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坎第二十九
坎下坎上
坎的三畫卦卦象為流水,卦德為險陷。三畫卦的坎屬于陽卦,一個陽爻居中,上下各有一個陰爻,一陽陷于二陰之中,有險陷的意思。習坎卦,由兩個坎卦相疊而成。
八卦的卦德分別是:乾為剛健,坤為柔順,震為震動,艮為靜止,離為附麗,坎為險陷,巽為入,兌為說,即和悅。在八卦的卦德中,只有坎卦險陷不吉,為君子所不取,所以只有坎卦的重卦以“習坎”為名。“習”有重習、積習的意思。“習坎”是險中又有險。“習”意謂習于險陷,以求出險。流水雖然含藏危險,但是熟習水性的人,卻能自由出入水中而不致溺水。可見要先習慣于險難的環境,然后才可以濟險、出險。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習坎”指熟習于坎險,以求出于坎險。在習坎卦中,九五、九二兩個剛爻分居上、下兩體的中位,象征陽實居中,則心懷誠信,即“有孚”。“有孚維心”指維系誠信專一的心志。由于“有孚維心”,所以能致亨通。水之性往低處流,奔行而不停止,流動而不盈滿,雖然歷經千山萬壑的重重阻撓,而蜿蜒地行于險難之中,卻不失信用,終究必定奔流入海。處在重重險難之中,必須有所行動,才能脫離險難;停滯不進焉能出險?所以說“行有尚”,意思是行以出險可以建功而值得嘉尚鼓勵。
例解 對日抗戰,雖然形勢險惡,過程備極艱辛,但是每個人都意識到抗日關系著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當時全國上下同舟一命,“有孚維心”,同仇敵愾,所謂“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在堅強的意志與勇敢的行動下,中華民族終于獲得最后的勝利。
初六 習坎。入于坎窞。兇。
“窞”(dàn)是深穴。初六處于相重的兩個坎體之下,以柔爻居陽位,資質柔弱卻好用剛強,陷入坎險危難之中,不但沒有力量掙脫出險難,反而更加陷入深穴之中。初六正是所謂“小人行險以僥幸”,面對危難時,不能堅守正道,反以僥幸茍且的心態,企圖蒙混過關,如此當然得兇。
例解 美國的黑手黨源自意大利的西西里島,當地生活條件清苦,不少人移民美國。他們由于禁不起外界的誘惑,而心存僥幸,以致“入于坎窞”,越陷越深,無法自拔。“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終有一天東窗事發,鋃鐺入獄。
九二 坎有險。求小得。
九二陽爻陷入兩個陰爻之中,為陷入坎險之象。然而,九二以剛爻居下卦中位,陽剛則可以濟險渡難,居中則行動合宜,無過與不及。但九二仍處下卦,它的上方仍有一個坎卦,因此尚未具備出險的條件。九二雖然不能離開險難,但是它具有剛中的才干,足以自保而小有所得。
例解 清朝末年,內憂外患踵繼不絕。在此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倡議自強運動,引進西方工業技術,希望救亡圖存,振興民族。雖然由于國內外種種因素使自強運動不可能達到使中國富強的目標,也挽回不了清朝覆亡的命運,但是“坎有險”而“求小得”。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引進西方科技,確為中國現代化準備了條件。
六三 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來”指退回。“之”為進往。“枕”意謂暫時休息但尚未安定。六三居下卦坎體的上方,上卦坎體的下方,無論退回或進往,都有險難,所以說“來之坎坎”。而且六三以柔爻居陽位,失中不正,因此它的居處也難以安固。“勿用”告誡六三,既然進退皆有險難,寧可在可以停止的地方暫時休息。如此雖然不能出險,但也不至于陷入坎窞之中。否則,動則愈入于坎窞,進退皆有危險,將有很大的兇咎。
