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斯同拒不出仕
萬斯同,字季野,號石園,門生私謚貞文先生,浙江鄞州人,師事黃宗羲。清初著名史學家。
明朝人萬泰,膝下有八個孩子。明朝亡后,萬泰一直隱居不出仕,以教授孩子經史為事。八個孩子中,萬斯同最小也最聰穎,一部萬言的名作,八歲的時候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誦。但他也非常淘氣,經常惹大人生氣。有一次,萬斯同又在外面惹了事,父親十分生氣,干脆把他鎖在屋子里。萬斯同被鎖在房間里沒事干,看到書架上有幾十冊明代史料,翻了翻,覺得很有趣,就讀了起來,幾天工夫,全讀完了,又接著讀了經子諸書。父親對他的懲罰,使他靜下心來讀了很多書,這為他后來編修明史打下了良好基礎,也使他養成了喜歡讀書的好習慣。
萬泰和當時著名思想家、史學家黃宗羲是好朋友,在萬斯同十四歲時,萬泰把他托給黃宗羲,從此以后,萬斯同拜黃宗羲為師,攻讀二十一史和明代各朝實錄。他很刻苦,雖然生活困難,但學習從不間斷,夜晚沒有燈,就借著月光讀書。學習中,他深感所有記載明代歷史的書籍都存在疏漏抵牾的毛病,便立志仿照《資治通鑒》體例,編寫一部明代編年史。
有一年,朝廷詔征博學鴻儒,許多人勸萬斯同應詔,他堅決不去。朝廷開局修《明史》,以七品俸聘請人員參加,稱翰林院纂修官,總裁徐元文推薦他,他仍力辭不就。后來,考慮到一個人完成明史的編修工作困難太多,又不想放棄自己的志愿,便在老師黃宗羲的指教下,以布衣身份參加了修史,住在徐元文家中,不署官銜,不領俸祿。
《明史》的纂修前后持續了幾十年,監修官也換了幾位。萬斯同從修《明史》開始,一直到他去世,始終以布衣身份參加纂修工作。史稿的起草人員有數十人之多,但審查、修正補充及最后的定稿工作,主要由萬斯同擔任。他不辭勞苦,埋頭苦干,認真復審。經萬斯同完成的史稿有本紀、列傳共四百六十卷。
萬斯同在北京住了二十多年,為纂修《明史》花費了巨大精力。他為人十分謙虛,與人書信往來,總是自稱“布衣萬斯同”。
◆這種不媚權貴,不逐名利,一心于治學的精神,實在難能可貴。
上一篇:長生不死的秘法
下一篇:樂羊子求學