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尼德蘭王子西格弗里是尼貝龍根寶物的擁有者,他曾殺死毒龍,用龍血沐浴,成為不死之身,但肩胛骨下被落葉遮蓋,未浴龍血,因而是致命弱點。他娶了勃艮第的公主克琳希德為妻,之后幫助公主的兄長恭太王騙娶了冰島女王布倫希德。一次克琳希德與布倫希德發生口角,后者感到自己受了侮辱,唆使恭太王的侍臣哈根在打獵時施計殺害了西格弗里,并把尼貝龍根寶物沉入了萊茵河。克琳希德為了替丈夫報仇,嫁給勢力強大的匈奴王艾柴爾。她說動艾柴爾邀請恭太王率眾到匈奴宮廷做客,又故意挑起爭端,致使雙方人員血流成河,最后親手殺死了恭太王和哈根。克琳希德的瘋狂行為引起了艾柴爾的震驚,他的重臣揮刀砍下了克琳希德的首級。
【作品選錄】
西格弗里初晤克琳希德
可愛的公主已到,就像早晨的陽光
透出陰暗的云層一樣。多久的時光,
他們所抱的苦戀之心剎那間化作云煙:
這位可愛的麗人正娉婷地站在面前。
她的衣服上閃著無數寶石的光芒,
她本身的薔薇色彩發出奇異的輝光。
不管抱著什么愿望,任何人都得承認,
他在塵世間從沒有見到過這樣的美人。
就像是從夜晚的云間露出的月亮,
她皎潔的清輝使一切星辰黯淡無光,
這位公主就是這樣冠絕一切的美人。
許多勇敢的騎士見到她都平添百倍精神。
侍從們在她的前面開道,十分威嚴,
許多勇敢的武士們越加擁擠向前;
他們都想擠到美人的身邊看個分明。
西格弗里的心中不由得一陣悲喜交迸。
他的心里想道:“怎能夠三生有幸,
和你締結良緣?這是一個空虛的夢影;
可是要我把你拋棄,除非身入墓中。”
這樣想著,他的面色一會兒白,一會兒紅。
西蓋琳德的王子站在那兒儀表堂堂,
就像是由一位藝術大師在羊皮紙上
描畫的英雄一樣: 任何人都得承認,
從來沒有見到過像這樣俊美的年輕武人。
克琳希德的侍從命令眾人讓開道路,
不要擠得過近: 武士們都服從吩咐。
騎士們都愛瞻仰高貴的體面的麗人:
他們看到許多少女,打扮得端莊溫文。
蓋爾諾特殿下說道:“親愛的恭太兄長,
那位武士曾經對你忠心耿耿地幫忙,
你可以當著眾位英雄大施恩惠
報答他的大功;我說這話決不慚愧。
“讓那位英雄走近我們的公主的面前,
好讓她向他致敬: 這對我們利益非淺。
她從沒有接待過男子,讓她對他殷勤:
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勇士的歸心!”
于是國王的弟兄們走到那位勇士的跟前,
他們對尼德蘭的英雄西格弗里進言:
“你可以走上金殿,國王已經應允!
克琳希德要向你致候;這是對你的尊敬。”
西格弗里的心中真是說不出的高興:
他覺得萬分快樂,再也沒有憂愁的暗影;
因為他可以和烏臺的愛女親承色笑。
她用高貴的閨閣之禮向西格弗里問好。
這位勇敢的武士,一對著美人的倩影,
聽到她向他問安,臉上不由泛起紅云:
“歡迎你,西格弗里閣下,高貴的騎士!”
聽到這種嬌聲燕語,給他鼓起多大的勇氣!
他溫文地欠身答禮,給麗人表示謝意。
剎那間兩人的心中都感到愛情的悲喜:
這位英雄和那位少女互相定睛凝視,
四目相射。可是只能秘密地傳遞心事!
尼德蘭的英雄,有沒有出于熱情,
握過她雪白的手,這事我不很分清;
可是我相信,這樁事很難避免。
否則,一對戀慕的愛侶就是錯過機緣!
無論是在夏天或是陽春五月,
他的內心從沒有感到這樣喜悅,
從沒有感到過像今天這樣的歡暢,
因為他一心思慕的佳人曾站在他的身旁。
無數的武士想道:“如果我三生有幸,
像那位王子一樣,能和她并肩同行,
或是在她身旁休息,那真使我高興!”
