斯賓塞在愛爾蘭的財產被燒,他又落魄地回到英國。1599年,斯賓塞在貧困中去世。死后他享受到崇高的榮譽,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的詩人之角,長眠在喬叟的身旁。斯賓塞創造了一種詩歌形式,叫作“斯賓塞詩節”(the Spenserian stanza),每一個詩節由九行詩組成,頭八行都是每行十個音節,只有第九行是十二個音節,這九行詩節的韻腳為ababbcbcc。他的重要作品有:《愛星者》(“Astrophel”,1595)、《小愛神》(Amoretti,1595)、《科林·克勞特又重新回到家園》(“Colin Clouts Come Home Again”,1595)、《喜歌》(“Epithalamion”,1595)、《婚禮預祝歌》(“Prothalamion”,1596)等。另外,斯賓塞非常關心他所生活的時代的重大社會問題———道德教育問題。他認為詩歌的崇高目的就是為道德教育服務。他把喬叟所開創的清新、高尚的英國詩歌傳統繼承下來,加以豐富和發展,并把這個詩歌傳統傳給十七世紀革命詩人彌爾頓和后來其他的重要的詩人,因此斯賓塞被稱為“詩人的詩人”(the poet's poet)。
上一篇:《斯威夫特,格雷厄姆》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斯巴克,穆麗兒·薩拉》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