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第三十六
離下坤上
夷,從天道運行的規律來說,是滅的意思;以人事來說,則是傷的意思。明夷系指光明蔑滅而晦暗,比喻賢明君子遭忌恨而受傷害。明夷卦是由離、坤兩卦組成。
從卦象來說,離為日,坤為地;而且坤在上,離在下,意味著太陽落入地中,是以光明息滅而黑暗來臨。比喻昏君執政,世道黑暗,是賢者見傷之時。從卦德來說,內卦離為文明,外卦坤為柔順。君子身處明夷之時,應該要內懷文明之德,外行柔順之道,或者說應當“用晦而明”。所謂“用晦而明”并非要以晦暗為光明,顛倒是非;也不是永遠晦藏光明,聽任世道持續惡化而漠不關心。而是暫且韜光養晦,等待時機而后實現光明的正道。因為在世道黑暗之時,將光明的賢德完全發用,雖是明察秋毫,卻未免鋒芒太露,而遭忌惹禍。
賢明的君子必須曉得如何用明,處明夷之時審慎而行,適當地收斂自己的聰明才智,并且堅守正道,而不為昏暗的世風所搖撼,反而更能夠在時機成熟時,再現光明。
以卦體來說,下卦離是為日、為明;上卦坤為地,是滅日、傷明者。以六爻而論,上六指商紂,是昏暗的君主,在下五爻盡為其所傷。初九喻伯夷出逃;六二指文王被紂王囚于羑里;九三系武王伐紂;六四微子歸周;六五喻箕子為奴。
明夷。利艱貞。
身處明夷而天下無道的亂世,君子利于知艱難而不曲媚流俗或隨世傾邪,堅守貞正之德而為所當為,止所當止。
例解 處明夷之道,乍見似覺空泛,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都能找到例證。譬如,在塞車身陷移動緩慢的車陣中時,若我們大發雷霆、猛按喇叭,未免過用其明,傷于太察,說不定還惹來前車駕駛的一頓白眼、謾罵,甚至招致無謂的血光之災。如果也順應流俗,不守規則,東鉆西擠,那不就成為紊亂交通的罪魁禍首?這就是隨世傾邪的后果。試想若能明了“利艱貞”的道理,心平氣和的循序漸進,“用晦而明”,雖然移動緩慢,但柳暗花明又一村,終能到達目的地。
初九 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初九為明夷卦的始爻,距離上六昏暗的君主最遠。同時,初九也位居離體,離為文明,又以剛爻居陽位,比喻具有陽剛文明之德的智者,能夠洞燭先機,察覺天下無道于未顯之時。既知禍患將要降臨,飛速遠走以避禍,如同鳥于夜幕低垂之際,小心翼翼地收斂翅膀低飛,深恐暴露了行跡,所以說“明夷于飛,垂其翼”。又因為急著逃難避禍,途中無暇顧及飲食,因此“君子于行,三日不食”。當世道昏暗之時,賢明的君子也要懂得知所進退,以明哲保身,因此遠走避禍,并非逃避責任,反而是合乎道義的?!断髠鳌氛f:“君子于行,義不食也?!睆娬{君子行為皆以“義”為準繩。
然而,初九君子所到之處,不理解其苦衷的主人,看到他急于逃難,連溫飽都置之不顧,難免有言辭上的責怪。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智者的深謀遠慮不是一般人的短淺目光所能及,所謂“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君子不以世俗的褒貶為意,而秉持合義守正的信念,正足以顯現“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泱泱氣度與操守。
例解 在春秋時代,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終在范蠡、文種的襄助下復國成功。然而在一切底定之后,范蠡洞悉勾踐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性格,毅然舍棄功名利祿,高飛遠揚。并致信文種,寫道:“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焙髞砦姆N果然為勾踐所殺。初六爻辭所點出的處世智慧在范蠡身上表露無遺。
六二 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六二居下體離卦的中位,是離卦的主爻,且以柔爻居陰位,表示六二具文明之德,行中正柔順之道。但值此明夷之時,也不免被上六的昏君所傷,故曰“夷于左股”。左股是用股肱比喻君王左右的大臣。既然是內懷文明之德、外行柔順之道的賢臣,自然傷之未深,但如不趕緊用剛健柔順之馬去營救,則恐將傷害漸深,禍患日重。所以說“用拯馬壯”,可以逢兇化吉。
