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陳壽》人物故事小傳
陳壽(公元233—297年),字承祚,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仕至太子中庶子。少年好學,師事譙周。后專心治史。其代表作為《三國志》,是繼司馬遷、班固之后寫成的第三部紀傳體史書。其書裁制有余,文采不足。
〔正 史〕
陳壽字承祚,巴西安漢人也。少好學,師事同郡譙周,仕蜀為觀閣令史。宦人黃皓專弄權威,大臣皆曲意附之,壽獨不為之屈,由是屢被譴黜。遭父喪,有疾,使婢丸藥,客往見之,鄉黨以為貶議。及蜀平,坐是沈滯者累年。司空張華愛其才,以壽雖不遠嫌,原情不至貶廢,舉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補陽平令。撰《蜀相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領本郡中正。撰《魏吳蜀三國志》,凡六十五篇。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時著《魏書》,見壽所作,便壞己書而罷。張華深善之,謂壽曰:“當以《晉書》相付耳。”其為時所重如此。或云丁儀、丁廙有盛名于魏,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丁不與之,竟不為立傳。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諸葛瞻又輕壽,壽為亮立傳,謂亮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言瞻惟工書,名過其實。議者以此少之①。
張華將舉壽為中書郎,葛勖忌華而疾壽,遂諷②吏部遷壽為長廣太守。辭母老不就。杜預將之鎮,復薦之于帝,宜補黃散③。由是授御史治書。以母憂④去職。母遺言令葬洛陽,壽尊其志。又坐不以母歸葬,竟被貶議。初,譙周嘗謂壽曰:“卿必以才學成名,當被損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壽至此,再致廢辱,皆如周言。后數歲,起為太子中庶子,未拜。元康七年,病卒,時年六十五。
梁州大中正、尚書郎范頵等上表曰:“昔漢武帝詔曰:‘司馬相如病甚,可遣悉取其書。’使者得其遺書,言封禪事,天子異焉。臣等案:故治書侍御史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艷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愿垂錄。”于是詔下河南尹、洛陽令,就家寫其書。壽又撰《古國志》五十篇、《益都耆舊傳》十篇,余文章傳于世。
《晉書·陳壽傳》卷八二
[注 釋]
①少之:輕視他。②諷:暗示。③黃散:指黃門侍郎與散騎常侍。④母憂:遭母喪。
[相關史料]
及魏代三雄,記傳互出,《陽秋》、《魏略》之屬,《江表》、《吳錄》之類,或激抗難征,或疏闊寡要,唯陳壽《三國志》,文質辨洽,荀、張比之遷、固,非妄譽也。
劉勰《文心雕龍·史傳篇》
承祚固稱良史,然其意務簡潔,故裁制有余,文采不足。當時人物,不減秦漢之際,乃子長作《史記》,聲色百倍。承祚此書,闇然無華。范蔚宗《后漢書》較為勝矣。
李慈銘《越縵堂日記》
上一篇:《陳宣帝皇后柳敬言》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陳宣帝皇后柳敬言》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陳文帝皇后沈妙容》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陳文帝皇后沈妙容》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