可是除了那位王子誰也不能獲得美人的傾心。
無論是哪一個王國出身的客人,
他們的眼光總是集中于他們二人。
她獲得允許,給那位英雄親賜一吻:
他感到在世間更無別事可以使他銷魂。
西格弗里之死
當高貴的西格弗里俯飲泉水的時光,
哈根對著他背上的十字暗號猛刺一槍,
心臟的鮮血從創口里濺滿了哈根一身。
以武士而干下這種罪行,在后世實無二人。
他把槍尖深深地刺進了他的心里。
然后懷著萬分恐懼的心情拼命逃逸,
從沒有別的武士使他逃得這樣倉皇!
這時,西格弗里已經知道自己受了重傷,
這位勇士立即從泉邊跳起,十分狂怒;
一根長長的槍桿依舊插在他的背部。
他想伸手去取他的雕弓或是寶劍,
要是取到,哈根的罪孽就要報在眼前。
可是瀕死的勇士沒有找到他的寶劍,
只有一只盾牌,還留在他的身邊。
他于是從泉邊拿起盾牌奔向哈根:
恭太王的朝臣們都來不及奪路逃遁。
他雖受致命之傷,還能奮力猛擊一番,
只見盾牌上的許多寶石都紛紛飛散,
那面盾牌幾乎在他的手里碎成齏粉:
這位堂堂的貴賓,多么想報仇雪恨。
在他的猛擊之下,哈根不由得跌倒;
震撼林野的回聲,到處都可以聽到。
要是他手中有劍,哈根早已性命難全。
重傷的勇士怒氣沖天;這原是理所當然。
他的面色蒼白;再也站不住他的身體。
他肉體的氣力,到此時已完全消失,
因為他蒼白的面色已經露出了死相。
許多美麗的婦人,后來都為他痛哭悲傷。
克琳希德的丈夫就這樣倒在野花之中。
鮮血從他的創口里不斷地噴涌。
他開始痛罵那些不忠義的奸人,
定下陷害他的詭計,這也是出于氣憤。
瀕死的勇士說道:“可恨怯弱的狗才,
我盡心盡力所為何來,竟遭你們殺害?
我一向對你們忠誠,結果卻是如此。
可嘆你們對你們的朋友竟干出這種丑事。
“從今以往,有許多你們的后世子孫
都要因此蒙羞受辱: 你們的怒憤,
在我的身上報復得極端狠心。
在高貴的武士之中,要開革你們的姓名。”
所有的騎士都奔往被害的勇士的身邊。
對許多獵友講來,這確是悲哀的一天。
懂得忠誠和名譽的人,無不為他傷心:
這位豪勇的武士,本來值得大家的同情。
勃艮第的國王也對他的死亡悲嘆不勝。
垂死的勇士說道:“假手殺人的人,
哀悼被害的死者,毫沒有這種必要:
他只值得萬人痛罵: 還是不要假哭為妙。”
兇猛的哈根說道:“我不知道你因何悲嘆。
我們所感到的威脅,現在都已消散。
現在再也沒有什么敢和我們對抗的人;
他的威權喪在我的手里,我真高興萬分。”
尼德蘭的英雄說道:“你少在那里自夸,
我要是預先知道你們有殺人的計劃,
我早就對付了你們,絕不會喪命。
我只為我的愛妻克琳希德夫人感到傷心。
“現在天主垂憐,竟賜我一個兒子。
從今以后,他一定受到許多物議,
說他的至親曾經被人家陰謀殺害:
我要是氣息未斷,怎能不替他悲哀。”
這位瀕死的英雄又哀哀地繼續說道:
“高貴的國王,你如果還愿以忠厚之道
對待世間的人們,那么我的愛妻,
我要把她托付給你,請對她特別仁慈。
“她是你的妹妹,你要念手足之情:
你要一本至尊的正德時時對她關心。
我的父親和我的家臣一定等得我很久:
妻子痛哭她的丈夫,從沒有這樣的難受。”
四周的野花,都被他的血液浸濕。
他作著垂死的掙扎,可是已不能久持,
因為死亡的利劍刺得無法挽救。
這位勇敢而高貴的武士已經不再開口。
(錢春綺 譯)
【賞析】
《尼貝龍根之歌》是中世紀英雄史詩中的杰作,大約產生于公元1200年前后。作者姓名不詳,根據書中內容推測可能是奧地利人,騎士出身。全詩用中古高地德語寫成,共有39歌,2 379節,每詩節4行,共9 516行。分上下兩部,上部19歌,稱《西格弗里之死》,下部20歌,稱《克琳希德的復仇》。
