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晚泊
【題解】
本篇選自《全唐詩》卷六百九十一。
杜荀鶴(846—904),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唐詩人。相傳為杜牧出妾之子。四十六歲才中進士。后依汴州朱全忠(即后梁太祖)為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其詩語言暢曉清逸,于唐末社會生活多有反映。有《唐風集》三卷。
一望一蒼然(1),蕭騷起暮天(2)。遠山橫落日,歸鳥度平川。家是去秋別,月當今夕圓。漁翁似相伴,徹曉葦叢邊(3)。
【注釋】
(1)蒼然:空曠迷茫的樣子。(2)蕭騷:形容風吹樹葉的聲音,蕭條凄涼。(3)徹曉:通宵。
【導讀】
“秋江晚泊”是舊詩題,前人多通過描寫秋江夜月,表現(xiàn)孤寂羈旅之感。這首詩則韻味更濃。
前四句寫景。天色近晚,落日銜山。天空蒼茫杳渺,秋風從遠方穿過樹林颯然而至。一些鳥兒從遠方的天際急急飛回。寥寥幾筆,一幅深秋山水畫卷呈現(xiàn)在眼前。一二句,分別從視覺和聽覺渲染深秋的意境;第三句“橫”字將遠山與落日定格在黃昏的遠方天際,形象生動,富有韻味;第四句“度”將平川的空曠與飛鳥的渺小濃縮于一幅畫面中,于高遠遼闊的意境中現(xiàn)孤獨憂傷之情。兩句詩一靜一動,形象烘托出詩人的憂傷孤寂、無所依靠之感。后四句抒情。詩人經(jīng)過充分渲染,布置了濃濃的氛圍,使得下面的抒情水到渠成。背井離鄉(xiāng)之人置身這樣的秋夜,這樣的月色,情何以堪!“似”字耐人尋味,不遠處雖有漁船的燈火相伴,但那些漁夫根本不是陪伴自己,今夜只有皎潔的月色陪伴無眠的詩人傷心到天明了。
這首詩像一個古老的故事,有著相同的開篇,相同的結局,年年上演,代代上演;又像一首洞簫之曲,回環(huán)往復,如泣如訴。曾經(jīng)的漂泊,現(xiàn)實的疲倦,人生的沉浮,世事的煩憂,都來眼底,又都上心頭。
【思考】
仔細體會全詩,用一段文字描寫其意境。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