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談·毛澤東
《毛澤東》: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人。中國革命的偉大領袖和導師。1920年組織湖南共產(chǎn)主義小組,1921年7月代表湖南共產(chǎn)主義小組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3年出席中共三大,當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兼任中央組織部部長和中央秘書,參加中共中央領導工作。1924年參加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活動,曾在國民黨一大和二大上當選為候補執(zhí)行委員,并一度代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任《政治周報》總編輯。八七會議后,以中共中央特派員身份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1931年任中共蘇區(qū)中央局代理書記,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和中央工農(nóng)民主政府主席。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又與周恩來、王稼祥組成三人軍事領導小組。1936年任中央軍委主席。1943年3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書記處主席。建國后,歷任全國政協(xié)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有著作《毛澤東選集》等。
“毛澤東印”
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和書法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他在藏書、文件、信函、題詞、手稿上,留下了諸多印章,這其中包括姓氏印、姓名印、字號印、藏書印等。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毛澤東生前使用過10多種不同印章。由于它們多系名家所刻,總體上呈現(xiàn)出風格多樣、各具特色、異彩紛呈的特點,不僅彌足珍貴,而且讓人不勝玩味。
這是毛澤東最早使用于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姓名印。1929年2月13日,紅四軍開到贛南寧都縣,當天下午,紅四軍政治部將一份由軍長朱德、黨代表毛澤東聯(lián)合簽署的籌款公函送交寧都招待處,在毛澤東簽名下面鈐有朱文“毛澤東印”,便是這方印。同年4月10日,毛澤東與朱德共同簽發(fā)了給長汀縣赤衛(wèi)隊的命令,在政治主任毛澤東的簽名下,蓋有同樣一方朱文“毛澤東印”。1936年7月15日,毛澤東在為汪鋒、周小舟等同志出具的赴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進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介紹信上,又蓋有這方朱文“毛澤東印”。1937年11月,由上海復旦大學文摘社編、黎明書局經(jīng)售的《毛澤東自傳》(毛澤東口述,斯諾記錄,汪衡翻譯,潘漢年題),其書名頁背面,印有毛澤東手跡:“保衛(wèi)平津,保衛(wèi)華北,保衛(wèi)全國,同日本帝國主義堅決打到底,這是今日對日作戰(zhàn)的總方針。各方面的動員努力,這是達到此總方針的方法。一切動搖游移和消極不努力都是要不得的。毛澤東。一九三七,七月十三日。”署名下方蓋的也是這方朱文“毛澤東印”,篆體印章。
此印承襲秦漢遺韻,簡樸端莊,古意盎然。然而,刻印者是誰,因缺乏原始史料,還需進一步考證。
“毛澤東印”
1936年2月,毛澤東率領紅軍抗日先鋒隊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渡過黃河,東征華北前線對日作戰(zhàn),途經(jīng)陜北清澗縣袁家溝一帶適逢大雪,于是寫下了氣勢磅礴、雄壯豪放的《沁園春·雪》。當時,毛澤東手書該詞后,曾于落款處鈐有一方白文“毛澤東印”,便是這方印章。然而印出自誰人之手,目前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毛澤東酷愛讀書,一生以書為伴,并且喜愛使用藏書章。但他早年的藏書上很少有藏書印,如韶山毛澤東紀念館內藏有毛澤東在湖南一師讀過的《曾文正公家書》(清光緒己卯傳忠書局刊印木刻本),每冊封面右下方都有毛澤東用毛筆手書“詠芝珍藏”四字。毛澤東的藏書印最早出現(xiàn)于何時,目前還無法確定,而現(xiàn)在所能知道的是,毛澤東曾用過他仿簽名草體“毛澤東”三字藍色印章,例如他所藏的兩套郭大力、王亞南合譯《資本論》(讀書生活出版社1938年版)的封面上就鈐有這種印章。而毛澤東在延安時期贈送給新開辦的氣象訓練班一本《自然地理》上,卻鈐著一方“毛澤東藏書”印。
“毛澤東印”“潤之”印
