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文征明》人物故事小傳
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初名璧,字征明,以字行,更字征仲,號衡山居士,明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明代著名書畫家。少時學文于吳寬,學書法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又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相切磋,人稱“吳中四才子”。后以薦待詔翰林院,三年辭歸。尤善行、草,也能隸書。畫則以山水花卉蘭竹人物著稱。門人甚多,形成“吳門派”。后人把他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也能詩,宗白居易、蘇軾。有《甫田集》。
〔正 史〕
文征明,長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別號衡山。父林,溫州知府。叔父森,右僉都御史。林卒,吏民醵千金為賻①。征明年十六,悉卻之。吏民修故卻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淵,而記其事。
征明幼不慧,稍長,穎異挺發。學文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皆父友也。又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輩相切劘,名日益著。其為人和而介,巡撫俞諫欲遺之金,指所衣藍衫,謂曰:“敝至此邪?”征明佯不喻,曰:“遭雨敝耳。”諫竟不敢言遺金事。寧王宸濠慕其名,貽書幣聘之,辭病不赴。
正德末,巡撫李充嗣薦之,會征明亦以歲貢生詣吏部試,奏授翰林院待詔。世宗立,預修《武宗實錄》,侍經筵,歲時頒賜,與諸詞臣齒②。而是時專尚科目,征明意不自得,連歲乞歸。
先是,林知溫州,識張璁諸生中。璁既得勢,諷③征明附之,辭不就。楊一清召入輔政,征明見獨后。一清亟謂曰:“子不知乃④翁與我友耶?”征明正色曰:“先君棄不肖三十余年,茍以一字及者,弗敢忘,實不知相公與先君友也。”一清有慚色,尋與璁謀,欲徙征明官。征明乞歸益力,乃獲致仕。四方乞詩文書畫者,接踵于道,而富貴人不易得片楮,尤不肯與王府及中人⑤,曰:“此法所禁也。”周、徽諸王以寶玩為贈,不啟封而還之。外國使者道吳門,望里肅拜,以不獲見為恨。文筆遍天下,門下士贗⑥作者頗多,征明亦不禁。嘉靖三十八年卒,年九十矣。
長子彭,字壽承,國子博士。次子嘉,字休承,和州學正,并能詩,工書畫篆刻,世其家。
吳中自吳寬、王鏊以文章領袖館閣,一時名士沈周、祝允明輩與并馳騁,文風極盛。征明及蔡羽、黃省曾、袁帙、皇甫沖兄弟稍后出。而征明主風雅數十年,與之游者王寵、陸師道、陳道復、王谷祥、彭年、周天球、錢谷之屬,亦皆以詞翰名于世。
《明史·文征明傳》卷 二八七
〔注 釋〕
①醵:湊錢,集資;賻:指以財物助人辦喪事。②齒:相等。③諷:暗示。④乃:汝,你。⑤中人:宦官。⑥贗:偽造。
[相關史料]
夏侯橋沈潤卿掘地,得宋高宗賜岳侯①手敕刻石。文征明待詔題《滿江紅》詞云:“拂拭殘碑,敕②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后來何酷?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端、堪恨又堪悲,風波獄③。豈不念,封疆蹙。豈不念,徽欽辱④。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激昂感慨,自具論古只眼。
徐釚《詞苑叢談》卷八
其書“始亦規模宋元之撰,既悟筆意,遂悉棄去,專法晉唐”。
文嘉《先君行略》
衡山文先生征明有《病起遣懷》二律,蓋不就寧藩之征而作也。詞婉而峻,足以拒之于千里之外。詩云:“潦倒儒宮二十年,業緣仍在利名間。敢言冀北無良馬,深愧淮南賦小山。病起秋風吹白發,雨中黃葉暗松關。不嫌窮巷頻回轍,消受爐香一味閑。”“經時臥病斷經過,自撥閑愁對酒歌。意外紛紜知命在,古來賢達患名多。千金逸驥空求骨,萬里冥鴻肯受羅?心事悠悠那復識,白頭辛苦服儒科。”后寧藩敗,凡應辟者崎嶇⑤萬狀,公獨晏然⑥,始知公不可及也。
顧元慶《夷白齋詩話》
文征仲太史有戒不為人作詩文書畫者三:一諸王國,一中貴人,一外夷。生平不近女色,不干謁公府,不通宰執書,誠吾吳杰出者也。吾少年時不經事,意輕其詩文,雖與酬酢⑦,而甚鹵莽。年來從其次孫請,為作傳,亦足稱懺悔文耳。
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六
文待詔征明,性不喜聞人過,有欲道及者,必巧以他端易之,使不得言。終其身以為常。
焦竑《玉堂叢話》卷一
[注 釋]
①岳侯:即岳飛。宋高宗時著名的抗金將領,后被高宗、秦檜所害。②敕:皇帝的命令。③風波獄:宋大理寺獄風波亭,相傳為岳飛遇害處。④徽欽辱:徽欽,即宋徽宗與宋欽宗,后被金國俘獲,所以稱之為徽欽辱。⑤崎嶇:處境困難艱險。⑥晏然:安定。⑦酬酢:朝聘應享之禮,主客相互敬酒。主酌以敬賓曰獻,賓還答曰酢,主復答敬曰酬。
上一篇:《文同》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文同》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明光宗選侍李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明光宗選侍李氏》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