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章趣談·陳洪綬
《陳洪綬》:陳洪綬 明萬歷二十六年—清順治九年(1598-1652),字章侯,號老蓮,甲申(1644)后自稱老遲、悔遲、云門僧、九品蓮臺主者,浙江諸暨人。書法遒逸,善山水,尤工人物,與崔子忠齊名,號“南陳北崔”。所畫人物,軀干偉岸,衣紋清圓,細勁,兼有李公麟、趙孟之妙。設色學吳道子法,其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蓋300年無此筆墨也。間作花鳥、草蟲,無不精妙。唯山水另出機杼。著有《寶綸堂集》。
《陳洪綬》:主要閑章:悔遲氏 酒俠 云門僧悔
悔遲氏
幾次科考落榜后,陳洪綬約于崇禎二十年底來到北京,想通過進國子監學習而打開仕進之路。國子監是封建王朝的最高學府,其成績優異者,可進身為大儒名臣,國子監的學生歷來以關心國事富于正義感而著稱。但明末的國子監,在政府的高壓下,太學生更多的是身謀而不及國了。如崇禎十一年七月,黃道周在平臺痛斥侫臣,直言犯帝怒,降六級調江西按察司照磨。后因江西提舉解學龍上表推重黃道周,再次觸犯崇禎,將兩人提京,廷杖八十,下刑部獄(黃道周為抗清名臣,為人剛正不阿)。國子監學生竟未有一人能仗義直言。反而遠在彰浦的諸生涂仲吉,卻不遠千里來京為黃道周伸冤。結果,涂仲吉被拷問得十指幾斷,仍不氣餒。這件事對陳洪綬觸動很大,使他看清了朝庭的腐敗,他給其師劉宗周的信中說:“獨涂仲吉一人上書白石齋先生冤,空谷足音矣。”“三百年間乃僅得一涂仲吉,吾師乎,涂仲吉故足悔矣!”他為涂仲吉而懊悔,也懊悔自己不該來京。為此,他取了“悔遲”的別號。
陳洪綬像
酒俠
陳洪綬雖嗜酒,但他嗜酒不是為了消愁,而是以此來性行駭俗,反抗現實社會。明亡后嗜酒更甚,以此來發泄胸中的隱痛。正如孟遠在《陳洪綬傳》中所說:“一時高其行又多其才,莫不爭相結納,愿與締交。而望景逐響者,則只重其書畫,戶外求之者日滿,綬亦未嘗不應。藝日精而名日盛,而意滋不悅,傷家室之飄搖,憤國步之艱危,心中憂悄,往往托之于酒,頹然自放。或至使氣罵坐者,人或繩以禮法,而不知其意有在也。”取“酒俠”作為閑章,很明顯他的嗜酒,并借酒氣罵坐,是胸中的俠意得不到奮發所致。酒在不斷助長這種俠氣,直到他去世。
云門僧悔
從清兵入關起,陳洪綬就一直在“死”與“不死”的矛盾中徘徊,他曾想到投水自盡,因為他的師友如劉宗周、祁彪佳、祝淵等都殉國了。由于某種原因,他沒有自殺,1646年,陳洪綬不幸被俘,在殘暴的敵人面前他沒有屈服。毛奇齡《陳老蓮別傳》說:“王師下浙東,大將軍撫軍固山額真從圍城中搜得蓮,大喜。急令畫,不畫。刃迫之,不畫。以酒與婦人誘之,畫。久之,請匯所為畫署名,且有粉本渲染。已大飲。夜抱畫寢,及伺之,遁矣。”之后,避難于紹興鄉下云門、薄塢一帶深山幽谷里,自鷲峰至云門寺落發出家。自此,別號僧悔、云門僧悔等。
悔遲氏
酒俠
云門僧悔
上一篇:收藏趣談·陳介祺
下一篇:收藏趣談·陳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