這兩方印章是柳亞子贈送的。1945年8—10月,毛澤東赴重慶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期間,柳亞子寫七律《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guī)r呈毛澤東》后,又向他索詩。毛澤東便將《沁園春·雪》抄錄給柳亞子,可是上面沒有鈐印。于是,柳亞子特意請篆刻家、“十萬印樓主”曹立庵精選了兩塊壽山石料,刻了一方白文“毛澤東印”,一方朱文“潤之”印。兩印布局自然和諧,端莊古樸,線條渾厚靈動,樸拙大氣。印刻好后,柳亞子先將兩方新印鈐在毛澤東抄送他的《沁園春·雪》上,然后奉贈毛澤東。1946年1月28日,毛澤東寄函柳亞子,表示收到了印章:“很久以前接讀大示,一病數(shù)月,未能奉復,甚以為歉……印章二方,先生的和詞及孫女士的和詞,均拜受了。”
毛澤東和柳亞子在一起
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雪》,上鈐“毛澤東印”、“潤之”印
“毛澤東印”“潤之”印
這對印章為程潛所贈。1 9 4 8年,享有“篆刻王”之譽的謝梅奴應程潛之請,從家藏的印石珍品中選出兩塊上乘的壽山石料,為毛澤東刻了兩方印章,一方為白文“毛澤東印”,一方為朱文“潤之”。前者以回文排列布式,筆畫間架適當,松而不散,緊而不板,深得漢鑄官印真諦;后者細文粗邊,字體秀麗,筆勢圓潤,獨具周秦私璽神韻。1951年,程潛通過湖南省人民政府把這兩方印章贈送給了毛澤東。毛澤東一度經(jīng)常使用。這兩枚印章現(xiàn)珍藏在中國革命博物館。
“潤之”印“毛澤東”印
這兩方印章出自藝術大師、毛澤東的同鄉(xiāng)齊白石老人之手。1949年,毛澤東寫信邀請齊白石參加新政協(xié)會議。齊白石欣喜之下,用一對名貴的雕有獅子滾繡球鈕的壽山石精心鐫刻了朱文“潤之”和白文“毛澤東”印各一方,在開國大典前夕,請當時任中央美術學院軍代表的著名詩人艾青轉贈給毛澤東。齊白石所刻的這兩方印章,單刀沖刻,勢如破竹,縱橫捭闔,魄力雄健;整體上大開大合,疏密有致;章法上字字留紅,充分體現(xiàn)了“膽敢獨造”的藝術追求。毛澤東深為喜愛,專門派秘書田家英約齊白石到中南海聚餐,表達謝意,并請郭沫若作陪。
“毛澤東”印
這方白文印為著名書法家鄧散木用壽山石為毛澤東所刻。此印獨出心裁,別具一格,表現(xiàn)出兩大特點:一是將“毛澤東”三字橫刻,“澤”字的三點水從左邊挪到右下端,恰好彌補了“毛”字筆畫少,與繁體筆畫多的“澤東”二字不協(xié)調的矛盾。這是毛澤東所有印章中創(chuàng)意最為大膽的一個,被人稱譽為有“畫龍點睛”之功;二是此印為龍鈕大印,頂部空琢雙龍,并刻邊款。這一印章現(xiàn)陳列于韶山毛澤東紀念館中。
“毛澤東印”“毛氏藏書”印
這兩方印為著名書畫家錢君匋所刻。白文“毛澤東印”是錢君匋在解放初期為毛澤東所刻,并通過當時的文化部長沈雁冰(茅盾)轉贈給了毛澤東。后來,毛澤東又通過上海博物館請錢君匋刻了那方朱文“毛氏藏書”印。1 9 5 4年,時在北京任中國音樂出版社副總編的錢君匋應邀赴中南海。毛澤東笑著與他握手說:“你刻的印非常好,謝謝你。”
“毛氏藏書”印
1949年,北京金石名家劉博琴受人之托,為毛澤東刻了這方朱文“毛氏藏書”印。劉博琴出身于篆刻世家,擅刻鐵線篆文,風貌穩(wěn)重,功力遒勁,平整中見精神,在京城琉璃廠有“博琴鐵筆”之譽。不過,劉博琴所刻的這方印章并沒在毛澤東藏書上留下多少印痕,僅在《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基礎理論》(河上肇著,李達等譯,昆侖書店1930年版)等部分書籍上鈐蓋。而據(jù)劉博琴自己介紹,1937年“七七事變”后,有人曾到北平取燈胡同找到他,說要刻一枚“潤之”印章送給遠方的朋友。北平解放后,他才知道“潤之”就是毛澤東。
“毛澤東印”
此印為著名畫家傅抱石所刻,但毛澤東從未用過。1959年春夏之交,傅抱石與關山月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創(chuàng)作氣勢磅礴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時,聽說毛澤東要親筆題款。傅抱石便多方征求意見,認真構思造型,充分考慮了“字、畫、印”的統(tǒng)一性,最后刻制了這枚印章,以便毛澤東在題款時鈐印。此印取用稀罕的壽山水石,印鈕為古獸,印面5厘米方,字體端莊工整,線條厚重,挺直蒼勁,頗具秦風漢韻。毛澤東對此印十分欣賞,贊曰:“不愧是當代藝術大師的力作!”但考慮到自己的其他書法作品,落款后一般不蓋章,認為“此處還是不擬破例為好”。后來,此印一直由傅抱石及其子傅二石所收藏。直到199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江蘇書法篆刻系列大展”上才首次面世。
“毛氏藏書”印
朱文“毛氏藏書”印為上海金石名家吳樸所刻,是毛澤東用得最多的一方印章。吳樸(1 9 2 2—1 9 6 6),字樸堂,號厚庵,浙江紹興人,西泠印社創(chuàng)辦人吳隱從孫,幼承家學,擅金石書畫,入秦出漢,不拘一家。此印是毛澤東在1963年委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請吳樸所刻,其線條渾厚雄壯,印文篆法簡潔質樸、工穩(wěn)謹嚴,章法平正自然,刀痕挺拔凝重,既有皖派的陰柔含蓄,又具浙派的陽剛之美,并且妥善處理了印文中“毛氏”和“藏書”四字筆畫疏密和布局的矛盾,巧拙結合,渾然大雅。吳樸刻后解釋說:“毛主席身為國家領導人,所藏之書多不勝數(shù)。書多,蓋印也多,印面就容易磨損,上下線條又必須一致。”故選定了鐵線篆。毛澤東對這方印章非常滿意,在許多藏書上都鈐有這一藏書章。
據(jù)有關資料介紹,文物專家傅大卣,金石家陳巨來、石昌明等也曾為毛澤東刻過印章。
上一篇:信札趣談·毛澤東
下一篇:楹聯(lián)趣談·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