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保國戰沙場
袁崇煥是明末著名的愛國將領。明萬歷年間,女真領袖努爾哈赤建立了后金。后金建立后,努爾哈赤便以“七大恨”誓師告天,興兵反明。
后金軍隊剽悍善戰,僅用幾年時間,就毀撫順,拔清河堡,在薩爾滸山大敗明西路軍,使8萬明軍全軍覆沒。后金軍乘勝步步逼近,占沈陽,陷遼陽,攻下遼東多處城寨。
在后金強大的攻勢面前,軍事重地廣寧的明軍守將驚慌失措,棄城逃入山海關。東北全境陷于完全失落的危急之中,明朝的安全受到極大的威脅。
消息傳到北京,朝野震恐,文武大臣議論紛紛,但都拿不出一個主意。這時,剛從福建調來兵部的袁崇煥站了出來,充滿信心地說:“只要給我兵馬和錢糧,我就可以把關外的防御責任擔當起來!”
其實,袁崇煥當時只是兵部的一名小官,對此關系國家存亡的大事,他既無責任,也可以不冒風險。但他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他想到國家的安危,想到人民生活的安定,自己作為一朝武將怎能袖手旁觀,無動于衷!
袁崇煥自愿戍邊,受到群臣稱贊,于是提拔他為僉事到山海關外監督軍事。
一到關外,袁崇煥便立刻與將士商議守備計劃,安撫無家可歸的百姓,修筑軍事要沖寧遠的城墻,以鞏固邊防。正當寧遠城墻告成的時候,袁崇煥的父親去世了。按當時的制度,官員喪父要卸任回家守孝三年。
但此時袁崇煥早已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東北的邊防上,他怎能為了家事而放棄國事呢?袁崇煥眼含熱淚,朝南三拜,表示對父親的悼念之情。
1626年,努爾哈赤率13萬大軍,西渡遼河,兵臨寧遠城下。這時寧遠城中,只有1萬多兵馬。面對如此懸殊的敵我力量,人心惶惶。為鼓舞斗志,袁崇煥集合全城將士,當眾刺破手指寫下血書,誓與寧遠城共存亡。
戰斗打響了,后金軍頂著盾牌,冒著明軍的弓箭和石頭,蜂擁而上,企圖掘開城墻攻進城去。袁崇煥沉著應戰,用西洋大炮對準敵兵密集的地方頻頻開火。
炮聲一響烈焰騰空,后金軍血肉橫飛,成片成片地倒下。戰斗進行了兩天,后金軍發動了無數次進攻,但在袁崇煥的指揮下,寧遠城巋然不動,而后金軍卻死傷無數,四員將領陣亡,努爾哈赤本人也負了傷。
大勢既去,后金兵紛紛逃竄,袁崇煥乘勝追擊30里,殲滅后金官兵1萬多人。寧遠大捷使后金軍膽戰心寒,身經百戰的努爾哈赤,也嘆息道:“我從25歲帶兵作戰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誰想到這個寧遠城卻打不下來。”
努爾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極又率兵攻打錦州和興城,但都被袁崇煥的部隊所擊敗。于是后金軍改變戰略,1629年,皇太極率軍幾十萬,繞過袁崇煥的防區,突破長城,攻入關內,進逼北京。
袁崇煥得到警報,立即揮師入關,在北京城下,與后金軍展開了激戰。袁崇煥身披鎧甲,親自上陣督戰殺敵。在他的帶領下,明軍士氣高漲。將士奮勇殺敵,從中午血戰到晚上,終于打退了后金軍,皇太極感嘆地對部下說:“我打了15年的仗,從來沒遇到過這樣厲害的對手。”
袁崇煥戍邊橫戈沙場,為保國安民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為官清廉,剛直不阿,深受廣大將士和百姓的愛戴,這也遭到了朝中奸黨的迫害打擊。形勢一有好轉,朝中奸黨便以“謀叛欺君”的罪名將其殺害了。
袁崇煥的一生,不為名,不為利,不為權,唯有保家衛國,正如他寫的《邊中送別》一詩所言:
五載離家別路悠,送君寒浸寶刀頭。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問去留?
杖策必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
故園親侶如相問,愧我邊塵尚未收。
上一篇:虞允文奮勇抗金
下一篇:趙武靈王穿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