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尼拔(Hannibal,公元前247——183),迦太基①著名的軍事統帥,古代杰出的軍事家。
漢尼拔是迦太基將領哈米爾卡爾·巴爾卡的長子。他的童年時代正處于迦太基與羅馬為了爭奪西地中海的霸權進行戰爭的年代。公元前264——241年發生了第一次布匿戰爭②,戰場初在西西里,繼而羅馬進攻迦太基本土,遭受挫折,又轉戰西西里。結果迦太基戰敗,羅馬獲得西西里及其他小島。戰后迦太基國內發生雇傭兵暴動,羅馬乘機占領科西嘉和撒丁島。
公元前237年,哈米爾卡爾率軍渡海入侵西班牙。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統治了200多年,但它占領的大部分地區在第一次布匿戰爭期間脫離了它的控制,哈米爾卡爾不得不重新進行征服。公元前228年冬他在與伊伯利亞人作戰期間溺死。他的繼承人是他的女婿哈斯德路巴爾。他繼續備戰,進一步擴大迦太基的領土。在他統治西班牙的時期,建立了一座新城——新迦太基(西班牙的卡爾塔根那),它的周圍有豐富的銀礦,是迦太基的戰略基地。公元前221年,哈斯德路巴爾在打獵時被他手下的奴隸殺死。他的內弟漢尼拔被任命為迦太基駐西班牙軍隊的最高統帥。當年漢尼拔只有25歲。
盡管年輕,漢尼拔卻是一位完全成熟、體力充沛、意志堅強、精力旺盛的人物。他在父親和姐夫的培育下,受過良好的軍事和外交的訓練。當漢尼拔還是一個少年時,在他父親的命令下,跪在神壇前宣誓說:“長大成人后,一定要成為羅馬不可調和的敵人”。從小隨父從軍,多年的軍營生活,培養了漢尼拔的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平時,他生活簡樸,與士卒同甘苦;戰時,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擁戴。所以,當軍隊宣布漢尼拔作他們的將軍時,迦太基政府批準了這個任命。
公元前219年春,漢尼拔著手最后征服西班牙東部沿海地帶。當他完成了對羅馬人作戰的一切準備之后,決定迫使羅馬人首先向迦太基宣戰。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漢尼拔越過希伯魯斯河,進攻羅馬在西班牙的同盟者——富足的薩貢杜姆城。
薩貢杜姆人遭到漢尼拔的突然襲擊之后,就匆忙派遣一個使團到羅馬去。羅馬元老院警告漢尼拔不要侵犯薩貢杜姆。漢尼拔不但不接受羅馬的最后通牒,反而責備羅馬人干涉薩貢杜姆內政。
公元前218年春,羅馬正式對迦太基宣戰,第二次布匿戰爭從此開始。
當時羅馬的計劃是,兵分兩路:一路由執政官塞姆普羅尼烏斯·隆古斯率領,從西西里進攻迦太基本土;一路由執政官斯奇比奧率領,從西班牙登陸,以便牽制漢尼拔的軍隊,使其不能援助非洲領土。但是,漢尼拔卻以驚人的膽略,準備進攻意大利,在敵人境內作戰。
他認為從海上攻入意大利太冒險,因為自從第一次布匿戰爭以后,迦太基再也沒有得到制海權。漢尼拔寧愿選擇極難越過的歐洲最高山阿爾卑斯山這條路線。這條路線的優點,在于羅馬人意料不到來自這方面的進攻。羅馬海軍當時守在沿海,陸軍集結在南意大利,準備進攻非洲。他們認為,迦太基軍隊是不可能越過阿爾卑斯山的。
漢尼拔從北方進攻意大利,除了出其不意地給羅馬人以沉重打擊外,還有一個決定性的政治作用:漢尼拔確信只要他一出現在半島上,意大利聯盟就會立即垮臺。
