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牽帶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順著對方說的話,用連其類或反其義的現(xiàn)成的而非新造的詞語岔開,以表示反感或調侃的一種修辭方式。(譚永祥《修辭新格》,89頁)
[例釋]根據(jù)牽帶的方式,可分為兩類:
(1)同類牽帶。用類別相同或意義相近的詞語來岔開對方的話。
例1:女:親愛的,我想吃火鍋,今晚去吃吧。
男:吃火鍋?我還想吃海鮮呢。生意血本無歸,又欠了一屁股債,拿什么吃!?
例2:兒子:爸,給我買個mp3吧,我們班好多同學都有了。
爸爸:買mp3?我還給你買mp4呢!整天不好好學習,凈想著和別人攀比。
例1女的想吃火鍋,男的則因生意虧本加上欠債而心煩意亂,對女友的提議甚為反感,因此,用同類的“吃海鮮”岔開女友的話,顯示了他對女友的不滿。例2兒子看到同學有mp3,也想買一個,父親認為兒子不把心思用在學習上,卻用在和別人的攀比上,因此脫口而出的“我還給你買mp4呢”,表明了父親的惱怒與不滿。
(2)異類牽帶。用類別相反或意義相反的詞語岔開對方的話。
例3:媽媽:隔壁的小梅挺好的,我看她對你也有意,你怎么一點反應也沒有啊?
兒子(已經有自己喜歡的女孩):哎呀,媽,我哪配得上人家。
媽媽:什么配得上,配不上的!她是大學生,你也是大學生,再說你的工作也不錯,不挺好的嘛!
例4:學生甲:今晚學校的大禮堂有戲,咱們一塊兒去看吧。
學生乙:有粗也不去,我明天要考英語六級。
例3中媽媽不了解兒子的心思,極力想撮合兒子和隔壁小梅的婚姻,因此,當兒子說“哪配得上人家”時,她急忙用“什么配得上,配不上的”對兒子的看法表示反對,在她看來,兩人條件相當正合適。例4學生甲邀請學生乙一起去學校大禮堂看戲,但學生乙英語六級考試在即,不想去,卻又不想拂了甲的一片好意,因此用“有粗也不去”以示調侃。例句借助諧音的方式以意義相反的詞語岔開了對方的話:“有戲”諧音為“有細”,“細”與“粗”意義正好相反。
[辨析1]牽帶與仿詞。參見“仿詞”條。
[辨析2]牽帶與拈連。都是由一個詞語帶出另一個詞語,區(qū)別是:
(1)牽帶所帶出的詞語沒有什么實在意義,只含有表示反感或調侃意味的情感信息;而拈連所帶出的詞語組合則有實在意義。
(2)牽帶所帶出的詞語之間的組合是正常組合,如由“吃火鍋”帶出“吃海鮮”,兩者的搭配都是正常的;而拈連所帶出的詞語之間的組合是超常組合。
上一篇:什么是憤語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趣釋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