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談·張學良
《張學良》:張學良(1901-2001),遼寧海城人。字漢卿,別號毅庵,國民黨愛國將領。奉系軍閥張作霖長子。東三省陸軍講武學堂畢業。任衛隊營營長,混成旅團長、旅長,鎮威軍第二梯隊司令,二十七師師長,東三省陸軍訓練副監,鎮威軍第三軍軍長等職。1928年張作霖被炸死后,被推為東三省保安司令。同年12月宣布東北 “易幟”,依附蔣介石南京政府,任東北邊防司令官。1930年任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后任鄂豫皖 “剿匪” 副總司令,武昌行營主任,西北 “剿匪” 副總司令等,代行總司令職權。1936年,接受中共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同年12月12日,與楊虎城一起,發動西安事變。后被蔣扣押軟禁,1937年1月4日被 “特釋” 交軍委(即蔣介石)嚴加管束。從此,無限期地遭囚禁。1946年被解往臺灣。蔣介石死后,繼續被囚禁。1995年離臺,僑居美國,病逝于檀香山。
“努力! 并迄代問候諸同志為盼” ——1936年寫給周恩來的親筆信
恩來同志:
弟此間必須準備整理,在六個月工夫。如時機迫切,那就例外了。“貴我兩方屢生誤會,必須互諒互讓而調整之”。外間情況等等,囑劉同志面達。特此敬祝
努力! 并迄代問候諸同志為盼!
弟張學良 啟
而后用李毅
這是一封絕對珍貴的信件! 特別對黨史學家和張學良生平研究者們,更是至為重要。也是我黨重要檔案資料中非常稀有的一封張學良的手書原件。
張學良像
從張學良的這封由西安通過秘密渠道專送到延安的重要信件上,完全可以看出他對周恩來和中共人士的感情。作為當時在國民黨內僅遜于蔣介石的“剿匪”副總司令張學良來說,如果他對中共沒有至深信任和傾心靠攏的意向,是決然不可能稱一個被蔣介石和南京政府公開宣稱為“共匪”的中共領導人周恩來為 “同志” 的。
據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員、張學良問題專家畢萬聞所著《張學良口述歷史解密》一書稱: 張學良早在1936年7月1日前,就正式通過劉鼎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而這封由劉鼎轉給周恩來的信,則寫于當年的7月3日。如此一來,張學良在致周恩來的信中稱對方為同志,就有了較為合理的原由。
據現有的資料證明,中共中央對張學良提出的入黨申請是極為重視的。在得到劉鼎轉達的要求次日,中共即在安塞召開了政治局會議,專題研究了他的入黨申請。會議中絕大多數政治局委員,同意將張學良作為“特殊黨員”接納。由于接收張學良加入共產黨事關重大,故而7月2日,由當時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張聞天致電共產國際,請求對此事的具體指示。張聞天的電報即有“我黨擬許其(張學良)入黨”等語。這就足以說明,中共中央當時考慮到張學良在抗日統一戰線中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大局出發作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共產國際對張學良的入黨要求并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張學良是軍閥出身,又是蔣介石的結拜弟兄,所以主張拒絕他的入黨申請。在8月15日共產國際給中共中央的復電中,明確表示在當時就匆忙發展張學良入黨是有欠考慮的。如此一來,中央在安塞會議中研究發展張學良入黨的計劃,便因共產國際的反對而未能實現。
“別來十年,時為想念” ——1946年寫給周恩來的密信
1946年春,張學良寫給周恩來一封密信,這是他寫給周的最后一封信。張學良手書的這封密信系由東北元老莫德惠奉蔣介石之命前往貴州息烽監獄探訪張學良的時候,偷偷避開戴笠的耳目捎出來的。
張學良在信中寫道: “別來十年,時為想念。兄當同感,現日寇已經驅出,實為最快心之事。爾來兄又奔走國事,再做紅娘,愿天相助,早成佳果。此良所想者也。近日友人慘死,數難聞之,為之一痛,只心吊而已。良一切尚好,余不盡一。弟良于四月十九日。”
周恩來見到此信,心潮起伏,感慨萬千。他國事繁重,日理萬機,但只要他回想起當年在延安與西安時期和這位東北軍少帥的短暫接觸,特別想起囹圄中度日如年的張學良和寫給他的信,仍然常常悵然落淚。思念之情,與日俱增。
張學良從息烽寫出的這最后一封信,正值周恩來為國共的第二次合作奔走在重慶和延安之間。接到張學良密信后,周恩來曾多次利用公開場合向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提出早日釋放張、楊的嚴正吁請。可是,讓周恩來深感難過的是,他縱然為恢復張學良的自由殫精竭慮,然而由于蔣介石心如鐵堅的囚張政策,“西安事變”已經多年,當年在延安和西安為抗日大計喋血共奮的張學良將軍,卻仍然幽居在天涯水陬,甚至與世隔絕。周恩來撫今追昔,一腔悲憤之情,無法控制。
1961年12月12日晚,周恩來總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一次有張學良和楊虎城舊部袍澤及親友出席的宴會,以紀念“西安事變”25周年。在這次宴會上,周恩來回想起當年他在延安兩次會晤張學良將軍的往事,即席發表了感人肺腑的講話。席間許多和張學良一起參加“西安事變”的東北軍舊部和中共重要人士,耳聞周恩來的講演都無不淚水潸然。特別是張學銘和張學思,對他們闊別多年的兄長張學良的懷念之情,更是難以用語言表達。席間響起一片哭聲。面對此情此景,更讓周恩來思念仍在臺灣被秘密幽禁的張學良。他用毛筆在雪白信箋上寫下16個飽含深意的字:“為國珍重,善自養心; 前途有望,后會可期。”輾轉送到身在臺灣的張學良將軍那里。
張學良致吳北江信
上一篇:楹聯趣談·張大千
下一篇:翰墨趣談·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