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領軍北伐(19年5~6月)
1922年5至6月,孫中山領導的部隊從桂林移師廣東后,對江西地區北洋軍閥部隊進行的作戰。
1921年10月5日,孫中山于廣州提請“非常國會”通過“北伐方案”。16日,孫中山到達桂林,將參加北伐的部隊編為第1、第2、第3軍,準備假道湖南實施北伐。后因各方矛盾日趨激烈,為避免內部分裂,遂于1922年3月令北伐軍各部回師廣東。5月6日,在曲江(今廣東韶關)設立大本營,令各部于仁化、南雄、翁源一線,分三路北伐。5月下旬,北伐軍先后攻占江西的崇義、大庾(今江西大余)、新城、南康、虔南(今江西全南)、龍南、信豐等地,隨即圍攻贛縣(今江西贛州)。同時,派軍攻占定南、安遠、尋鄔(今江西尋烏)、會昌、雩都(今江西于都)、興國。6月5日,攻占贛縣。整個贛南地區被北伐軍占領,北洋軍向北潰退,并在吉安、新淦(今江西新干)、清江等地構筑三道防線,企圖阻止北伐軍前進。6月15日,北伐軍決定乘勝直趨南昌。6月19日,北伐軍攻占萬安、泰和,距吉安僅數十千米。是時,粵西軍閥陳炯明部在廣州發動反革命叛變,炮擊孫中山總統府。孫中山被迫出走,并電令北伐軍迅速“回師靖難”。26日,北伐軍開始回撤。孫中山的北伐宣告結束。
上一篇:《唐與大食國怛羅斯之戰(751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宋江起義(1119~111年)》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