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荊三隆 【本書體例】
【原文】: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師皇父。整我六師,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
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處,三事就緒”
赫赫業業,有嚴天子。王舒保作,匪紹匪游。徐方繹騷。震驚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驚。
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闞如虓虎(1)。鋪敦淮濆,仍執丑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
王旅嘽嘽,如飛如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綿綿翼翼,不測不克,濯征徐國。
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來庭。徐方不回,王曰還歸。
【鑒賞】:
這是贊頌周宣王率兵征伐徐國部落的叛亂,大破敵軍,取得勝利的詩篇。當時周國境內的荊、淮、徐等部族都起來反叛朝廷,戰爭時有發生,本文記敘了這類戰爭中與徐部落的交鋒,徐戎的叛亂對生產、對人民生活有危害,周宣王出兵征討,對于穩定民心、發展生產是有益的,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也是新興的封建制與落后的氏族公社制之間的斗爭。
全詩以六章的篇幅正面敘述了整個戰爭的全過程。第一章寫征戰前的準備工作,周宣王于太祖廟里任命卿士南仲和大師皇父兩位重臣,要他們整頓六師的軍隊(周制,二千五百人為一師)準備出征。第二章寫出發之前的具體布置以及對軍隊的動員。宣王對大師尹吉甫安排說,讓程伯、休父(兩位在此次戰爭中為副將)領兵,分為左右兩路沿淮河進發,時刻注意徐戎動向。第三章寫大軍浩浩蕩蕩向徐國進發,軍威顯赫,使徐部落十分驚慌,這已經為戰爭的勝利結局,進行了十分有力的渲染,從氣勢上先聲奪人。第四章寫周王朝軍隊發起進攻后,大軍如虎狼怒吼,勢不可當,一交戰,徐軍就“仍執丑虜”,被俘虜的人很多。接著在第五章用了四個比喻來寫周王朝的軍隊:沖擊如雄鷹,氣勢如長虹,駐扎似山崗,進軍如江河奔流,連綿不絕。這充分表現了周王朝軍隊的強大和不可戰勝,使徐國的軍隊難以抵擋。這一章把戰爭推向了高潮。第六章,交待了結局,徐部落表示歸順,派使者來周王朝朝拜,周朝軍隊凱旋而歸。
這篇詩歌將整個戰爭的過程寫得十分完整而且突出了宣王親征的特點。從太廟部署、戰前點將、進軍路線、雙方交戰,首戰告捷,至大獲全勝、班師回京,交待得十分清楚,而以敘寫行軍進攻為主,“如震如怒”、“闞如虓虎”等句將國軍將士的勇猛描繪得有聲有色,對交戰場面的描寫,也使人有親臨其境之感。運用大量生動、貼切的比喻,渲染周朝軍隊勢不可擋的氣勢,是本詩又一突出特點。總之,這是一首描寫西周時期戰爭狀況的風格獨特的詩篇。
上一篇:《常棣》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干旄》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