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謨拉比(Hammurabi或Hammurapi,約公元前1792—1750在位),古代巴比倫的國王,以其法典著稱于世。
漢謨拉比是古巴比倫第一王朝的第六代國王。這個王朝是阿摩利人蘇穆阿布姆于公元前1894年建立的。那時正是兩河流域群雄割據之秋,蘇穆阿布姆趁伊新忙于與埃什努那爭斗,割據自立。但是在漢謨拉比之前,巴比倫不過是一個時而依附這一鄰國,時而向另一鄰邦稱臣的小邦。只是雄才大略的漢謨拉比繼父親登上王位之后,才使它一躍而成顯赫一時的統一兩河流域的大國。關于漢謨拉比的生平事跡,主要的材料來自近一百多年來的考古發掘。楔形文字的釋讀成功和日益增多的泥版文書的出土,使我們對這位3,000多年前的國王的文治武功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1901—1902年法國考古隊在伊朗境內古國埃蘭的首都蘇撒發掘出刻有漢謨拉比法典的玄武巖石柱,大大豐富了我們對漢謨拉比時代的社會情況的了解。
巴比倫一詞在阿卡德語中意為“神之門戶”。這個城市位于幼發拉底河中游,扼西亞貿易的要沖。它的境內土地肥沃,水源豐足。灌溉農業的迅速發展和從中轉貿易中得到的大量收入,為它的統一事業提供了經濟基礎。
當漢謨拉比繼承王位時,巴比倫的領土范圍,長不過一百二、三十公里,寬只有三十二、三公里。他深知,要想戰勝四周的鄰國,首先必須鞏固內部,發展經濟。因此,在他當政的頭幾年,他向北方的亞述稱臣,致力于制定法律,修筑城墻,重建神廟,努力積聚實力,消弭內爭。只是從他在位的第六年起,他才開始向外擴張。
漢謨拉比從太陽神手中接過王權標
漢謨拉比是一位機靈善變的外交家,善于審時度勢,利用矛盾,各個擊破。他的基本策略是團結鄰邦,集中全力打擊一個主要敵人。一開始,他和北方的馬里、南方的拉爾薩結盟,繼續承認亞述的統治,以巴比倫、馬里、拉爾薩的聯合力量,一舉滅亡了南方的緊鄰伊新。
在消滅伊新之后,拉爾薩成了巴比倫南方的緊鄰。對于漢謨拉比來說,在這個時候,為了與南方的強鄰決一雌雄,首先必須保證北方的安寧。于是,他特別致力于與北方的馬里結好。
馬里位于幼發拉底河的中游,聯合了幼發拉底河流域許多的城邦,征服了一些游牧部落,并且與東地中海的許多城邦有廣泛的貿易和外交聯系。漢謨拉比與馬里國王吉姆里利姆在信函往來中互稱“兄弟”,約定在國際事務中采取聯合一致的行動,在軍事上互相支援。漢謨拉比幫助馬里擺脫了亞述對它的控制,也曾協助吉姆里利姆擊退草原部落和東部鄰國埃什努那的入侵。當漢謨拉比認為自己的力量已經足夠強大的時候,便于公元前1764年出兵擊敗了埃什努那。再過一年,即在漢謨拉比在位的第31年,巴比倫對拉爾薩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
根據漢謨拉比在位的第32年下令整修幼發拉底河支流的灌溉系統和移民到這些地區定居的事實推測,他可能采取了控制河水(壅水或突然放水)作為斗爭手段,使居于下游的敵國拉爾薩遭受重大損失。經過對拉爾薩的最后要塞的數月圍攻,漢謨拉比終于滅掉了這個長期的勁敵,迫使它的國王黎姆新逃奔埃蘭。
漢謨拉比的節節勝利引起了他的長期盟友吉姆里利姆的驚恐。這位馬里國王即使是在他和漢謨拉比的關系處于最好狀態的時期,也通過他的常駐巴比倫的外交使節和諜報人員,密切注視巴比倫各方面的情況。現在,當他察覺形勢的變化后,便召回了和巴比倫人一起在拉爾薩作戰的部隊。但是,他畢竟是醒悟得太晚了。巴比倫已經強大到如此地步,他再也不可能與之平起平坐了。
漢謨拉比在滅掉拉爾薩之后,揮師直逼馬里城下,這是公元前1759年的事。吉姆里利姆被迫臣服于漢謨拉比。過了兩年,他舉兵反叛,遭到漢謨拉比的殘酷鎮壓。一度繁榮昌盛的馬里城被夷為平地。吉姆里利姆苦心營造的豪華宮殿也被付之一炬。根據考古發掘的資料,這座宮殿占地兩公頃半,有各種用途的房屋300間。
