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觀物,洞明事理》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和洽字陽士,汝南郡西平(今河南舞陽縣東南)人。曾被舉薦為孝廉,大將軍征召他去當官,他不到任就職。袁紹在冀州時,派使者迎接汝南郡的士大夫。和洽偏偏認為“冀州土地平坦,人民強悍,對英雄豪杰有利,是四方爭戰之地。袁本初借助這些,即使能強大起來,但是英雄豪杰正在興起,能否保全冀州還不一定。荊州的劉表沒有別的遠大志向,愛護人民,喜愛有才之士,那里地勢險惡而有阻礙,山平民弱,容易依靠。”于是和洽與親戚故交一起到南方隨從劉表,劉表以上賓之禮待他。和洽說:“我之所以不跟隨袁本初,是為了躲避爭戰之地。劉表這樣不明時勢的主子,不能過于接近,久了就會面臨危險,一定會有說壞話的邪惡小人從中挑撥離間。”于是又南遷到武陵郡。
曹操平定荊州后,和洽被征召為丞相府掾屬。當時毛玠、崔琰都憑忠直清廉治事,他們選用人才首先重視節儉的品德辦事。和洽進言說:“治理天下最寶貴的,在于根據職位選拔人才,不能夠拿節儉這一個標準要求所有的人。節儉樸素過了頭,自己拿來要求自己還可以,如果拿這一個品德去規范一切事物,失誤恐怕很多。當今朝廷上有這樣的議論,官員中有穿新衣、乘好車的人,就說他們不清廉;大官們到治所來,不修飾容貌,衣服皮袍破舊的人,就認為他們廉潔。以致于現在士大夫們故意弄臟衣服,隱藏起表明他們等級的車子、衣服;朝廷和丞相府的大官們,有的人自己提著酒食到官署來。建立教化的標準和觀察社會風氣,貴在恰到好處,這樣才可以延續下去。現在推崇一個死板的難為人人接受的行為用以要求不同的人,勉強推行下去,一定會出現弊端。古代最重要的教化,是努力做到通達人情就行了。凡是過激而離奇的辦法,使巧偽滋生,真假難分。
上一篇:《敗政傷俗:晉武帝詔選六宮》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達治識要,察及玄遠》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