公元前218年4月,漢尼拔經過充分準備之后,親自率領90,000步兵、12,000騎兵和幾十頭戰象,從新迦太基城出發,經過希伯魯斯河,擊潰了卡塔洛尼亞部落的抵抗,越過比利牛斯山,沿高盧南岸向前推進。漢尼拔的軍隊進抵羅丹努斯河(今羅納河)下游,擊退了高盧人的阻擊。漢尼拔用強行軍沿羅丹努斯河北上,沿途補充了糧食和武器。9月初,抵達阿爾卑斯山主要地帶。在這個季節過山已經較晚了,因為在山中的隘路已經有了雪。山高坡陡,道路崎嶇難行,氣候惡劣異常,加上沿途又不斷遭到山里土著部落的攔路襲擊,行軍發生了極大困難,騎兵和戰象難以通過。不少馬匹和戰士在狹窄山道上滑倒后掉進深淵里去了。
公元前218年9月末,漢尼拔終于沖破重重艱難險阻,率領疲憊不堪的迦太基軍隊走出深山,到達波河上游地帶。從新迦太基到這里,全程走了大約5個月,穿過阿爾卑斯山,共用了33天。漢尼拔進軍意大利途中損兵折將,在這一個多月里,他又損失了一半以上的步兵和三分之一的騎兵。當這支部隊到達意大利時,只剩下20,000步兵、6,000沒馬的騎兵和一頭戰象了。
照理說,應該使軍隊有個休整時間。但漢尼拔想在羅馬人之先占領波河流域,從而使徘徊觀望的高盧人轉到自己方面來。不久前才被羅馬人征服的內阿爾卑斯山居民仇恨羅馬統治者,這正是漢尼拔所指望的。漢尼拔的軍隊開下山時,一些高盧部落紛紛來投。高盧人把漢尼拔當作一個不可戰勝和最幸運的司令官看待,漢尼拔從他們那里取得了人力和馬匹的補充。
羅馬人根本沒料到漢尼拔會這么神速地出現在意大利。元老院接到漢尼拔越過阿爾卑斯山這個令人吃驚的消息后,馬上派執政官斯奇比奧在波河左岸迎擊敵人。羅馬軍隊在河西遇到了漢尼拔的偵察騎兵,雙方展開激烈戰斗。優勢在迦太基一邊,羅馬執政官本人身負重傷,險些全軍潰滅。斯奇比奧只得率殘余部隊渡到波河右岸,回避與迦太基人接戰,等待第二支軍隊的到來。另一個執政官塞姆普羅尼烏斯終于到來了。這時漢尼拔故意對這兩支軍隊的接近不加以阻攔,想用一次打擊來消滅羅馬的兩支軍隊。塞姆普羅尼烏斯是一個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的人物,他不顧斯奇比奧的苦苦勸告,迫不及待地要渡河同漢尼拔決戰。
雙方投入這場戰斗的兵力幾乎相等,各有40,000人。但漢尼拔在騎兵方面超過羅馬人(10,000對4,000)。更主要的是,羅馬人在開始戰斗時又冷又餓,迦太基士兵個個精力充沛,斗志旺盛。當迦太基騎兵迫使羅馬騎兵退卻時,漢尼拔的長槍兵開始攻擊羅馬軍隊的右翼,然后埋伏著的軍隊則進攻羅馬執政官的后方。羅馬步兵被迦太基騎兵砍死。漢尼拔的勝利把那些正在徘徊觀望的高盧部落拉到自己一方來了。
漢尼拔在意大利取得的最輝煌的戰績,是特拉西美諾湖和康奈大捷。
公元前217年早春,漢尼拔秘密進軍,他選擇通過埃特魯里亞的道路,經過皮斯托里亞和佛羅倫薩之間的托斯坎納沼澤前進。迦太基軍隊四天三夜不間斷地在沒腰深的水里行軍。由于沼澤的毒氣,使漢尼拔的一支眼睛發了炎,差點瞎了。但是,漢尼拔的目的達到了。他出其不意地繞過了羅馬有重兵設防的陣地,踏上通往羅馬的大道。羅馬執政官弗拉米尼烏斯完全沒有料到漢尼拔會選擇這條進軍路線,他匆忙地改換了自己的陣地,連夜尾追,行軍至特拉西美諾湖。
公元前217年6月21日清晨,開始了第二次布匿戰爭中重要的特拉西美諾湖戰役。
在特拉西美諾湖北岸是一個三面環山的谷地,第四面才是湖岸。只有一條狹窄的隘路從西面通向谷地。漢尼拔選擇這個地方設下了埋伏,把騎兵安排在隘路入口處;在谷地出口處,有個陡峭的山,在這里漢尼拔又配置了輕裝兵;他親自率領步兵占據著與湖平行的高地。
