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返虛入渾”
真體充盈厭斧痕,機心放下見雄渾。
執中于健才知味,化實為虛始入門。
萬象陶成春似海,一環收盡境如盆。
圓融若藉情方物,何必精工句下存。
返虛入渾,司空表圣《詩品·雄渾》篇之語也。歷來注家,歧說蜂起,何者為虛,如何得返,何門可入,渾由何契,凡此種種,莫衷一是。說辭百端,更不煩贅述。
今略以中醫作比,分說一二,略盡返虛入渾之要義。
因中醫義:先天雖足,若無后天滋養存恤,亦夭壽耳,水谷之精,其后天之本歟?
中醫以水谷之精為本,以脾主運化為根,乃成生生不息之機。
其為水谷,攝收之前,判然分明;攝收之后,水乳交融。而后陽而氣,陰而血,始能涵化生機。氣血之際,無復水谷之形貌也。若攝收之后,水谷依舊判然分明,是消化不良,非但無益于生養,反而有害于健康。
此水乳交融化氣生血之功,即水谷返虛之變,氣血渾然一體,煥發生機,即入渾之征。
返虛入渾,于人而言,即攝收水谷,協和五臟,化水谷為氣血,以氣血助生機之自然過程。
于詩而言,概莫能外。
天賦雖足,若無后天增益以學,必不成規模。人生閱歷,前賢得失,其詩家之水谷歟?
攝收水谷,涵養精神品格,即返虛之功,以精神品格融成風骨,附以才情,發聲言志,其入渾之征也。
故人之閱歷,詩之水也;前賢詩教,詩之谷也。人之學詩,攝收水谷,事所必然。然水谷攝入,即消無形,萃取其精,是為忘言得趣,然后渾然可期也。
若閱歷學問,判然不涉,生吞硬吐,則全無消融運化之利。現學現賣,竊少陵句慨放翁情,仿意山風弄海棠詞。五谷攝入,吐成谷渣。原湯浸口,翻作清涎。實而不虛,無益風骨。促而不渾,徒害詩心。不可不慎。
上一篇:略說“火候”
下一篇: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