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 劉備代任徐州牧》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徐州牧陶謙病勢危重,他對別駕東海人糜竺說:“除非劉備,別人都不能保護本州的安全。”陶謙去世后,糜竺率領徐州官民迎接劉備,劉備不敢擔當此任,說:“袁術近在壽春,你們可以把徐州交給他。”典農校尉、下邳人陳登說:“袁術驕奢橫暴,不是能治理亂世的君主。如今,我們打算為您集結起十萬步、騎大軍,上可以輔佐君王,拯救百姓,下可以割據一方,保守疆土。如果您不答應我的請求,我們也不敢聽從您的建議。”北海國相孔融說:“袁術豈是憂國忘家的人! 不過是依仗祖上遺留下的威望,根本不足介意。今天的事情,是百姓選擇賢能。這種上天賜予的機會,如果拒絕,后悔就來不及了。”于是劉備接受他們的請求,兼任徐州牧。
劉備得徐州,表面上可謂輕而易舉,但實際上真正起作用的,作為一個韜略家,還是其自身所具備,或者說所塑造的形象。這里,劉備與袁術是一個對立面,袁術驕奢橫暴,根本沒有憂國忘家的品性,而劉備卻被認為是可以匡主濟民的賢能之才,這種個人道德、品性、立場、觀念上的優勢,是一個潛在的、無形的、也是巨大的資本。不重視這些,光注重策略,人終不愿一歸。
作為劉備,有個抉擇問題。對于如何抉擇,孔融提出了一個韜略原則,就是:選賢任能,眾望所歸;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只要被大眾擁護,就能成功。形勢發展了,機會來了,一旦不認識清楚,不采取行動,后悔就不及了。
上一篇:《以德報怨:雍闿反蜀歸吳》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以才為本:魏詔郡國舉賢》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