例解 乘坐電梯時,碰上停電,千萬不要慌張,也不可擅自打開電梯的門,否則可能發生更大的危險。這時應當先鎮靜下來,耐心等待,設法求援,如此雖然不能立刻脫離險境,但也不至“入于坎窞”,這正是“險且枕”的道理。
六四 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樽”是古代木制盛酒的器具。“簋”(guǐ)是古代祭祀時,用來盛裝黍稷等谷類食品的圓形食器。“貳”指成副、成套的器物。“缶”是瓦質的敲擊樂器。“牖”是墻壁上所開的窗戶,是房屋得到亮光的地方。六四以柔爻居陰位,當位得正,上承九五至尊。值天下險難之際,九五剛中之君與六四近君大臣能剛柔并濟,上下合志以掙脫出險難。“樽酒,簋貳,用缶”指六四準備水酒一樽、食品兩簋,及敲擊瓦缶所發出的樂聲等至為菲薄而儉約的祭品,比喻六四大臣以至誠的心與九五君王相交往。“納約自牖”意謂自開通明亮的地方接納這些至為儉約的物品。因為人臣若想以正道善言規勸君王,必須從君王心中開通明亮的地方著手,才能打動君王的心。人心有蔽塞之處,也有開通之處;蔽塞之處是暗處,開通之處則是明處。人臣應當就君心的明處而進言勸告,才容易被采納。自古以來,人臣之所以能成功地勸諫君王,沒有不是從君心的明處著手。直率而不加文飾的諫言,大多引起君王的不悅而遭拒斥;溫柔敦厚而又適時的勸諫,則多半能為君王所采行。“納約自牖”,有如睽卦九二的“遇主于巷”,都處于艱難之時,君臣無法以正道相見;開始時雖然不順,但是最后卻能“無咎”。
例解 春秋時代的晉靈公曾想征調全國男丁,建筑高臺,以供飲食宴樂之用。為了杜絕臣下的進諫,靈公下令凡進諫的人皆處死。大臣荀息為了阻止靈公興筑高臺的行動,假借表演雜技之名,行勸諫之實。荀息在靈公面前將雞蛋一個個疊起來;眼看它搖搖欲墜,靈公心驚肉跳,直呼危險;荀息則借此暗示,靈公的奢侈浪費已經導致國家的危機。荀息以“納約自牖”的方式規勸靈公,終于使得靈公恍然大悟,下令取消建高臺的計劃。
九五 坎不盈。祗既平。無咎。
“祗”為恰好、剛好。“坎不盈”指水性流動而不盈滿。九五以剛爻居陽位,得上卦中位,陽剛有濟險之才,得中則不盈滿;比喻坎水流到下游以后,即將匯入江海,流水剛好平緩,又沒有盈溢氾濫的禍患;雖然處于坎險之中,卻不會遭遇危險,險失其險,所以“無咎”。
例解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多年,雖然遭遇重重艱難險阻,但皆能死里逃生。后來,晉國國內情勢混亂,在秦穆公的幫助下,他返回晉國,即位為晉文公,建立霸業。重耳能持守陽剛中正之德,因此“坎不盈”而“祗既平”,終于脫離險境。
上六 系用徽偺。寘于叢棘。三歲不得。兇。
“系”是牽系縛綁。“徽”是繩索的名稱。由三股線絞扭而成的繩索稱“徽”,兩股則稱“偺(mò)”。“寘”為囚禁。上六以柔爻居陰位,處坎險的終極之地,原本可以出險。但是,上六柔爻與九五剛爻成逆比,反而設下險難阻止九五出險。上六如此違背正道,必須用徽偺縛綁它,并把它囚禁在叢生的荊棘之中,以至于三年之久,使它不得脫離。上六得兇實為理所當然。
例解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權臣趙高(?—前207)本想擁立子嬰為帝,以遂行獨攬朝政的野心,卻沒料到子嬰先下手為強,設下陷阱,將趙高除滅。趙高身為人臣,不但未能輔助皇帝度過難關,反而只為自己的利益打算,如此妄為得兇,當然招致“系用徽偺,寘于叢棘”的后果。
上一篇:白話《易經·坎下兌上》原文釋義
下一篇:白話《易經·坎下坤上》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