隨后,漢謨拉比繼續對亞述用兵,戰勝了亞述的軍隊及其盟友。亞述王朝因某種原因幸存下來,但其南部領土為漢謨拉比所占據。
漢謨拉比在他在位的第38年,攻滅了埃什努那。此次戰役,他是以殘酷的決河屠城手段獲得最后勝利的。
漢謨拉比統治的最后兩年,巴比倫國家的擴張已達極限。社會內部矛盾,尤其是高利貸的猖獗和債務奴役制的流行削弱了它的實力,使其從對外擴張轉入防御,對內力求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已經身染重病的漢謨拉比,把國務交給自己的兒子薩姆蘇伊魯納(約公元前1749—1712在位)處理。漢謨拉比于公元前1750年病逝。
漢謨拉比花了35年的時間,采取靈活的外交手段和軍事征服政策,翦除城邦割據,消弭混戰,統一了兩河流域,創建了一個從波斯灣至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帝國。他自稱是“強大之王,巴比倫之王,阿穆魯的全國之王,蘇美爾、阿卡德之王,世界四方之王”。在他當政期間,巴比倫成了西亞最大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
漢謨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282條)和結語三部分(共3,500行)組成。在序言和結語中講了制訂法典的目的。法典序言中說:“安努與恩里爾為人類福祉計,命令我,榮耀而畏神的君主,漢謨拉比,發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馬什,照臨黔首,光耀大地。”
法典在漢謨拉比在位的第三年即已制定,當時寫在泥版文書上。在他在位的第35年,由他下令刻到黑色玄武巖的石柱上。這時對序言和結語進行過改寫。石柱由三塊黑色玄武巖合成, 高2.25公尺,上部周長1.65公尺,底部周長1.90公尺。石柱上部是太陽神和正義之神沙馬什授予漢謨拉比以王權標的浮雕,浮雕的下部是用典型阿卡德語楔形文字鐫刻的銘文。據研究者考證,刻有法典的石柱大概是埃蘭國王于公元前1150年前后入侵巴比倫時作為戰利品運回蘇撒的。該柱現藏于巴黎盧浮博物館。
灌溉農業在兩河流域的經濟中居首要地位,漢謨拉比非常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據《漢謨拉比年名表》記載,他在位的第8、9、24、33年的年名都是開鑿河渠之年,興修水利之年。例如,第33年的記載中說:“他重鑿[名為]安努與恩里爾所寵愛的漢謨拉比”運河,因而“供應尼普爾、埃利都、烏爾、拉爾薩、烏魯克、伊新以不斷而充足的水源”。我們從漢謨拉比與他的官吏的通訊,主要是從他與拉爾薩的總督西尼金納姆及其助手沙馬什哈西爾的通訊中可以看出,他經常關心灌溉系統的狀況。他要求及時疏浚河渠,加固堤壩,以使灌溉系統正常運營。巨大的水利設施由國家組織力量興修和負責管理。漢謨拉比法典的第53至第56條對不經心維護河渠而造成損失的人規定了具體的懲辦方法。
對于發展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商業,漢謨拉比也給予極大的注意,在法典中作了多項規定。國家擁有龐大的專門從事商業的人員。
漢謨拉比作為奴隸主階級的代表,毫無疑問,竭力維護私有制,保護奴隸主的利益。但是,他懂得,要使國家安定和擁有充足的兵源,必須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小私有者的利益。在法典中有一些條文禁止大奴隸主肆無忌憚地掠奪小私有者。對于高利貸和債務奴隸,法典中也作了一定的限制。對于調整土地租佃關系,漢謨拉比也給予很大注意。其基本點是要使土地有人耕種,不致荒蕪。