例解 若以上六昏君喻紂王,那么在此明者被傷之時,還能內懷文明之德、外行柔順中正之道的人,非文王莫屬。紂王無道,賢德之士紛紛投效文王。有人乃向紂王進讒,說文王積善累德,收攬人心,欲不利于王。紂王乃將文王囚于羑里。文王的謀士準備美女、駿馬獻給紂王以示順服,紂王大悅,便放了文王。文王還獻洛西之地,請紂王廢除炮烙之刑。文王禮賢好德,以拯救黎民為己任;但對于在上的紂王仍以柔順為本,不失君臣之義,正是所謂“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雖然遭逢大難,卻能逢兇化吉。
九三 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九三以剛爻居陽位,又在下卦離體的頂端,表示九三剛健而文明。又與上六相應;而上六居坤體的極端,為昏庸無道的君主。以九三至明與上六至暗相應,同時明者居下而暗者在上,象征明臣去除昏君。
“南”為離卦的方位,代表光明,又古人仰觀星象必面南,故南方為前方?!搬鳌保╯hòu)則是打獵以去除危害人畜的猛獸。“南狩”就是說九三以至明上進去除至暗,必然能擒獲上六這無道昏君。如武王伐紂,乃順天應人,時勢所趨。但是以明除暗,以正討逆,不可操之過急。九三以剛爻居陽位容易躁動。如果沉不住氣,時機尚未成熟就輕舉妄動,很可能適得其反。所以爻辭告誡“不可疾貞”,唯有謹慎行事,方能成功。相反的,六二之救難宜速不宜遲,與九三有所不同。
例解 清末內憂外患交迫,光緒帝載湉(1871—1908)有心改革,推動維新變法。但其年輕氣盛,流于躁進,雖貴為一國之君,實受制于上六的慈禧,在力有未逮之時,就推動新政。最后在守舊派反撲之下,功虧一簣,被慈禧囚于瀛臺,終致抑郁而終。如果他懂得“不可疾貞”、待時而舉之理,“用晦而明”,至時機成熟再乘時而起,歷史或將重寫??梢?,即使依正道而行,越是理直,反越要氣和,行事才能更順遂。
六四 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六四已進入上體坤卦,處于昏暗之中,又切近上六,是昏君左右的近臣。六四以柔爻居陰位,守正用柔,內方外圓,能行柔順之道?!叭胗谧蟾梗@明夷之心”,指六四與上六有私交,得知昏君的真實心意,深知昏君晦暗無道、無可救藥,只好走出門庭以避禍。而六四由“入于左腹”乃至“于出門庭”,可見上六昏君實已眾叛親離。
例解 微子與比干同為紂王的大臣及近親。微子知所進退,能“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見事不可為,乃“于出門庭”,離商而歸周,得免殺身之禍。比干適得其反,明知忠言逆耳、善言難進,仍犯顏直諫,盡用其明,因而招致剖腹挖心的大禍。
六五 箕子之明夷。利貞。
明夷卦昏君居上,六五與之為鄰,若不能自晦其明,反彰顯其德,必會招致禍害。應如箕子,對外晦藏賢德,對內固守正道,所謂“內難而能正其志”。“內難”指箕子與紂王為同姓之親,而切近其難,此難關系一家之興亡與宗社的延續。箕子曾以正道規諫紂王,被貶為奴,深知紂王昏亂。既不愿為虎作倀,又不欲離開故國,寧可裝瘋以免暴露明德,但內心仍固守正道而不移,終能保全其身。
例解 民國初年袁世凱妄圖帝制自為,蔡鍔(1822—1916)自滇卸任赴京,袁世凱有意鉗制約束之。蔡鍔為去除袁之疑忌,收斂鋒芒,與袁晤談時偽作呆鈍,甚至結交名妓,沉溺其中。蔡鍔以此晦藏其明德,但心中恒念討袁護國之志。在松懈袁之戒心后,潛回云南,起兵討袁,終于完成護國偉業。
上六 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上六居于明夷卦的極端,象征君王至高無上,卻不知自新其德,以披四海,反而昏暗愚昧,肆意傷害賢明君子。因此“初登于天,后入于地”,終于被臣民所唾棄、推翻。
例解 從歷代的更迭來看,為政者如果倚恃祖先基業,恣意妄為,不肯進納善言而一意孤行,又傷害賢明君子,終將自傷其明,為他人所取代。所謂“暴政必亡”,正是這個道理。
上一篇:白話《易經·離下坎上》原文釋義
下一篇:白話《易經·離下巽上》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