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高原雪·后藏之旅·夏魯寺·手杖選址嫩葉為名
夏魯寺位于日喀則東南30公里處的叢堆區,由大殿、四個扎倉及僧舍組成,為典型的漢藏建筑綜合體。殿宇造型為內地寺院的高屋脊、雙瀉水、瓦頂流槽的建筑風格,殿墻則采用藏族風格的不規則石砌殿墻。
夏魯寺的創建者為洛敦·多吉旺秋的弟子吉尊·西繞瓊乃。洛敦·多吉旺秋于998年與佛教徒魯米等十人,到青海河源地區拜因朗達瑪毀法而從西藏逃去的大喇嘛貢巴繞色為師,學成后歸來,在今日喀則縣甲措區建一小寺廟,取名“堅孔”,收徒揚法。吉尊·西繞瓊乃就在這時隨洛敦·多吉旺秋出家受戒。據載,吉尊·西繞瓊乃的家族原為香雄地區王裔,后事吐蕃王朝。吉尊一心仿效師父,建寺揚佛。傳說,一日,他請教師父何處建寺好,師父回答:“我把手杖當箭射出,落地之處建寺。”手杖落在離堅孔寺不遠的新生嫩葉上,吉尊·西繞瓊乃便在那里建寺,時為1087年,寺名“夏魯”,意即新生嫩葉。1329年,夏魯寺在一次大地震中遭毀滅性破壞,吉尊·西繞瓊乃的后代吉栽在元朝皇帝的資助下,請來漢族工匠與當地工匠合作,于1333年重建成現在規模,據說還用了從內地運來的一些琉璃瓦、瓷雕、方磚。負有盛名的布頓大師曾任寺院主持。他編纂了大藏經《丹珠爾》部,并撰寫了著名的《布頓佛教史》。其弟子被稱為布頓派或夏魯派。
寺內有四寶:拼經板,由一百零八塊小木板拼成,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據說前人曾傳話,此板不能拆,拆后不能再拼成塊。銅壇,內盛水,用紅布、封條封住,十二年開封換一次水,開封后為圣水,據說可洗凈一百零八種污垢。盆形巨石,傳為當年吉尊·西繞瓊乃洗臉所用,下雨時,水滴盆滿,再倒不會流出。石板,上寫“唵嘛呢叭咪哞”,邊上刻四個玲瓏小塔,據說是建寺時從地下挖出,故為夏魯寺基石。夏魯寺的雕塑十分著名,幾百年前用土水泥塑成的佛像,至今栩栩如生。
上一篇:沉沉帝王夢·京郊之旅·戒臺寺·戒臺森森松風蕭蕭
下一篇:眷眷中州情·開封之旅·古吹臺·文人墨客會吹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