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章趣談·乾隆
《乾隆》:乾隆 清康熙五十年—嘉慶四年(1711-1799),雍正第四子,在位60年,太上皇3年。在他即位之初,所實行的寬猛互濟政策、務實足國、重視農桑、停止捐納、平定叛亂等一系列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其文治武功。他向慕風雅,精于騎射,筆墨留于大江南北。并精于鑒藏書畫,編有《石渠寶笈》。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是《永樂大典》的3倍,成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匯。晚年為人重奢靡,國庫財用耗竭,并重用貪官和,以至農民起義層出不窮,是清王朝從強盛走向衰敗的標志。
《乾隆》:主要閑章:三希堂 和順積中 執兩用中 太上皇帝之寶 歸政仍訓政 心愿符初
三希堂
三希堂為養心殿西暖閣,因藏有王氏三帖而得名,乾隆曾為此作《三希堂記》,并將“三?!敝庖隇橄Yt、希圣、希天?!洞河紊绗嵳劇份d張伯駒《三希堂晉帖》云:“清乾隆以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名三希堂?!犊煅r晴帖》為唐摹,且非唐摹之佳者,以趙松雪之跋而得名,乾隆最重趙字,視為真跡,畢一生之力臨仿此帖?!吨星锾芬姟缎蜁V》,即《十二月帖》。《書畫舫》云:‘獻之《中秋帖》卷藏槜李項氏子京,自有跋。細看乃唐人臨本,非真跡也?!洞笥^錄》云:‘共三行二十二字,前后有收藏宋印。此跡書法古厚,墨彩氣韻鮮潤,但大似肥婢。雖非鉤填,恐是宋人臨仿?!瘎t《中秋帖》即系米臨。其明清鑒藏家認為晉跡無疑者,則王珣《伯遠帖》也。《快雪時晴帖》原藏故宮博物館(現在臺灣)?!吨星铩?、《伯遠》兩帖,余于民國二十六年春,并李太白《上陽臺帖》,見于郭世五家,當為廢帝溥儀在天津張園時所賣出者,郭有伊秉綬《三圣草堂額》,頗以自豪。但其旨在圖利,非為收藏。當時余恐兩帖或流落海外,不復有延津劍合之望。倩惠古齋柳春農居間,郭以二帖并李太白《上陽臺帖》另附以唐寅《孟蜀宮妓圖》軸、王時敏《山水》軸、蔣廷錫《瑞蔬圖》軸,議價共二十五萬元讓于余。先給六萬元,余款一年為期付竣。至夏,盧溝橋變起,金融封鎖,款至次年期不能付,乃以二帖退還之,以《上陽臺帖》、《孟蜀宮妓圖》、煙客之《山水》、南沙之《瑞蔬圖》留抵已付之款,仍由惠古齋柳春農居間結束。郭世五名葆昌,河北定興人,出身古玩商。后為袁世凱差官,極機警干練,頗得袁寵任,漸薦升至總統府庶務司長……日本投降后,余返京,首托惠古齋柳春農向郭氏后人郭昭俊詢問二王法帖,則仍在郭家。問其讓價,一帖為三千萬聯幣,合當時黃金一千兩,尚屬顧念交情,未能減價……北京圍城以前,郭子已逃往上海,攜二帖逃香港轉臺灣。《新民晚報·藝壇通訊》又載:‘王珣、王獻之二帖,今由郭昭俊自中南銀行取出,攜至臺北,將求善價。此種國寶竟容私人如此挾逃,又竟無人管,怪極?!瘯r余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又連續發表關于故宮收購書畫之事。馬衡院長對人言,頗以余為院內人員而不為院諱為責。余笑置之。后郭昭俊居香港,二帖押于英國某銀行。故宮博物館輾轉在香港以重價收回。然三希之延津劍合,則尚有所待也?!敝两?,故宮博物館檔案中還保存著1951年11月8日由周恩來總理批復此事的電報抄文。
乾隆像
和順積中 執兩用中
乾隆即位之初,針對雍正后朝緊張的政治氣氛和不斷激化的各種矛盾,宣稱要減去繁苛,與民休息,對當時一些比較嚴苛的政策作了較大的改動和調整。他首先轉變了治國的指導思想,提出“中道政治”和“寬嚴相濟”的施政方針,為執行新的政策制造輿論根據。他以儒家的中庸思想為依據,提出“治天下之道貴乎得中,故寬則糾之以猛,猛則濟之以寬”,“天下之理,惟有一中。中者無過不及,寬嚴并濟之道也”。正是這種輿論的輔墊,才使乾隆初期治國政策的轉變順理成章,沒有引起大的波瀾。
三希堂
和順積中
執兩用中
太上皇帝之寶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即乾隆即位周甲之年,他召集皇子、皇孫、諸王公大臣一起鄭重取出當年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后的建儲密旨,宣布皇十五子颙琰為皇太子,并決定次年新正舉行禪位大典。嘉慶元年正月元旦,大典隆重舉行。乾隆將“皇帝之寶”授給颙琰,從此結束了自己長達60年的皇帝生涯,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帝”。
歸政仍訓政
對于乾隆來說,御極60年便禪位歸政的思想在他繼位之初就已經產生了,但實際上,直到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他才公開提出此事。開始他只不過是以此祈求長壽,但幾年以后,當歸政和建儲發生了聯系,他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當初的承諾意味著什么。對于他來講,失去至高無上的地位是無法容忍的。于是,他以慣用的輿論手段,一方面在公開場合強調自己的身體精神強固、健康如故,表現出老當益壯的心態,“晴量雨較從頭起,旰食宵食一意淳。己力敢辭日耄耋,天恩惟賴有精神”……另一方面,他在國家治理上處心積慮,猶日孜孜,自強不息,以他的雄才大略完成了聲威赫赫的十全武功。他大規模黜免錢糧,撫恤災荒,致使萬民歡悅,頌聲如雷,呈現出一派河清海晏之氣……表明只要他還健在,國家便一日不能無他,這就為他最后“歸政仍訓政”提供了自然而然的現實依據……故在他宣布歸政之日,便決定“歸政后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將來知所秉承,不致錯失”……嘉慶皇帝即位后,乾隆非但沒有把傳位詔中規定的嗣皇帝有權處理各部院、門及各省題奏本章及任免官吏的權力交出,反而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而且仍然居住在養心殿。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嘉慶四年正月乾隆去世為止。“歸政仍訓政”一直是乾隆做太上皇時的行為準則,他以此對嘉慶帝進行約束,保證了國家政治仍然按照他的意圖運行(郭福祥《明清帝后璽印》)。
心愿符初
乾隆晚年,除了訓政之外,還經常沉浸在對自己一生歷程的回味之中,津津樂道于“得遂初心”、“心愿符初”,無疑在這種回味中他得到了巨大的滿足和精神寄托?!半蘩y紹鴻業,六十年間,景運龐洪,版圖式廓,十全紀績,五代同堂,積慶駢蓄,實為史冊所罕見”(《清高宗御制文三集》)。無論家事還是國事,乾隆都表現出一個成功者的優越和自得。(同上)
太上皇帝之寶
歸政仍訓政
心愿符初
上一篇:扇面趣談·嚴復
下一篇:楹聯趣談·于右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