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第四十二
震下巽上
益為增益,也就是減損在上位者的多馀以增益在下位者的不足。益卦由震、巽兩卦組成。
《彖傳》說:“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益卦本由否卦的九四爻來居于初位而形成,上卦的初爻來居于下卦的初爻,也就是“自上下下”。“損上”指否卦原本上下不交,今將九四的陽剛減損為陰柔;“益下”則指將否卦初六的陰柔增益為陽剛。
從卦象來看,震為雷,巽為風。風和雷往往互相激蕩,雷聲激昂則風如虎嘯,風行疾速則雷鳴快速,風和雷借著互相逼迫來增益彼此的聲勢,所以稱為“益”。從卦德來看,震為動,巽為入,愈動則益入。益是減損在上位者的多馀以增益在下位者的不足。《尚書》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人民是國家的根本。在上位者如能減損自己以增加人民的利益,則人民安居樂業(yè),國家才能穩(wěn)固安寧。益卦的道理就是損上以益下,而藏富于民。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益卦之中,九五以剛爻居陽位,處上卦中位;六二以柔爻居陰位,處下卦中位;兩者皆得中正且相應。在位者能減損自己的所得來增益人民的福祉,則人民富裕,國家強盛,所以說“利有攸往”,意思是利于有所前往。
在上位者既然能夠約束自己的欲望,不貪圖享樂,不橫征暴斂,讓人民生活富厚寬裕,則百姓必然樂于順服與效忠。如此上下團結(jié)一心,就有足夠的力量圖謀大事,救險濟難,因此說“利涉大川”。
例解 戰(zhàn)國時代的名將吳起(前440—前381)在出兵行軍時,絕不享受特殊待遇,而是與士卒同甘共苦,和兵士們吃同樣的食物,穿同樣質(zhì)料的衣服。如果得到賞賜,吳起也絕不獨占,而是與下屬們分享。吳起能“損上益下”,所以士兵們都樂意為他效死,他所率領的軍隊也因而能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
初九 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
“吉”為善。初九以剛爻居陽位,表示陽剛有馀;而與它正應的六四以柔爻居陰位,則過于柔弱,而陽剛不足。于是初九以其多馀的陽剛來增益六四的不足。六四柔爻為巽卦的主爻,象征巽順的近君大臣。初九得到六四的委任,且處于益卦的開始,可以大有作為。但是,唯有努力做到盡善,才能免除過咎;如果不能盡善,則有過咎。這是因為初九位于一卦的最下方,地位最為卑下,有功勞不易彰顯,稍微犯錯就可能招來禍患,不適合承擔重任。現(xiàn)在初九既然能被六四近君大臣所信任,必當全力以赴,功成不居,才能盡善。
例解 在企業(yè)中,小職員的地位最低,如果有一天受到經(jīng)理的破格重用,必會引來同事的側(cè)目。此時,只要稍微做錯事,甚至只是表現(xiàn)得不太理想,就會引來別人的閑言閑語、議論紛紛。若是有杰出的表現(xiàn),也不可得意忘形,因為畢竟有經(jīng)理的提拔才有表現(xiàn)的機會。唯有秉持“利用為大作”的精神,盡力將工作做得盡善盡美,才能獲得他人的肯定。
六二 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朋”原作“菙”。古人以貝殼為錢幣,把兩個貝幣或五個貝幣稱為“朋”。“十朋之龜”是比喻價值極為貴重的寶物。“帝”指上帝或天帝。祭天是天子才能做的事,所以說“王用享于帝”。“永”指常久、永久。六二以柔爻居陰位,陽剛不足;而與它正應的九五則以剛爻居陽位,陽剛有馀。九五以剛爻居上卦中位,是具有剛中之德的君王。六二以柔爻居下卦中位,是具柔中之德的臣子。九五與六二相應,象征九五君王能減損自己多馀的陽剛來增益六二的陽剛不足,理當?shù)眉!盎蛞嬷笾敚タ诉`,永貞吉”意指即使以價值十朋之龜?shù)馁F重寶物來增益六二,六二也不可推辭,只須常久固守貞正的德性,必可得吉。六二具柔中之德,既謙虛,又能固守常久貞固的德性,九五君王用六二來主持享祀上帝的祭典,理當?shù)眉?/p>
例解 遼國為契丹族所建立。漢人張儉(963—1053)獲得遼圣宗的賞識,數(shù)度升遷,最后官拜丞相,封韓王,誠所謂“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而張儉為人端正,生活儉樸,拔舉賢才不遺馀力,史稱“在相位二十馀年裨益為多”,正所謂“永貞吉”。
