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4軍主力轉戰贛南閩西(198年底~190年6月)
1928年底至1930年6月,紅軍第4軍轉戰贛南閩西,開辟革命根據地的作戰。
1928年底,湘贛兩省國民黨軍策劃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會剿”,集中6個旅約3萬人的兵力,分五路進攻。面對嚴重的敵情和給養困難,紅4軍軍委和紅5軍軍委,決定彭德懷、滕代遠指揮紅5軍主力和紅4軍第32團留守井岡山;毛澤東、朱德、陳毅率紅4軍主力向贛南出擊,相互配合,打破“會剿”。1929年1月14日,紅4軍離開井岡山,經大汾、營前、崇義向贛南挺進。2月10日,在瑞金以北的大柏地伏擊尾追的江西國民黨軍第15旅,殲敵近兩個團。戰后揮師北上,經寧都到達東固。此時,由于井岡山主要陣地失守,紅4軍主力便于2月25日離開東固,轉向贛閩邊界地區游擊。3月11日進入閩西,乘勝攻克長汀城。4月1日,紅4軍主力回師贛南,在瑞金與從井岡山突圍而來的紅5軍會合。5月中旬,紅4軍從瑞金出發,再度入閩,于5月23日、6月3日和6月19日三次占領龍巖城,全殲福建省防軍第1混成旅2,000余人。7月,贛閩粵三省國民黨軍隊聯合對閩西革命根據地進行“會剿”。紅4軍先后在溪南、漳平殲國民黨軍近1個團又1個營。9月21日,攻占上杭,殲國民黨軍2,000余人。10月中旬,紅4軍三個縱隊由上杭、武平出發,向廣東東江地區出擊,25日占領梅縣(今廣東梅州)。國民黨軍以優勢兵力反撲,紅4軍遂撤回贛南地區。1930年1月,閩贛粵三省國民黨軍糾集14個團的兵力,對閩西蘇區再次進行“會剿”。為避實就虛,紅4軍由朱德、毛澤東分別率領,經連城、寧化等地進占廣昌、東韶、樂安、永豐等城。2月,蔣介石從湖北調唐云山獨立第15旅,分兵三路由吉水向紅4軍進攻。24日,紅4軍在紅6軍一部配合下,于水南殲敵左路兩個營大部。25日,又于值夏和富灘擊潰敵右路和中路軍兩個營。獨立第15旅大部被殲。3月10日,紅4軍轉兵南下,16日攻贛縣(今江西贛州)。爾后,紅4軍分兵于雩都(今江西于都)、南康、信豐、安遠、尋鄔(今江西尋烏)等地,殲國民黨正規軍與靖衛團1,000余人。6月初,紅4軍主力進入閩西,占領武平和長汀城。這時,由贛西南地方武裝發展而成的紅6軍和由閩西地方武裝發展而成的紅12軍也進抵長汀。根據中央指示,紅4軍、紅6軍(后改稱紅3軍)和紅12軍組成紅軍第1軍團(開始稱第1路軍),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總政治委員,同時成立了中共紅1軍團前委,毛澤東任書記。全軍團共2萬余人。
上一篇:《湖口之戰(1855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紅一方面軍一渡赤水河(195年1月19日~月9日)》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