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獨步尋花
—曾與花比鄰而居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飯后在家附近的小路上散散步,看看風景是一件異常愜意的事,如果小路兩邊能有些花花草草那就更好了??。西湖邊供游人散步的路上就有很多桃樹,三四月份走在樹下,風一吹花瓣就紛紛揚揚往下飄落,香氣宜人。女孩子肯定都很喜歡這一場景,在落花之中散個步,抑或是躺在草坪上睡一覺,那得有多浪漫啊。
傳說南朝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有一次在梅花樹下睡覺,她正睡得香,一陣風吹來,枝頭的梅花紛紛飄下,落在她的身上,臉上,還有額頭上。壽陽公主醒來后對額頭上的花瓣渾然不覺,也沒拂去。時間一長,由于汗水的浸潤,公主的額頭上便留下了梅花瓣的痕跡。
這一梅花印記非但沒有影響壽陽公主的容貌,反而使她看上去比以前更美了。皇后覺得女兒這樣很好看,就讓她保留著,三天后才洗掉。那以后,壽陽公主經常把花瓣貼在額頭上,宮女妃子們也都效仿她,梅花妝便因此發展起來。同時,這一事件也使得原本默默無聞的壽陽公主在歷史上留下了瑰麗的一筆。
落花添新妝,再美不過。也不知那黃四娘家種的都是些什么花,杜甫從花前經過的時候,有沒有被落花所洗禮。花瓣落下的姿態大多很輕盈,除了木棉花。木棉花很大,花萼比較厚實,落在頭上雖不至于會疼但還是會有感覺的。如此美麗的木棉花,看看還好,被砸的滋味就不怎么樣了。所以看落花還是輕柔一點比較好,又美又浪漫。
像桃花、梅花都屬于木本植物,木本植物的樹枝大多質地比較硬,因此很難讓人想象出花“壓枝低”是一種什么樣的場景,若真說有,不免有點夸張了。仔細一想,杜甫詩中“壓枝低”的更有可能是草本植物類的花,比如菊花。我家院子里菊花盛開的時候,大多是倒在地上的,花太重就把莖給壓下來了,以前看我爺爺養花,他會在花枝旁邊的泥土中插一根木條,把花枝綁在上面固定住。
花之美,人看了會心醉,杜甫不是壽陽公主,對花的感知和女子不一樣,不過看著那滿樹的鮮花把枝頭都壓得垂下來,他心里肯定也是喜悅的。在經過那么長時間的離亂之后,他好不容易在成都草堂安頓下來,過上了安逸穩定的生活,此刻能在路邊悠閑地賞花看景,和之前的顛沛流離有了天壤之別。
黃四娘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時候的鄰居,年齡相貌不詳,只知道是個女子,喜歡養花。可以肯定的是,愛花之人心思肯定很細膩,更何況她能把花養得那么美那么茂盛。杜甫能和這樣的女子做鄰居確實是一件幸運的事,自己不會養但也能隨時欣賞到花的美,沒準兒隔壁的花枝還會從墻頭伸出來,稍一抬頭就能看見。
很早就接觸過《江畔獨步尋花》,當時我還不知道這是一組詩,總共有七首。這第六首最出名,也被大多數人所熟悉,其中“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一句最美,又工整又寫意,讀之腦海就能浮現出一大群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的畫面,還有黃鶯在那兒婉轉地歌唱,有聲有色。這一蝶戀花的情景,倒是像極了梁朝簡文帝筆下的一首樂府詩。
東飛伯勞歌·其二
南朝·蕭綱
翻階蛺蝶戀花情,容華飛燕相逢迎。
誰家總角歧路陰,裁紅點翠愁人心。
天窗綺井曖徘徊,珠簾玉篋明鏡臺。
可憐年幾十三四,工歌巧舞入人意。
白日西落楊柳垂,含情弄態兩相知。
且不論詩到底寫什么,“翻階蛺蝶戀花情”這一句卻是實實在在寫出了蝶戀花的美,后來的詞牌名蝶戀花也是由此而來。梁簡文帝蕭綱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三個兒子,這兩父子都是梁朝著名的文學家,也都寫過《東飛伯勞歌》。父親的一句“東飛伯勞西飛燕”成就了“勞燕分飛”這一成語,兒子則造出了一個被廣泛使用的詞牌名,再加上比他們更有名的昭明太子蕭統,一大家子也出過不少名人。
我第一次知道詩句的對偶,也源自“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讀起來很工整而且很有趣。都說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那么杜甫這一首詩可謂是詩中有畫又有聲了。
上一篇:杜甫《春夜喜雨》描寫景色并且語調歡快喜悅的詩
下一篇:《贈花卿》琵琶弦上的聲色犬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