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詩人歌頌愛情時,
唱的都是一個基調。
他們再三再四地聲稱
心靈是愛情的寓所。
我堅信自己的看法,
認為愛情有三種類型……
彼此之間界限分明,
應當對它們加以區分。
第一種——是心靈的甘甜……
心中充滿激情,猶如著火,
藏在心靈深處的秘密
突然全都流露出來。
愛情在燃燒,而且會燒成灰燼,
什么也不會留下,
使人神魂顛倒的喜悅
也與它一起消亡。
第二種——是安詳和寧靜,
有理智,沒有激情的迸發。
目光不會期盼外部的魅力,
也不會尋找表面的特征。
常常是從遠處欣賞……
也許是以理智和想象……
若是突然間認知了實質,
那么愛情就立刻中斷。
還有第三種——不同這兩種類型。
而是情感自身占有優勢!
心靈的熾熱、理智的火焰
總是在此匯為一體。
我正是以這種方式愛你!
用理智、用情感、用心靈。
我樂意向你奉獻一切——
包括天上的世界和地上的人間。
可是你啊,唉,對我卻不信任!
不相信我的理智和我的內心。
當我告別人世走向黑暗深淵,
我只會把你的形象帶在身邊……
(吳笛譯)
【賞析】
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愛情詩。愛情是世界文學永恒的主題,各個國家的詩人用各種不同的語言、各種不同的文體表現各種對于愛情的情感體驗,闡釋著愛情的不同內涵。所以,詩歌一開始就說“所有的詩人歌頌愛情”。但是詩人認為,其他詩人歌頌愛情只是簡單地重復“心靈是愛情的寓所”,也就是說,他們“再三再四”地說,也都是同義重復,并沒有真正說出愛情的豐富性和復雜性。
從第二詩節開始,詩人開始闡釋他理解的愛情的內涵。他認為愛情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心靈的甘甜”。在詩人的筆下,這種愛情是一種“激情”,它從心靈最深處瞬間爆發,像火一樣熱烈,讓人“神魂顛倒”,獲得巨大的快樂。這種愛情雖然爆發的時候劇烈,濃烈,但終會有退卻的一天,而且這一天并不遙遠。當這一刻到來的時候,愛情會“燒成灰燼”,“什么都不會留下”。第二種是“安詳和寧靜”,“有理智”的愛情。這種愛情,“沒有激情的迸發”,也不是被愛人的外表吸引,而是在“理智和想象”中愛人的內在魅力對自己的一種吸引。詩人認為,這種類型的愛“常常是從遠處欣賞”,但由于是遠觀,往往對所愛的對象并非完全地了解。詩人覺得如果有一天,“突然間認知了”愛人的“實質”,也就是發現了愛人身上不美好的地方,或者是與自己的想象有出入,或者是隨著交往,愛人失去了“遠觀”時因為距離而產生的光環,那么愛也許就消失了。
第三種是“心靈的熾熱”和“理智的火焰”“匯為一體”的愛情,而且“情感自身占有優勢”。在三種愛情的對比中,詩人否定了第一、第二種愛情,而為第三種愛情歌唱。他認為,第一種愛情雖然熱烈,但是缺乏理智,所以很快會熄滅。第二種愛情雖然安靜,但是缺乏激情,隨著交往加深,愛情也會中止。而第三種既有“心靈的熾熱”、又有“理智的火焰”的愛情是最有生命力的。
最后兩個詩節,詩人終于引出了他歌頌第三種愛情的目的。詩人說:“我正是以這種方式愛你!”我們終于明白詩人之所以如此抒寫愛情的原因,那是為了向他愛的人表達他的愛情: 一種“用理智 ”、“用感情”、“用心靈”的愛。我們也終于明白詩人之所以煞費苦心闡釋愛情的原因,那是因為他的愛人對他并“不信任”。他多么渴望他的愛人能夠明白,他的愛是愿意奉獻一切的愛。他奉獻給愛人的愛情不會像缺乏理智的愛一樣易逝,也不會像缺乏情感的愛一樣易變。這種愛會伴隨詩人的一生,一直到詩人告別人世的那刻,愛人的形象依然會在詩人身邊,跟隨他走向另一個世界。
采烈杰里的這首《愛情》是不計其數的愛情抒情詩中平凡的一首。該詩雖然對愛情的闡釋并無新意,但感情真摯,平實易懂。
(凌喆)
上一篇:《愛爾曼迦爾達之死 [意大利]曼佐尼》讀后感
下一篇:《愛情的道路 [土耳其]希克梅特》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