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初晴即事》原文與賞析
袁宗道
晨風吹澹澹,檐日報新晴。
盡啟花開戶,全收雨后清。
沉煙留棐幾,竹色上揪枰。
自識斜川意,虛名總不爭。
明代萬歷年間,隨著新興的市民階層力量不斷壯大,在思想和文藝方面,必然要反映出市民階層爭取平等權利、發展自由經濟的迫切愿望與要求。在這種社會環境和時代背景下,“公安派”可以說是應運而生。他們在創作上所提出的響亮口號是 “獨抒性情,不拘格套”。這就是要求文學充分表現作者的個性,反對以模擬剽竊為能事的前后七子及其作品。他們認為 “出自性靈者為真詩”,好詩好文,都是 “任性而發”,“一一從自己胸中流出”,他們強調真正的文學作品應該充滿才華橫溢的“韻”(指韻味)和沁人心脾的“趣”。三袁的文學主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沖擊封建禮教束縛的進步作用。從《初晴即事》這首五言律詩中,即可窺見他們主張抒寫真性情理論于一斑。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儼然是一位不尚虛名、寄情山水的隱逸高士,他對人生、對造化靜觀諦視,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和自然融會無間。詩中的前六句均為寫景,晨起時屋前斜風細雨,一派迷濛景象,轉眼天氣放晴,陽光穿透云層照到屋檐之上。首聯二句寫出天氣的變化,“吹”、“報”兩個動詞用得十分輕巧,起到化靜為動,直扣題面的作用。頷聯二句是講雨過天晴,打開所有的窗戶,鮮花盛開,空氣清新,香味撲鼻,多么賞心悅目!作者寫景的手法是由遠及近,由室外進入室內,所以頸聯抒寫室內香榧木制成的茶幾上繚繞著焚香產生的煙霧。沉煙,指煙氣濃重,聚積不散。緊接著寫窗外日光透過青青的竹葉形成斑駁的竹影投射到楸木棋盤之上。此二句已不是單純寫景,而是情隨景變,融情入景。作者竭力創造出一個誘人的清幽境界,在這里晨風,檐日,雨后鮮花,沉煙竹色,焚香對弈,景色和人物一一繪入畫圖之中。其間的美妙、和諧、安寧、靜謐,似乎誰也不能攪擾它。這種環境對于厭惡凡塵濁世的詩人來說正是一個最為理想的安息處所。作者這里抒發的是一種與世無爭,盡情享受大自然賜予的真性情,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一語破的,細心的讀者不難吟味品察個中情趣。經過上面六句,詩中意境已經創造成功,尾聯二句可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卒章顯志,自明心跡。斜川意,陶淵明的心意。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去彭澤令官職,歸園田居,作者贊賞他不爭虛名、不戀官位的人生態度。斜川,地名,在今江西省都昌縣附近,距陶淵明故鄉潯陽柴桑不遠。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陶寫有《游斜川》并序。結尾兩句是說自己理解陶淵明辭官退隱的用意,他參透了人生的真諦,對于虛幻的名利又何必苦苦去追求它呢?
袁宗道在文學上的成就雖然不及其弟宏道,但他的詩文也頗具個性特色。宗道為人不喜應酬,耽嗜山水,而且他同時還善畫山水人物,所以他的作品畫面感很強,做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即以此詩為例,取其意境,敷以色彩,便是一幅絕好的雨后初晴圖。文字上也很清新秀逸,具有相當高的描寫能力。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蘭亭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初秋夜坐》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