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趣談·于右任
于右任(1878~1964),原名伯循,別署騷心、髯翁、太平老人,陜西涇陽人。國民黨元老、書法家。光緒間舉人。1906年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1910年曾與宋教仁等辦《民生報》。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交通部次長。1918年返陜西,任靖國軍總司令。1931年后長期擔任國民黨政府監察院院長。曾任上海大學校長等職。著有《右任文存》《右任詩存》《于右任草書集》等。
湖光遠帶柳溪水
春色好在桃源家
在近代書法家中,于右任的名字可謂如雷貫耳。他的書法融篆、隸、草書而獨辟蹊徑,尤其是他的草書,參以魏碑及懷素、八大山人筆意,清潤疏朗,渾穆閑逸,自成一格,被世人尊為一代宗師。
于右任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加入同盟會,投身民主革命,又是國民黨的元老,無論是政界還是藝術界,向他求書求聯的人委實不少,許多人都以收藏他的書法和聯語為榮。這副對聯是寫給劉鐵云的四子劉大紳的。劉大紳(1887~1995),字季英,江蘇丹徒 (今鎮江) 人。幼從羅振玉讀 (后為羅長婿)。后留學日本,入京都帝國大學。回國后曾任學部圖書局局員。民國后,任職于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后任天津《大公報》社會版編輯。再后轉入金城銀行及附屬通成公司、誠孚公司工作。1995年,病逝于杭州。劉大紳早歲由父親帶著他拜師太谷學派黃葆年門下,晚年潛心《周易》及太谷之學。著有《易象童觀》《談易》等,另有解釋《易經》的《姑妄言之》稿,后由其子蕙孫續成,改名為《周易曲成》。早年又譯有《黑太子傳》等。于右任為劉大紳書寫這副對聯,說明于與劉之間的關系。在學術和理念上,他們或許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緣分。
當然,以于右任的身份和造詣,自然不會輕易以自己的聯語和書法去違心地迎合任何人。民國時期流傳一個有趣的故事,至今讓人津津樂道。20世紀40年代,有一位張公渴慕于右任的書法,拼命鉆營,終于接近了于右任。一天,于右任心情煩躁,這位張公不識相,偏在這個節骨眼上死纏著于右任,非要于給他題字不可。于被纏得無奈,只好跑進書房,氣呼呼地寫了幾個字,卷好交給他。他如獲至寶,興高采烈地捧著于右任的墨寶回家。一路上,碰到熟人就炫耀說“我有于先生的手筆了! ”招引得他的一些親朋好友尾隨其后,要先睹為快。到了家里,他鄭重地展開宣紙,大家一看,不禁令人噴飯,原來紙上寫著“隨處不可小便”6個大字。這位張公一看,心里明白這是于右任嫌他不分場合、死纏要字的結果,想到這里,他不禁面紅耳赤,癡呆呆地看著“隨處不可小便”這6個字。突然,他眼睛一亮,把腿一拍,連說:“題得好!題得好! ”別人不解,問他怎么算題得好?他賣關子說“你們回家冥想三天,再來看這幾個字,就知其中的奧妙了。”三天過后,這些人都苦想不出其中的奧妙,紛紛登門求教。一進這位張公的大門,只見正堂上高懸于右任書寫的“小處不可隨便”6個大字的警句。原來,他把于右任寫的“隨處不可小便”的“隨”與“小”兩個字剪開,對調了一下位置,仍舊裱好。這一改,使得具有諷刺意味的戲言,變成了具有哲理性的警句。此事一時傳為笑談。
湖光遠帶柳溪水 春色好在桃源家
江山如有待
天地更無私
于右任書法造詣精深,有“草圣”之譽。他早年常以灑脫的木簡書來寫北碑,別具神韻。晚年熱心“標準草書” 的研究,歸依二王,追求以簡便美觀為標準的通用草書,并編有 《標準草書千字文》 等。此聯正代表他后期草書的風韻,顧盼生姿、瀟灑自如,從內容上看也頗能體現于右任的心性和襟懷。也有人評論于右任晚年的草書楹聯,說: “若以代表于氏一生水平的,當不以晚年之所書為準,因雖求平淡,略嫌草率,不似其中期寫碑書風既有‘氣’、‘韻’,又具‘文’、‘質’。”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品評于右任的書聯。
江山如有待 天地更無私
行書五言聯 于右任
上一篇:閑章趣談·乾隆
下一篇:扇面趣談·任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