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為進,蓄機待時》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曹操少年新進,血氣方剛,本欲大有作為于仕途。在任議郎期間上書陳述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均為正直之人,他們要翦滅宦官,整頓朝綱,卻反被宦官陷害。曹操認為目前奸佞當道,善人壅塞,亟須改革。可是靈帝根本不采納曹操之言。
后來朝廷下詔三府,責令三公,將縣中那些沒有政治才干,而老百姓作歌謠加以譏刺的昏庸無能之人一律上奏,由朝廷予以罷免。可是三公假公濟私,賄賂并行,不舉奏那些官聲極差、民憤很大的強暴之官,卻罷免、陷害那些守道的弱小之職。為此,曹操十分憤慨,上書揭發。結果,朝廷對三公從輕批評,不了了之。此后,政教日亂,吏治腐敗,豪強猖獗,積重難返,不可救藥。曹操回天無力,只有沉默以對。
光和 (公元178~183年)末年,黃巾軍起事。朝廷任命曹操為騎都尉,征討潁川的黃巾軍。后來升任濟南國相。濟南國轄有十幾個縣,縣中長官大多巴結依附權貴外戚,貪污受賄,名聲狼藉,于是曹操上奏朝廷,罷免八九個人,禁閉濫設的寺廟,犯法作亂的人逃跑他鄉,郡內秩序平靜。
過了很久,被召回任命為東郡太守,但曹操不去任職。
當時朝廷權臣專制,外戚橫行,而曹操經常予以對抗,他恐怕長此以往會帶來殺身滅族之禍,于是以患病為由,告歸故鄉。曹操在老家城外建筑房屋,春夏研讀史書經籍,秋冬外出打獵,蓄機待時,以退為進。
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陽人許攸、沛國人周旌等聯絡豪杰,策劃廢除靈帝,另立合肥侯,他們把這件事告訴曹操。
曹操認為,廢立帝王為天下最不祥之事,在這個問題上,古人權衡成敗,計較輕重,謹慎從事而做得好的,要數商代的伊尹和漢代的霍光。具體而言,伊尹心懷至忠,據宰相之勢,處群臣之上,權力極大,所以計從事立。而霍光受托國之任,借宗臣之位,內靠皇太后秉政的威重,外依群臣同欲之勢,而昌邑王即位時間不長,沒有貴寵可恃,朝廷中缺少直臣橫議,重大決策出自少數人之手,對外則保密無聞,所以計策的執行如轉動圓環那樣順利,事情的成功如風摧朽木一樣容易。曹操指出,如今各位只是看到過去容易之處,未見今日艱難之地。此外,還可以作這樣的討論,各位結黨連眾,能比得上當時反漢的七國之大?合肥侯之貴,比得上劉濞等人嗎?吳、楚七國之亂迅速被撲滅,各位力量遠不如七國,卻舉大事,指望成功,不也是十分危險嗎?
曹操拒絕參與此事,王芬等人的陰謀也終于失敗。
上一篇:《以退為進,攻其無備》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以逸待勞:曹操孫權兩軍對峙》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