《尼貝龍根之歌》的故事情節取材于歐洲古代英雄傳說,很多人物來自公元四五世紀民族大遷徙時代。尼德蘭王子西格弗里早年曾殺死巨龍,占有尼貝龍根族的寶物。他向勃艮第國王恭太王的妹妹克琳希德求婚。恭太王在他的幫助下打敗撒克遜人,娶得冰島女王布倫希德為妻,然后同意他與克琳希德結婚。一次姑嫂發生爭執,布倫希德得悉恭太王是依靠西格弗里的力量才娶到她,感到受了侮辱,唆使恭太王的侍臣哈根殺死西格弗里,并把他所藏的尼貝龍根寶物沉入萊茵河。克琳希德為了復仇,嫁給勢力強大的匈奴國王艾柴爾。她設計邀請恭太王等人來匈奴國相聚,指揮軍隊對他們大肆殺戮,最后抓住哈根,命他說出尼貝龍根寶物的下落,遭到拒絕,于是殺死恭太王和哈根。她最后也死于部下之手。史詩借助古代日耳曼的故事,表現的卻是13世紀的社會生活和騎士理想,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價值標準和行為方式都是13世紀的。尼貝龍根寶物是一批巨大的財富,是權勢的象征,貫穿全詩爭奪尼貝龍根寶物的斗爭實際上就是封建王侯爭奪權勢的斗爭。
《西格弗里初晤克琳希德》、《西格弗里之死》是第一部分的第五歌和第十六歌,塑造了尼德蘭王子西格弗里俊美、勇敢的英雄形象。
前一歌敘述了尼德蘭王子西格弗里來到勃艮第國,初次見到勃艮第國的公主克琳希德,仰慕她的美麗。詩歌一開始就寫到克琳希德自身發出的美麗輝光,蓋過了她身上的無數寶石閃著的光芒;詩人把克琳希德比作天上月亮,歌頌“她皎潔的清輝使一切星辰黯淡無光”。而英雄西格弗里也像“藝術大師在羊皮紙上/描畫的英雄一樣”俊美。詩中不僅刻畫了西格弗里外形的出眾,還從側面體現了西格弗里的英勇。當克琳希德向他問安時,“剎那間兩人的心中都感到愛情的悲喜”。這一歌最后在美好的愛的萌發中結束,詩歌洋溢著愛情給英雄西格弗里帶來的狂喜。
后一歌通過西格弗里的死,歌頌了騎士崇高的榮譽和理想的品德: 勇敢和忠誠。西格弗里背部致命弱點的秘密泄露了,侍臣哈根趁他俯身就飲時,對他背部猛刺一槍,殺死了西格弗里。西格弗里充滿英雄氣概的勇敢在這里表現得淋漓盡致。“雖受致命之傷”的西格弗里,依然“奮力猛擊一番”,“那面盾牌幾乎在他的手里碎成齏粉”,“在他的猛擊之下,哈根不由得跌倒”。西格弗里的勇敢不僅僅是在死亡面前仍然披堅執銳,浴血奮戰,還表現了英雄必須經受痛苦,迎接命運的挑戰,而最后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從而捍衛自己的人格和信念,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垂死的西格弗里義正詞嚴地指出“假手殺人的人”毫無必要“哀悼被害的死者”,并從容地托付了自己的愛妻和兒子。
《尼貝龍根之歌》用詩體寫成,詩文采用了尼貝龍詩節,即每一詩節有四個長行,每一個長行又分成兩個短行,中間有一個停頓。尼貝龍詩節聽起來有強烈的節奏感,便于口頭傳誦。自19世紀以來,利用《尼貝龍根之歌》的題材進行創作的文學與藝術作品層出不窮,代表性的作品有瓦格納的歌劇《尼貝龍根的指環》。
(凌 喆)
上一篇:《小紅帽 [德國]格林》讀后感
下一篇:《尼采 [丹麥]勃蘭兌斯》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