六三 益之用兇事。無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用”通“以”。“兇事”指非常的災禍或困難。“孚”為誠信。“中行”即中道。“圭”是古代大夫手執(zhí)的玉器,遇大事時,如祭典、朝聘或出使,執(zhí)圭以為信物,以證明自己的身份。六三以柔爻居陽位,陽剛并非不足;而與它相應的上九以剛爻居陰位,陽剛也非有馀,本來不須減損或增益。然而,上九位于益卦的終極,增益至極則轉(zhuǎn)為減損,于是上九減損六三,也就是以非常的災禍或困難加諸六三之上。六三以柔爻居陽位,剛?cè)徇m中,所以能不被此等災禍或困難所牽累。六三位于下卦震體的極端,地位不算卑下,在災禍或困難突然來臨時,能打破常規(guī),行權(quán)宜之計,以減損在上位者的所得,來增益人民的福祉,有如遇饑荒時,開糧倉以救饑民,本屬義所當為,又怎能說是不對呢?所以爻辭說“無咎”。只不過六三應當秉持誠信,且行為合乎中道,才能得到在上位者的信任,也才能避免過錯。
例解 古代信息事業(yè)不發(fā)達,如果偏遠的地方發(fā)生水災或旱災,以致發(fā)生饑荒,朝廷也不可能馬上知道。此時,地方官員如果墨守成規(guī),還堅持非有朝廷的命令才肯賑濟災民,則不曉得又會增加多少冤魂。唯有當機立斷,行權(quán)宜之計,立刻開倉賑災,才能挽救生靈于涂炭。然而,行權(quán)宜之策必得秉持“有孚中行”的原則,才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與支持。
六四 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為依”意指依附在上位者。古代的邑國當人民無法安居樂業(yè)時,往往會集體遷移到其他地方居住,這就是“遷國”。“遷國”是邑國的大事,本意在于增益人民福祉,使他們有更好的居住環(huán)境。因此,唯有順應民心,才能進行“遷國”。六四以柔爻居陰位,乃近君大臣,上與九五剛爻成正比,下與初九柔爻有應。六四與六三同樣處一卦的中央,所以能行中道,對君王有所忠告,又能得到君王的采用與信從。六四為巽卦的主爻,必須向上依附具剛中之德的九五君王,共同為增益下層人民的福祉而努力;另一方面則順應具陽剛之才的初九,使初九的才能得以發(fā)揮。
例解 南北朝時,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后,西魏的政權(quán)實際由宇文泰掌握。蘇綽輔佐宇文泰,創(chuàng)建良善的政治規(guī)模;又打破士族門第在政治上的特權(quán),拔擢賢才,不論出身,唯在得人,實不愧是“中行,告公從”的賢臣。
九五 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對人民最大的恩惠,莫過于打動民心。為政者若能順應人民的需求而給予滿足,則施予雖然不多,卻能使人民廣為受惠,必能打動民心,是為“惠心”。九五為剛爻,陽剛為實,又得上卦中位,表示九五中心誠信,為“有孚”之象。九五以剛爻居陽位,陽剛有馀,于是減損自己多馀的陽剛來增益六二,象征君王真心誠意施惠于民,根本不問人民對自己是否感激,實為至善且必得大吉。君王對待人民如此,人民也必以至誠與君王相交,將君王的德澤視為莫大的恩惠。
例解 唐太宗時,中國曾經(jīng)發(fā)生一次重大的蝗災,在幾番救災無功后,太宗親自走訪民間,并抓起一只蝗蟲往肚里吞,還說寧可讓蝗蟲吃壞他的五臟六腑,也不愿讓它吃掉人民的糧食。太宗的“有孚惠心”,大大地感動了臣民,使臣民更加感佩太宗的德澤,君臣上下共同為大唐的富強而努力,正所謂“有孚惠我德”。
上九 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
上九以剛爻處于益卦的終極,益本為損上以益下,增益至極則轉(zhuǎn)為減損,反而以減損人民的利益來供養(yǎng)自己。在上位者貪求享樂毫無節(jié)制,必將天怒人怨,人民不但不會幫助他、增益他,反而想攻擊他,所以說“莫益之,或擊之”。損上益下本是千古不變的正理,貴在持之以恒。上九不但不能增益人民,反而減損剝奪人民的財富來奉養(yǎng)順承自己的欲望。由此可見,增益下層臣民的心倘若不能持久,終會導致兇禍,這就是“立心勿恒,兇”。
例解 18世紀的法國是歐洲專制王權(quán)的典型。王室、貴族與僧侶擁有政治與經(jīng)濟的特權(quán),享受奢靡的生活;平民則飽受苛捐雜稅的壓榨。由于在上位者需索無度,平民百姓忍無可忍,終于在1789年爆發(fā)法國大革命,推翻王室。這就是在位者“莫益之”,平民“或擊之”的最佳寫照。
上一篇:白話《易經(jīng)·震下坤上》原文釋義
下一篇:白話《易經(jīng)·震下離上》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