強大的軍隊是漢謨拉比進行征戰的主要支柱,法典中有16條涉及士兵的份地及其他物質利益問題。漢謨拉比從國有土地中授予每個士兵份地,少者一布耳①,一般為二布耳, 有時還要加上房屋、園圃和牲畜。這種財產不允許出賣、轉讓、抵債,也不能由妻子和女兒繼承。法典詳細規定了保證士兵擁有土地和生活資料的辦法,同時嚴格規定士兵必須應征服役。阿摩利人是漢謨拉比軍隊的核心。
簡言之,注意發展經濟、調整國內各階層之間的關系,建立強大的軍隊,這是漢謨拉比取勝的重要原因。
當然,整個《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遠不限于我們上面提到的幾點。自烏爾第三王朝(約公元前2113—2096)開始,在西亞地區,隨著奴隸制私有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關系的日趨復雜,陸續出現了一些代替過去不成文的習慣法的法典。例如埃什努那的法典,伊新國王里皮特·伊什塔爾的法典。漢謨拉比的立法活動,一方面繼承了前人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他自己所處時代的客觀要求,用法律形式把社會階級關系,生產、分配和交換的共同規則,家庭婚姻關系等等固定下來。《漢謨拉比法典》不僅是古代巴比倫的最重要的法律文獻,而且為我們研究公元前第二千年紀上半葉巴比倫的歷史提供了多方面的材料。它對后來西亞地區的立法活動產生過巨大影響。
從漢謨拉比寫給他的大臣的書信推斷,這位古巴比倫國王是事必躬親地直接控制國家的一切重要事務。他獨攬政治、軍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一切大權。他親自過問軍隊的調遣、法律的制定、官吏的任免、運河的開鑿、賦稅的征收、神廟經濟的管理、公共工程勞動力的調撥、受賄官吏的審理等等問題。
在漢謨拉比當政時期,除中央各部門的官吏外,地方各級官員也由國王任命。大的地區設總督。較大的城市,例如巴比倫、西帕爾等任命名為“沙卡那庫”的官長管理。小城市和地區則委派名為“拉比亞努姆”的官員治理。有些城市給予一定程度的自治權。如西帕爾商人監督官是從富裕的家族中選出的, 任期一年,負責賦稅的征收,運河的開鑿,城墻的修筑,公共倉庫和碼頭的管理,等等。
對于他所建立的龐大國家境內不同地區的文化傳統,漢謨拉比采取謹慎對待的態度。為適應中央集權制的需要,他將巴比倫城之神馬都克提高到眾神之上。他盡量避免傷害被征服地區原有居民的宗教感情,為各城市的神重建或新建神廟。他努力普及阿卡德語以及阿卡德語的文字。他還致力于使司法制度世俗化,逐步縮小、降低以至剝奪神廟傳統的司法權。
漢謨拉比歷盡艱辛建立起來的龐大國家并不鞏固。盡管他采取了許多調整社會內部和各地區之間的矛盾的措施,但奴隸和奴隸主、窮人和富人、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統治階級內部不同集團之間的斗爭,始終沒有停息。漢謨拉比逝世之后,他的兒子薩姆蘇伊魯納曾力圖繼承父業,關心改善和擴大灌溉系統,還命令重新開鑿了兩條新運河。但使整個國家維持舊觀,他已無能為力了。他剛剛打退東北部山區加喜特人的進攻,南方的伊新、烏魯克等地又發生了暴動。暴動剛被鎮壓下去,新的事端又起。伊新國王伊魯馬伊魯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建立了新的王朝,并且不斷向北進犯。漢謨拉比制定的法典也被逐漸遺忘。
盡管這樣,我們對漢謨拉比的一生活動仍應作一定程度的肯定評價。作為一個剝削階級的代表人物,他所取得的一定成就都是以千萬勞動人民付出慘重代價為基礎的。對于漢謨拉比的記憶,長期留存在西亞的史冊中間。在亞述帝國最后一個強有力的國王亞述巴尼拔(公元前669—約633在位)設在尼尼微的著名圖書館中發現的銘文和文書說明了這一點。
上一篇:漢尼拔
下一篇:法蘭西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