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齊魯月·膠東之旅·長島·仙山瓊閣
長島處渤海海峽,由三十二座島嶼組成,其南銜蓬萊,北鄰旅順,西望京津,東擁黃海。從出土文物考證,舊石器晚期此地即有人類活動。據載,長島在夏以前屬萊嵎夷地,商代屬萊侯國地。秦時始設郡縣,屬齊郡,漢屬東萊郡。唐貞觀八年屬黃縣蓬萊鎮。神龍三年始屬登州蓬萊縣。宋、元、明、清因襲舊制。
長島勝境天下聞名。自古即有“蓬萊、瀛州、方丈”海上三神山之稱。十里珠玉月牙灣,靜若處子廟島塘,王后宮莊嚴神秘,萬鳥島白羽蔽天。山水有景致,礁石藏情趣,寶塔礁、羅漢礁、彌陀礁、九門洞等早在《蓬萊縣志》等史料中即有記載。
月牙灣,又名半月灣,位于北長山島北。懷抱碧波,背依沃田,尖挑翠嶺,腹映藍天,恰似新月一鉤。海灘之上,卵石雜陳,如珠似玉。在月牙灣西的危巖絕壁之上,有一飛檐翹首小亭陡掛,此即為觀瀾亭。登此亭,觀長壩一痕,百舸爭游,鷗鳥翻飛。民間傳說,很久以前的月牙灣并沒有沙灘這五色的卵石。一個姓林的小伙子和龍王的三女兒青龍公主相愛并結了婚,后來龍王從中作梗搶走了公主。在公主的苦苦哀求之下,為了安慰喪失妻子的小伙子,龍王選了一名美貌的宮內侍女送給小伙子,并命蝦兵蟹將隔三差五送財寶給他們倆買糧扯衣度日子。從此以后,那侍女也像青龍公主一樣待小伙子,二人生兒育女,生活得很美滿。據說,現北長山島的人都是他們的后代,那月牙灣海灘上的各色各樣的卵石,也就是青龍公主贈送給他倆和后代們的金銀粒兒、珍珠豆子。
《寰宇通志》載:“長山島在城北(指蓬萊)四十里海中。分南北二山,相距五里。中通一路,廣二十余丈,皆珠磯石,名玉石街”。玉石街原為一條卵石灘,由于地殼的變化與潮汐的作用而形成。后在玉石街原來的石基上由人工修筑一寬8米、長1.65公里大壩。大壩東南岸有一石,名曰“望夫礁”。遠望去,頗似一懷抱嬰兒的漁婦眺望遠方。據傳,一位新婚喪夫的女子日夜盼望親人的歸來,每天抱著不滿周歲的孩子到海邊去哭泣,最后終于化成這座不動的石像。此即為“長島十景”之一的“御道眺夫”。
廟島塘,坐落于廟島群島南部。塘東為南長山島和北長山島,北為擋浪、螳螂、褡褳等島,西面為大小黑山島。廟島塘自古為天然良港,塘中臥鳳凰廟島,廟島北為太陽島,二島形成丹鳳朝陽之格局。龍繞紅日、虎吞金烏之勢使廟島塘以御風抗浪之功飲譽四海。據說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和海神娘娘曾在此爭奪安居之所,后來海神娘娘以巧制勝,呂洞賓只得離島而去。時過千百年,現廟島鳳凰山上還有一不長樹木的圓圈地,據說此即為當年呂洞賓的道冠印;在印中還曾有一眼甘洌清泉,這是海神娘娘的金釵扎出來的。每當晨光四現,廟島塘內波光漣滟,水鳥歡歌覓食;黃昏日暮,塘上漁舟唱晚,汽笛隱蕩。
龍爪山位于大黑山島北,由五個絕壁聯結而成。據說此山為巨龍爪劈而就,山上四埡溝深縱,五頂奇山并立。龍爪山下有九個海蝕洞,傳為八仙故居。廟島群島最北的水道為隍城水道,舊稱隍城門。門東西走向,南、北隍城二島壁立左右。門東有巨礁,赤巖金壁,宛若披袈老僧面西而坐。門西一礁,顏色赭青,狀若香爐,爐上又斜立一壁石崖,恰似半柱殘香。二礁東西對立,遠望去,恰似一老僧虔心敬香,祈祝海神保佑過路船人平安。這羅漢敬香之景,相傳是一老僧為救遇險漁民而功力用盡,坐化而成。此后,每遇險風惡浪,過海的漁民便向羅漢礁禱念,即刻便能潮息浪止。又傳,每當深夜,迷途的漁船在極遠的地方便能看見香爐礁,那礁石之上又總燃著一星不滅的火光。
上一篇:悠悠吳越曲·浙東浙南之旅·仙都山·仙人薈萃之都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南溪山·仙巖龍泉話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