羅馬軍隊一度和迦太基人失去了接觸,他們根本沒有進行認真的偵察,就莽撞地進入這個三面環山、背后臨湖的峽谷中。清早,峽谷里濃霧籠罩。羅馬4個軍團近30,000人,排成長長的大隊,剛進入谷地,漢尼拔便及時發出了進攻的信號。迦太基軍隊從三面一齊向羅馬人發起了猛烈的進攻。羅馬人根本來不及進行任何有組織的抵抗。戰斗變成了可怕的大屠殺。不到三個小時,戰斗便結束了。羅馬損失慘重,執政官弗拉米尼烏斯戰死,15,000人陣亡,幾千人被俘。只有6,000人沖出敵人陣線,跑出谷地,進駐附近的一個村莊。漢尼拔派兵去追擊他們,被圍困的羅馬人正挨著餓,在繳械留命的條件下投降了。漢尼拔區別對待俘虜,命令將俘虜中的羅馬士兵全部帶上枷鎖,而對無羅馬公民權的其他意大利人則立即釋放,不取贖金。漢尼拔十分注意利用羅馬和意大利各同盟之間的矛盾, 目的在于孤立和削弱羅馬。
除了盡力離間意大利各邦與羅馬的關系,漢尼拔還多方致力于與當時地中海沿岸羅馬的鄰國結成反羅馬的聯盟。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就是他的盟友之一。
特拉西美諾湖戰役給羅馬人震動很大,因此繼起的羅馬執政官和軍事統帥都不敢同漢尼拔正面交鋒。直至公元前216年,瓦羅當選為執政官,才改變了前任的戰略,主張速戰。是年8月2日發生了著名的康奈戰役。參加會戰的羅馬步兵在數量上大大超過敵人,計80,000人,而漢尼拔只有40,000人。但漢尼拔擁有14,000名騎兵,而羅馬只有6,000人。
羅馬軍隊開到康奈附近的平原上,并布成戰陣。羅馬士兵總共排成了3行,每行之間有個小間隔。精選的步兵排成70列,以密集隊形擺在中心。騎兵放在步兵的左右兩翼:右翼是羅馬公民組成的少數騎兵,意大利聯盟的騎兵主要集中在平原左側。這種隊形的優點,就是要以步兵的強力的沖擊突破敵人的陣線。
針對瓦羅的戰術,漢尼拔把40,000步兵和14,000騎兵列成半月形,把凸面向著敵方。兵力布置是步兵在中央,前弱后強,兩翼是強大的騎兵。具體地說:在半月形中心配置了高盧人和伊伯利亞人。在后面的兩側則配置了利比亞人,他們是迦太基步兵中最精銳的部隊。伊伯利亞和高盧人的騎兵在最左翼的地方,右翼則是努米底亞人。
會戰開始了!羅馬步兵首先發起猛攻,漢尼拔軍隊在羅馬人壓力下順勢向后退卻,半月形遂向相反的方向彎過去,以致迦太基的凸出戰線竟開始變成凹進去的了。羅馬步兵由兩側向中間匯合進攻,越是深入地楔入敵人的隊列,他們的縱隊也就越加從兩側向內收縮而變長。羅馬人的左右兩側都是漢尼拔的利比亞精銳步兵。迦太基軍隊則成橫隊出擊之,使羅馬步兵陷于被動。
此時,騎兵戰斗也開始了。漢尼拔看到時機已到,命令他強有力的高盧和伊伯利亞騎兵,急速沖出去,從右翼打垮了羅馬的騎兵。努米底亞的騎兵在得到增援后,也迅速擊潰了羅馬的同盟軍隊。這樣就形成了對羅馬軍隊的包圍圈。羅馬人陣勢頓時大亂。被緊緊地擠成一團的羅馬人,成了敵人的一個現成的射擊目標,以致于沒有一支投槍、沒有一塊投石器所射擊的石頭落空。經過12小時的激戰,羅馬人幾乎全軍覆滅,而漢尼拔僅僅損失6,000人。康奈戰役成為古代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范例。
康奈戰役之后,羅馬一時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它的軍隊瓦解了,同盟者紛紛倒戈。公元前211年,漢尼拔軍隊曾一度抵達羅馬城下,使羅馬人大為驚恐。
