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韻·黔東南之旅·諸葛洞·諸葛滴鼓退追兵
潕陽河諸葛峽的得名與諸葛亮的傳說有關。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南征孟獲,曾駐兵潕水,留下很多遺跡。上游有一河段叫“高碑湖”,旁邊有一苗寨叫“高碑寨”,據(jù)說當年諸葛亮曾派一員大將運糧草,不幸在此以身殉職。士兵和當?shù)赝林o他立了一塊很高的石碑,河段、村寨也易名“高碑湖”、“高碑寨”,湖的上游便是諸葛峽。諸葛峽因有諸葛洞而得名。諸葛洞古名甕蓬洞,是河段中一陡峭的隘口,兩岸雙崖夾峙,河中石礁雜陳,潕水至此,形成三級險灘。《鎮(zhèn)遠府志》引明代郭子章《新河記》說,此洞“巨石嵯峨,橫踞江心,余磧磊磊,鱗次戟列。水流至此,驚波轉騰,望沫飛奔,即芥為之舟,頃刻而膠。……而偏(橋)人亦自謠曰:‘若令三洞(三級險灘)開,除非諸葛來’”。相傳諸葛亮南征時,真的在此處開鑿過河道,并用計嚇退追兵。
當年諸葛亮率軍進入潕水后,駐扎在夜郎國牂柯郡偏橋(今施秉)甕蓬古洞一帶。因為河中有塊巨石擋住戰(zhàn)船前行水路,諸葛亮傳令三軍安營扎寨,建“將房”、“馬廄”,再組織人力開鑿甕蓬洞,打通河道,以實現(xiàn)“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的策略。牂柯郡丞朱褒深恐諸葛亮打通甕蓬洞,使牂柯失去倚仗的天險,便經(jīng)常派出小股部隊前去騷擾。他們遇兵迎擊就作鳥獸散,等兵一退又出來破壞。因此開鑿工程進展很慢。日子一長,諸葛亮也開始焦急了:進難進,退又怕敵兵追擊。一天,他信步來到潕水北邊。這里雙峰對峙,一山伸出,一線泉水從山上滴入水中。諸葛亮正看著,忽然一騎來報:益州雍闿殺了太守正昂,起兵反蜀,請丞相星夜趕回。諸葛亮一驚,正考慮如何撤軍,忽見報信者因下馬太急,竟將腰間銅牌掉進水里,泉水正好滴在上面,發(fā)出“咚咚”的聲音。諸葛亮心里一動,下令三軍星夜起程回蜀,然后叫人拿一面銅鼓放在泉下水中。朱褒得到消息,急忙率兵追趕,誰知一進灣里,水滴銅鼓的聲音經(jīng)過山谷回傳,如同千鼓齊鳴,嚇得朱褒兵馬掉頭就跑,一直跑了120里才停下。事過三天,朱褒派人探聽,才知中了諸葛亮“滴鼓退兵”之計。后來,人們就把甕蓬洞改為諸葛洞,又在當年諸葛亮“將房”處修了武侯祠,還把滴鼓退兵的地方取名“銅鼓灣”。
上一篇:眷眷中州情·鄭州之旅·杜甫故鄉(xiāng)·詩圣七歲詠鳳凰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福州之旅·嚴復墓·赫胥黎的中國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