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談·鄧石如
《鄧石如》:鄧石如(1743—1805),清代書法家。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后改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完白山人。安徽懷寧人。少處僻鄉,獨好刻石,仿漢人印篆甚工。后經梁巘介紹至江寧梅镠家,獲觀所藏秦漢以來金石善本,篤志臨摹,寒暑不輟。客梅氏八年,書藝大成。遍游名山,書刻自給。鄧石如一生布衣,以書刻名世,是清代書法的重要代表。書工篆、隸,集隸書之大成,影響深遠。楊守敬《學書邇言》 曰: “以柔毫作篆,博大精深,包慎伯(世臣)推為直接二李(李斯、李陽冰),非過譽也。” 馬宗霍《霎岳樓筆談》 曰: “完白以隸筆作篆,故篆勢方,以篆意入分,故分勢圓。兩者皆得之冥悟,而實與古合。” 傳世書作有《庚信四贊屏》、《贈五初七言聯》、《贈傅山七言聯》、《贈夔仲甫先生六條屏》、《弟子職》等。
伯樂識馬
鄧石如一生布衣,不曾為官,但書法特別突出,有很高造詣,他兼精秦漢篆隸及行草書,而又有所創新。其篆書不學時髦,專辟蹊徑,開一代新書之風,蔚然形成了自己的氣象。
鄧石如小時候很聰明,但家貧,讀不起書。他特別喜愛書法和篆刻,不但平時刻苦臨摹,還經常給壽春書院的學生刻印、題扇。一次他刻印時被書院主講梁巘 (yǎn)看見了,精通書法的梁巘覺得他的書法雖然沒入正道,卻很有筆勢,如果能得到名師指教,前途將不可估量。因此,他就把鄧石如介紹給了他的朋友梅镠 (liú)。梅镠也是一個書畫迷,他很快喜歡上了鄧石如,不但供給鄧石如食宿,還拿出自己珍藏的秦漢以來的各種碑帖,讓鄧石如閱覽臨摹。鄧石如若獲至寶,如饑似渴地研習。他早起晚睡,廢寢忘食,終于學成了正、草、隸、篆四體書法,并加以創造變化,這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后來,他堅持不懈,努力研習各種碑帖,并游歷四方,飽覽大好河山美景,尋訪秦漢以來古刻碑石,在觀摩中開闊視野,豐富自己的筆法,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鄧石如像
《篆書聯》 清 鄧石如
上一篇:閑章趣談·鄧石如
下一篇:收藏趣談·鄧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