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巧綴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先將某詞或某事物的原有意義別解為字面義,然后再順著字面義說下去,連綴出一個新的表達,造成某種特殊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方式。又稱巧聯、詮名、顧名、衍名、借題、諧趣。
[例釋]根據巧綴的方式,可分為兩類:
(1)從A到A1式:由語言單位的字面義A轉入新一輪表達A1,兩者所采用的語言形式相同,但A1是對A的反復和強化。
例1:太平洋上不太平。
例2:回春藥店起死回春。
例1和例2中先將地名“太平洋”和店名“回春藥店”別解為具有“太平”和“回春”的字面意義,然后再以“不太平”和“起死回春”對這一字面義加以反復和強化,使其相互對立(“太平”與“不太平”)或相互照應(“回春”與“起死回春”),增強修辭意味。
(2)從A到B式:由語言單位的字面義A轉入新一輪表達B,兩者所采用的語言形式不同,并且B是對A的展開和發揮。
例3:甲:我們單位的領導看我不順眼,經常給我小鞋穿。
乙:那可夠難受。怪不得你最近走路老是一跛一跛的。
例3中慣用語“穿小鞋”指的是在背后使壞點子整人或利用權勢使某人難堪的行為。甲的本意是說他的領導經常在背后整他,但乙卻故意將其別解成它的字面意義“穿小尺碼的鞋子”,并順勢展開說穿小尺碼的鞋子走路不舒服,以至于“老是一跛一跛的”。
例4:甲:天還不太冷,你怎么就穿這么多呀?
乙:我體質差,怕冷。
甲:你屬什么的呀?
乙:屬蛇呀。怎么了?
甲:難怪,蛇身上光溜溜的,一點毛都沒有,不怕冷才怪呢!
例4中甲故意把屬相“蛇”別解成具體的真實的蛇,并就勢點明乙怕冷的原因:蛇身上沒毛,當然怕冷。解釋的原因雖滑稽卻不失幽默。
例5:甲特愛吹牛,一次他又跟乙吹他的兒子。
甲:我兒子長得虎頭虎腦的,可愛極了,人見人愛。
乙:我就不愛。
甲:你嫉妒我了吧?
乙:不是嫉妒,我是害怕。你想啊,你兒子長著個老虎的腦袋,人不人,虎不虎的,能不讓人害怕嗎?
例5中“虎頭虎腦”是比喻,用來形容小孩子長得壯實、憨厚、可愛,乙深知其意,卻故意將比喻別解成其字面義“老虎的腦袋”,并趁勢說甲的兒子長得像老虎,讓人感到可怕。
[辨析1]巧綴與別解。見“別解”條。
[辨析2]巧綴與拈連。見“拈連”條。
[辨析3]巧綴與拈嵌。見“拈嵌”條。
[辨析4]巧綴與巧錯。見“巧錯”條。
[辨析5]巧綴與移意。見“移意”條。
上一篇:什么是換義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巧代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