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湘南之旅·蘇仙嶺·蘇仙嶺上說蘇仙
蘇仙嶺在彬州東北郊2.5公里處,原名牛脾山、馬嶺山、白馬山,后因蘇耽成仙的傳說而易名。山上許多古跡都與蘇仙有關。
相傳,漢文帝時,郴州城東門外鴨子塘潘姓姑娘因吞食水上飄來的仙萍(一說紅絲線)而有孕。遠近人們皆恥笑她傷風敗俗,爹娘也將她趕出家門。姑娘便跑到山上一個石洞里躲了起來,不久,生下一個男孩。在凄風苦雨中,她抱子痛哭,感動了山神。山神派來仙鶴給嬰兒遮擋風寒,又派白鹿來給嬰兒哺乳。就這樣,嬰兒長成英俊少年,自己取名叫蘇耽,每天替人家放牛砍柴,供養母親。一天,蘇耽正在山上放牛,忽來一鶴發童顏老者,收他為徒弟,向他傳授仙術。從此,蘇耽精通醫術,給鄉里人治病。后修行得道,騎鶴登仙而去。蘇耽在飛升前留下小匣贍養母親,并囑其母在來年瘟疫流行時,用井水和桔葉給村民治病。人們念其功德,乃于山頂建蘇仙觀以祀之。據載,觀建于唐,清代重修。1938年張學良將軍曾被軟禁于此,悲憤感慨之中,有“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之句留于壁上。今蘇仙觀內辟有“屈將室”紀念之。
傳說蘇耽飛升之后,因思念住在山南的母親,山上松樹皆為之將枝葉伸向西南。人稱“蘇嶺云松”,又稱“望母松”。此松分列在白鹿洞至蘇仙觀一千七百六十級臺階兩側。蘇耽還曾化成白鶴歸來,停于蘇母故宅屋頂。有頑童用彈弓射擊,白鶴乃以爪劃字賦詩《蘇耽歌》:“鄉原一別,重來事非。甲子不記,陵谷遷移。白骨蔽野,青山舊時。翹足高屋,下見群兒。我是蘇仙,彈我何為?翻身云外,卻返吾居。”此詩后被收入《古詩源》。王維、李白、杜甫等對此都有題詠。道家還將蘇仙嶺稱為“天下第十八福地。”
上一篇:浩浩燕趙歌·保定之旅·雪浪齋·蘇東坡與雪浪石
下一篇:浩浩燕趙歌·天津之旅·大沽口炮臺·英烈黃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