沉痛的失敗教訓了羅馬人,現在行動起來就謹慎得多了。他們把懲罰叛離的同盟者,阻礙漢尼拔從他的新同盟者那里得到增援,以及消耗漢尼拔的有生力量,看做是自己的首要任務。羅馬公民兵因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它的優越性也在持久戰中逐漸顯示出來。而漢尼拔以雇傭軍久戰在外,人力消耗,補給困難。
羅馬人為了給漢尼拔以致命打擊,選中了卡普亞作為攻擊的目標。對漢尼拔打擊最沉重的是新迦太基城的陷落,以及由其兄弟哈斯德路巴爾率領的迦太基援軍在途中為羅馬所殲滅。這意味著漢尼拔從西班牙獲得巨大援助的希望破滅了。面對這種困境,迦太基統治階級內部勾心斗角,意見分岐,甚至有人擔心漢尼拔戰勝羅馬后會奪取迦太基政權,因而置危局于不顧。
公元前204年,羅馬將軍斯奇比奧率軍在非洲烏提卡登陸,迦太基本土受到威脅。迦太基政府除了從意大利召回漢尼拔之外,別無對策。但經過扎瑪附近一戰(公元前202年),迦太基大敗,被迫求和,接受了屈辱的條件。從此,迦太基喪失了它的海上強國地位,羅馬成了西部地中海的霸主。
關于布匿戰爭的性質,列寧正確指出:“羅馬同迦太基的戰爭,從雙方來看都是帝國主義戰爭。”①
公元前196年,漢尼拔當選為蘇菲特(迦太基的最高行政官員,計兩名,每年由選舉產生),實行了許多重大改革,目的在于使腐敗的迦太基政府重新振作起來。但是這些措施引起貴族寡頭們的瘋狂反撲。他們向羅馬政府告密,說漢尼拔和敘利亞國王安條克發生了聯系,準備發動新的反羅馬戰爭。在羅馬元老院看來,這正是消除自己宿敵的一個求之不得的借口。當年, 3個羅馬使節來到迦太基。漢尼拔知道得很清楚,政府準備把他交出來,以換取羅馬人的歡心。當天夜里,在兩個副官陪同下,漢尼拔逃出了家鄉,乘船到推羅,又從那里到達小亞以弗所。在那里,漢尼拔同安條克會唔,敘利亞國王熱情接待了這位著名統帥。這件事使羅馬人感到極大恐懼,因為漢尼拔想要建立反羅馬戰線。
公元前191年4月,羅馬以優勢兵力擊敗了安條克國王。在羅馬人與敘利亞國王締結和約后,漢尼拔到達克里特島,然后又到小亞的比提尼亞,被國王任命為軍事顧問。但很快羅馬使節來到這里,要求國王驅逐漢尼拔。公元前183年,有一天,漢尼拔居住的房子被武裝人員包圍起來。他懂得這是什么意思,便用經常帶在身邊的毒藥自殺了。
對于漢尼拔這樣一個歷史人物,史學著作中評價不一。有人譴責他的侵略政策,有人嘆息他是生不逢時的一位天才。
漢尼拔是一位既有戰略眼光,又善于組織具體戰斗的將才,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立志要為自己的國家干一番大事業。他是一位有文化修養的將軍,能說好幾種語言,包括拉丁語和希臘語。他在軍事上足智多謀,能使在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上差異很大的士兵遵守命令,服從統一指揮。他在戰斗中不僅運用謀略,而且善于抓住戰機。他勇敢但不魯莽,在掌握敵人大量情報的基礎上,制定戰略計劃。他注意分化敵人營壘,集中優勢兵力,打擊主要敵人,使他取得一系列勝利。但是,漢尼拔最后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是因為迦太基政府內部兩派爭權奪利的斗爭十分激烈,當權派根本不真心支持漢尼拔,在最困難的時刻既無援兵又無糧草。加上,漢尼拔的雇傭兵在敵人境內作戰,根本不能曠日持久。最后,漢尼拔為把一切反羅馬力量團結起來的偉大計劃,由于東方各國君主間的矛盾和相互妒嫉而失敗。
上一篇:漢密爾頓
下一篇:漢謨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